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政策

  • 第09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0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1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2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3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4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5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有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参加五四运动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王有德积极接触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他的思想受到革命导师和《新青年》的深刻影响,一心向往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王有德秘密加入由陈独秀领导、北京数所院校15名青年学生参加的“秘密行动小组”。5月4日当天,参加集会游行的青年学生前往日本驻华使馆抗议,受阻后,游行队伍转奔赵家楼,数十名青年学生在“秘密行动小组”的带领下冲进赵家楼,没有发现卖国贼曹汝霖,便将另一个卖国贼章宗祥痛打一顿,并将屋里的一些易燃物集中烧毁。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王有德得到了锻炼提高,继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有德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邀约一些思想进步、谙熟外文的学生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学习德文专业的王有德受邀参加整理德文书籍的编目、提要等工作。其间,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到《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这里迅速成长,王有德也是其中之一。

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有德等19人联名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有德和罗章龙担任研究会书记,王有德负责内部组织事务,罗章龙负责对外联络,二人为研究会开展各项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艰苦的条件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克服重重困难,收集了大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共产国际的相关书籍。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设有“共产党宣言研究”等10个研究小组。除担任研究会书记外,王有德还兼任德文组组长,成员有罗章龙、李梅羮、商章孙、宋天放等人。该小组负责德文版《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资本论》(第一卷)等一批原著的翻译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投身工人运动

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道,在北京期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就是“亢慕义斋”(德文译音,意为“共产主义小室”)所藏的《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罗章龙回忆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最早翻译、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20年10月,该研究会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

在翻译、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王有德等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早期工人运动。他们前往北京郊区的丰台和长辛店铁路道栅、门头沟煤矿等地调查工人情况,在工人中开办补习学校,向工人灌输革命思想。1920年,邓中夏、王有德、王复生等7人组成“五一运动委员会”,组织领导1000余名长辛店铁路工人参加隆重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正式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使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为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2年,经同班同学、中共北京大学支部书记罗章龙介绍,王有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的中共党员。

淞沪抗战为国捐躯

1926年,王有德南下广州,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编译处任上尉编译官,同时进行军事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王有德赴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任营长,随部队东征讨蒋。1927年8月1日,在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叶挺的率领下,王有德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后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任上校团长、78师参谋处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企图占领上海,第十九路军奉命调往上海驻防。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第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奋起抗战。王有德身先士卒,始终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其间,他主动要求前往闸北前线作战,多次参与击退日军的进攻。因在激烈的战斗中积劳成疾,王有德心力交瘁,突然昏厥倒下,牺牲在战场,时年35岁。

(作者单位: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