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热点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1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2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3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4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5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4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云南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充分发挥革命遗址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文化遗址 发挥重要作用

昭通市威信县水田镇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峦起伏,如诗如画。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沿着山间小路从四川来到水田镇湾子苗寨,进入云南。

红军离开苗寨后,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威信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等事宜。

如今,扎西会议纪念馆、花房子会议旧址、庄子上会议旧址等革命遗址,被打造成为扎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同时,作为威信县重要资源,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革命遗址是党员干部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新时代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云南省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革命遗址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和现场教学点等,还助推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据悉,云南共有革命遗址2265个,数量在全国居前10位。近年来,随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大部分革命遗址得到了有力保护。

保护程度参差不齐

革命遗址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蕴含着坚强不屈、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中华民族精神。“保护、利用好革命遗址,能有效激发干部群众的斗争精神,激励大家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岩社教授表示。

然而,在对革命遗址开展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不久前,记者到滇中某县一村子采访,该村是一名烈士的故乡。记者发现,由于烈士故居几十年无人居住,已被村民建房占去大部分,原本3间房屋仅剩1间。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很无奈。

“除了被村民占用,部分革命遗址破损严重。”赵岩社教授表示,革命遗址大多分布在偏远农村、山区,由于用途改变、长期无人居住,革命遗址残损情况日益严重,无疑给保护工作带来不少难度。

采访中,记者发现革命遗址保护程度参差不齐。从革命遗址的保护级别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较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保护尚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状况较差。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

红色文化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不仅有着明显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意义,也有着强烈的历史、政治色彩,加强对这些遗址的保护,不仅是文化责任,也是历史使命。面对革命遗址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赵岩社教授表示,一要坚持科学规划。明确革命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清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危害文物安全、文物历史风貌的设施。二要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革命遗址所在地大部分为山区、老区,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实力不够、维修资金不足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革命遗址的保护。

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云南也在探索新的路径。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制定《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有些地方也在复制成功经验,探索一些保护革命遗址的可行模式。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的保护就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位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委会王家庄村,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院落。故居是“一门三英烈”王复生、王德三和王馨廷兄弟三人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每年安排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等革命遗址开展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祥云县实施“红色传承”建设项目,对烈士故居进行彻底整修,恢复故居原貌,整治周边环境。“通过修缮,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已成为省、州、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大量人员到故居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工作人员表示。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使云南革命遗址真正‘活起来’,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凝聚强大力量。”云南省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