第23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政策

  • 第09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0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1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2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3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4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5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秀英:做好社区“当家人”
 
王秀英为小学生讲党史故事
金色风采GUSHI

2021年7月,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滇运社区永兴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王秀英荣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喜讯传来,82岁的老人兴奋之余,更感责任重大。“表彰是组织对我最大的认可,只要我还能走,就要继续干下去。”退休20余年来,王秀英为社区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始终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守护社区。她的无私付出,换来了社区居民“滇运妈妈”的美誉。

支援边疆扎根云南

1939年,王秀英出生在上海市普陀区,家中排行第六。因家中子女多,加之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王秀英直到12岁还没上学。但她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自行挣学费到居民学校读书。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初中毕业的王秀英于1958年10月来到昆明,成为一名支边青年。

初到云南,王秀英被分配到昆明汽车总站工作。因工作勤恳、表现突出,被组织推荐到云南省交通学校(今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继续教育。在校期间,王秀英把握机会,不断提升工作技能。1964年7月,王秀英毕业时,恰逢昆明汽车总站选派优秀技术员到思茅(今普洱)汽车总站工作,王秀英主动请缨。一年后,组织决定将王秀英从汽修岗位调整到机关工作,担任工会主席。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秀英一时难以接受:自己一身汽修本领,今后到机关工作,岂不完全荒废?都说劳动最光荣,坐办公室还怎么劳动?听了王秀英的思想汇报后,领导语重心长地劝导她:“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你把工会的事情打理好,在一线上班的工人才能安心工作。”听了这番话,王秀英觉得很在理,从此一心扑在行政工作上。在她的努力下,思茅汽车总站的行政工作井井有条,工会活动丰富多彩。

“滇运妈妈”退而不休

2002年,思茅汽车总站为职工集资建房,为便于管理,成立了滇运社区。2017年,社区一时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担任永兴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78岁的王秀英听闻此事后,立即表态“要在有生之年为居民服务”。事实上,此时王秀英已搬离永兴园小区,为服务社区,她每天需要坐公交或步行6公里。

滇运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322名。和王秀英一样,社区里还有多名女性老年党员,因积极服务社区,她们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滇运妈妈”。疫情期间,王秀英和其他“滇运妈妈”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她们将社区划分为9个片区网格,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在小区门口、楼栋公示党组织、楼栋长、网格员信息。并积极推行“党员包栋联户管人”,每个“滇运妈妈”负责管理服务一个网格,每月定期上门走访,义务为出行不便的居民代办服务事项。同时,将居民提出的建议反馈到社区,搭建起社区和居民间的“连心桥”。

为解决活动场所缺乏问题,社区专门兴建了方便“滇运妈妈”带领居民活动的简易庭院。“大家聚在一起唱红歌、讲党史故事……家里有什么事,到庭院里就能解决。”社区居民对此赞不绝口。多年来,以王秀英为代表的“滇运妈妈”风雨无阻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

为民服务“不下班”

每天到达社区后,王秀英总是先检查环境卫生,再巡查安全情况,提醒居民外出时关好门窗。“我所谓的‘办公室’,其实就是监控室。观察细节,着眼小事。”王秀英说,发现社区里长坡多,老人上坡困难后,大家就倡议修建一个简易的遮挡雨棚,提供座椅,老人下雨时可以躲雨,走累时可以休息。

作为一个老旧小区,滇运社区的停车位少,车辆乱停乱放成了令社区居民头疼的事。王秀英在发动党员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把能使用的车位逐一规划好,基本解决了“停车难”问题。2020年,王秀英和“滇运妈妈”共收集居民意见400余条,为居民调处纠纷60余件、办理实事1000余件。如今,居民遇到问题都喜欢找王秀英聊聊。“聊完后,我都要再到实地看看,及时处理解决。”王秀英说。滇运社区榕树园小区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患有眩晕症,邻居几天没见她出门,就立即向王秀英反映情况。“我上门查看,发现老人独自睡在家里,儿子不在家。看她状态不好,又舍不得花钱叫120,我就把她扶到医院打针吃药。”当天,王秀英一直陪同老人打完针,又打电话叫她的儿子来接手后才离开。

王秀英为社区的点滴付出,社区居民牢记于心,予以回报。2018年,王秀英的女儿不幸遭遇交通意外。听说此事后,滇运社区居民纷纷踊跃为她女儿捐款。“经过这件事后,小区里无论谁生病,我都要登门探望。之前为我家捐过钱的,我也要加倍偿还。”王秀英常常感慨,自己老了,能做的事情也少了,“但是为人民服务没有下班时间,我深爱着这片土地、这个社区,余生还要继续守护好它。”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通讯员 陈 超/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