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专题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养生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交流

  • 第46页
    交流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服务

  • 第51页
    服务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3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女“同窗”
陈超英
 
我的大学

2015年10月,我踏入曲靖市老年大学,成为工笔画班和古筝班的一名老年学员,也正式和我的母亲李群芳成为了校友。从那时起,我们母女二人同窗共读、互帮互助,一起享受求知的乐趣、体会集体的温暖。

我到老年大学读书,与母亲的耳濡目染不无关系。我的母亲是一位终身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女性。1944年,母亲考入云南省立昆华中学(今昆明市第一中学)读书。1945年,参加“一二•一”运动,投身革命,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到某银行工作。

母亲始终要求我们姐妹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她本人同样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旺盛求知欲。1988年3月,得知曲靖市老年大学挂牌开学的消息后,母亲第一时间邀约干休所的几个好友一起上大学,成为曲靖市老年大学的首批学员。在校34年间,爱好广泛的母亲先后学习书法、诗词、声乐等10余门课程。直到今年,92岁的她仍坚持上声乐课。

小时候,母亲是我最依恋的人;现在,她依然是我学习的榜样。母亲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激情,一直深深激励着我。退休后,我也希望像母亲那样,拥抱丰富多彩的晚年。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我拾起画笔,描绘祖国壮美河山;拨动琴弦,奏响生活美妙乐章。

提起母亲,声乐班的同学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年逾九旬的母亲生活规律、坚持学习,每天都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1小时、读书看报2小时。70岁学会游泳后,养成每周保持锻炼的习惯。直至今日,她身体硬朗,健步如飞。

疫情期间,学校暂停集中授课。母亲在家坚持自学之余,不时打电话追问我:“什么时候开学?你可别忘了通知我。”从小到老,母亲一直对我严格要求,现在仍不时鞭策我:“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圆梦的地方,是人生的第二起跑线。即便老了,我们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有学习的压力,才有生活的动力。”

作为母亲,她给予我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作为校友,她以身作则为我示范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求知者。入读曲靖市老年大学34年来,母亲从未旷过一节课,她求知若渴的身影,是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同窗7年,92岁的母亲和64岁的我用陪伴书写亲情,用学习点燃岁月,也用收获诠释“文化养老”的时代红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