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1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2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3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4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5页
    专题—“智慧养老”新发展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4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颜真卿及其家族的忠义家风
柯 昊
 

唐代名臣颜真卿不仅以书法著称,其勤谨忧民的为官之道和以身殉国的经历也被历史铭记。颜真卿所属的琅琊颜氏,自魏晋至唐有若干人任国家重臣,且颜氏家族志行高洁、学博才精、文武兼备,往往在治平时为治国之能吏,在危难中则为守社稷之良将。颜氏家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传扬公忠廉直、艰贞一志的家风。

学素相承 有声邦党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其中回顾了颜氏家族从先秦到唐代的传承和发展。颜家世代相承,最引以自豪的家业是学有所成,比如“子泉、弘都之德行,巴陵、记室之书翰,特进、黄门之文章,秘监、华州之学识”。

“子泉”指颜回,是颜氏家族始祖。颜回最得孔子思想旨趣,也是因贤能最为孔子赏识的弟子。“孔颜之乐”是儒家推崇的美德臻境。同样以德行著称的“弘都”,指颜真卿十三世祖颜含。《晋书•孝友传》记载,颜含孝悌显于当世。后来随辟为参军的西晋末琅琊王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南渡,颜氏孝悌之德自此在江南广为传播,累世家风不衰,广受赞誉。“巴陵”和“记室”分别指颜真卿九世祖颜腾之和六世祖颜协,皆以书法见称于当世。“特进”和“黄门”分别指颜真卿十世叔祖颜延之和五世祖颜之推,均以文章载誉天下。“秘监”和“华州”成就在于学识,分别指颜真卿高祖父颜师古和祖父颜昭甫。颜师古在唐太宗朝官至秘书监,对经、史、子、集典籍的解读和传播起了重大作用。颜昭甫被称为“硕儒”,长于训诂,工于书法。

颜氏家族从先秦到唐代,门庭显赫,代有才人,然而他们矜夸自重的并非高官厚禄、权位名利,而是世代相承的“德行”“书翰”“文章”“学识”四方面的家学成就。颜氏家学替代官职、财富,成为家族前赴后继、世代守卫的家业。

儒雅为业 公忠杰出

碑文中总结,颜氏家族能在乱世存续,在太平世彰显,是因为世以儒学为业,一方面“奉儒守官”,重视经史之学,学有成就,为立世出仕、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才能和品格基础;另一方面以“儒雅为业”,重视儒家德行修养,尊礼重孝,重名守节,公忠尽职,忧国忧民。前者形成家学,后者成就家风,家学涵养家风,家风成就士族,培育世家。

颜真卿父亲颜惟贞所生七子与伯父颜元孙所生五子皆仁孝才博,书判(行政司法判决文书)尤佳,均仕进为官。朝堂之上,兄弟位次相陪,衣袂相连,“谁言百人会,兄弟也次陪”。颜氏兄弟不仅德才优异,吏能也十分突出,在仕宦任职中,素以公廉正直、勤政爱民、忠君报国闻名,其中尤以颜真卿为表率。

颜真卿中进士前,家族中唯有伯父颜元孙高中,因此家族对颜真卿也寄予厚望。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颜真卿在吏部铨选中,以“三判优”擢拔,被授予朝散郎,进入掌管官方文件的秘书省著作局,任校书郎,踏入仕途。此后,他屡建功绩,被委以重任,多次获擢升,从正九品下(醴泉县尉)的官吏进至从一品大员(太子太师)。任醴泉县尉时,他主管当地的治安和防卫,勤勉尽职,深受百姓爱戴,有“清白”之誉;任监察御史期间,三赴各地巡察。巡河东、朔方之时,处事得当,明察纠偏,受到朝野推崇。巡河西、陇右之时,调查审理五原郡冤案,洗冤昭雪,顷刻天降大雨,当地人赞称“御史雨”;在两任刺史任上,他治理出色,“课最为诸路第一”。

饶州刺史任上,了解到当地朝政不修,盗匪横行,颜真卿整顿吏治,简省徭役,严抓治安,缉捕盗贼。德兴县妇女程小娘父兄被强盗杀害,自己也曾被劫掳,颜真卿得悉后,详查案情,马上差遣捕役擒获盗首,磔之于市,一时大快人心,自此“四境肃然”。之后,调任抚州刺史,颜真卿修建“土塍陂”,解决旧陂坝年久失修、雨季洪水淹没农田、旱季庄稼缺水灌溉的问题。抚州百姓怀念颜真卿德政,改土塍陂名为千金坝,建鲁公祠、忠孝堂,四时致祭。宋代以后,历代撰修图经方志,往往把颜真卿与范仲淹的德政相提并论,称为“颜范遗风”。

坚贞不屈 国之忠烈

颜氏家族以忠义家风塑造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文化精神,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反于范阳。当时,颜真卿任平原太守,从兄颜杲卿代理常山太守,郡属皆由安禄山管辖。河北各郡纷纷沦陷时,颜真卿积极联合各郡县义军,与颜杲卿互为掎角之势,抗击叛军。在多方联络号召下,河北各路义军合兵20万众,共推颜真卿为盟主,立志匡扶朝廷。颜真卿在平原城西门外举义誓师道:“国家之恩,勠力死节,无以上报!”使军民振奋,义愤填膺,誓与平原城共存亡。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围攻常山,残酷擒杀颜杲卿之子颜季明。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临难不惧,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被割舌肢解而亡。整个平叛过程中,颜氏家族满门忠烈,“手足寄于锋刃,忠义形于颜色”,宗族三十余口为国捐躯,共赴国难。

颜真卿撰写《颜氏家庙碑》时,预示着他将继续选择担负家仇国恨,以忠义照耀门楣。唐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被派出平定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时,受到胁迫,怒斥叛军:“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抵抗,后来被俘,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年近八十,官至太师,誓死保持名节,怎么会屈服于胁迫!”最终勇赴绞索,为国捐躯。

《颜氏家庙碑》中另有重嘱,后人要“述遵前人,不敢失坠其志事”,亦有诫勉今人之意。

摘编自《学习时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