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政策

  • 第09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0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1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2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3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4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5页
    专题—云南考古故事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邹菊芝:带上婆婆成新家
 
邹菊芝为瘫痪卧床的婆婆打理个人卫生

记者到访时,楚雄州姚安县前场镇小河村村民邹菊芝正和丈夫杨家华在菜园里锄地。干完农活回家,邹菊芝端来一碗热水,坐在婆婆刘彩贞床前,耐心地把水吹凉,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事实上,邹菊芝悉心照料的婆婆并非杨家华的亲生母亲,这个看似平凡的家庭,在历经一段不平凡的往事后,终于迎来幸福。

连遭不幸 一人撑起家

“邹大姐,你老公在工地上晕倒了,快来县医院。”2010年的一天,邹菊芝接到了丈夫出事的噩耗。挂断电话,邹菊芝连沾满泥土的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匆匆赶往县城。5天后,丈夫因突发性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他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邹菊芝迟迟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因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一直留在家中照顾婆婆和孩子,打理三亩地,饲养家畜。家境虽不富裕,但小家庭一直和睦幸福。

“婆婆瘫痪常年卧床,女儿只有4岁,上有老下有小,哪头都顾不过来,我真不知道日子要怎么过下去。”一想到家中失去了顶梁柱,邹菊芝常常以泪洗面。她打算多养几头猪,并在村里做临时工补贴家用。每天天刚透亮,邹菊芝就起床,煮完猪食马上挑着沙灰桶出门打零工。

一天,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发现院子里多了2头小牛犊。“哪来的牛啊?”邹菊芝又惊又喜。“前两年我攒下一点钱,又找亲戚借了些,买了2头牛。等来年把牛养大、卖钱,我们的生活费就有了。”邹菊芝的公公在院子里忙碌了一天,已将牛棚搭建起大半。丈夫的离世,对全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知从何时起,卧床多年的婆婆拿起针线开始纳鞋,60多岁的公公每天都在想还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事,为儿媳减轻负担。公公婆婆为家庭的点滴付出,邹菊芝都一一记在心里。“日子一定会变得更好!”她的信念愈发坚定。

然而,当一家人好不容易从阴霾中走出来,2015年6月,公公病倒了。执拗的老人坚称吃药就能好,不愿到医院花“冤枉钱”。邹菊芝赶紧联系小姑子孔必翠,请她帮忙劝说老人就医,可还没等来小姑子,公公就离世了。

重拾幸福 婆婆也是妈

数年间,家中连续遭遇变故,照顾婆婆、抚养女儿的重担全落到邹菊芝一个人身上。邹菊芝也曾抱怨命运不公,但看着床上的婆婆和懂事的女儿,她明白,如果连自己也倒下,这个家就真的完了。“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个家撑起来。”邹菊芝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邹菊芝坚韧、善良的品格被同村村民杨家华看在眼里,他数次请媒人提亲,邹菊芝都不答应。在媒人的反复劝说下,她终于提出条件:我出嫁,必须带上婆婆。“重组家庭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就算再苦再难,也得带上婆婆。在我心里,婆婆也是妈。如果对方真的喜欢我,他应该能接受。”在邹菊芝看来,10余年朝夕相处,自己与婆婆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天睡前和婆婆聊聊家常,看着婆婆和女儿睡去,心里才踏实。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将婆婆弃之不顾,邹菊芝做不到。

不仅要娶一个再婚的女人,对方还带着瘫痪的老人和年幼的女儿,杨家华的决定在家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为解开家人的心结,杨家华反复讲述邹菊芝凭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的故事,甚至请来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帮忙证明。“她真的是个好女人,看她一个人受苦受累,我挺心疼。虽然我也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我会照顾好她,照顾好这个家。”杨家华说。“既然你那么坚定,那就去吧,爸妈我会照顾。你要负起男人的责任,对人家好。”在哥哥的支持下,杨家华终于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个月后,杨家华和邹菊芝在村里举办了简单的仪式,正式结为夫妻。

幸福新家 邻里传佳话

“儿媳什么都愿意为我做,我非常开心,不可能再找到比她更好的儿媳了。”听到婆婆刘彩贞的心声时,邹菊芝躲在一旁悄悄抹泪。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邹菊芝从不嫌弃,1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担心婆婆常年卧床会生褥疮,邹菊芝每天都用热水为婆婆洗脸、擦身,再用舒筋活络的药物在关节处按摩。婆婆大多数牙齿已经脱落,邹菊芝便将水果、蔬菜和肉类加工成糊状再喂给她。有时,婆婆埋怨自己净给子女添麻烦,“不如早点走”。邹菊芝总是耐心开导老人,给她讲故事、说笑话,哄得老人破涕为笑。

邹菊芝从连遭家庭变故到重拾幸福生活的过程,被小河村妇联主席李菊仙看在眼里。她感慨地说,有时候想想,换作自己,可能也无法做到像邹菊芝那样乐观坚强。邹菊芝的所作所为在全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提起她,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孔必翠说:“我嫁得比较远,回来一趟要坐5个多小时的车,平时妈妈都靠嫂子照顾。每次见面,嫂子都对我说:‘没事,你过好你的日子,家里有我,你放心。’但我心里还是很愧疚,我们当女儿的都做不到我嫂子那么好。”邹菊芝的大女儿孔家丽说:“爸爸妈妈每天是如何照顾奶奶的,我们两姐妹都看在眼里。等爸爸妈妈老了,我们也一定会用同样的方式照顾他们。”

婆婆和善、丈夫体贴、孩子懂事,是邹菊芝平淡生活的快乐源泉。2019年,邹菊芝家庭获评云南省“最美家庭”。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她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尽到了一个儿媳、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责任。“没想到我们家庭会得到那么大的荣誉,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我只有一个想法,把这个家经营好,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邹菊芝说。

通讯员 丁远奎/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