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故事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养生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6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水双龙桥:长虹卧波叙古今
 
史海钩沉GUSHI

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的双龙桥,也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因其横跨于如双龙蜿蜒的泸江和塌冲河交汇处,故有“一桥锁双龙”之意,得名双龙桥。作为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建水双龙桥被列入中国造桥史册。2006年5月,建水双龙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三孔桥”到“十七孔桥”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僰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作为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建水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受中原文化影响,建水县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县域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具有元、明、清历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双龙桥就是其中之一。

据史料记载,久负盛名的建水双龙桥并非一次性建成,而是分两次建造。建水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三孔石拱桥。后来的数十年间,由于多次暴雨成灾、山洪陡涨,导致塌冲河决堤,在万顷良田中冲出一条河,向离桥不远处的水打营村奔去,汇入泸江,使河面不断增宽。“随着泸江增宽,三孔石拱桥悬于河半腰,当地居民出行不便,只得在石桥南端续架木桥。”向导介绍说。

1839年,在当地乡绅提议下,捐资新建石桥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桥高9米、长148.26米,桥身用约500块打凿平整的石块镶砌而成,两侧以垒条石为栏。建水双龙桥建成后,增加了排水面积,利于泄洪,也解决了两岸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促进两岸贸易往来,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历经劫难屹立不倒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建水双龙桥遭战火破坏,桥上的阁楼化为灰烬,所幸桥梁未被损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当地乡绅商定,凡是西庄坝在个旧经商开矿的人,按照锡块、厂尖抽取银两,作为修桥的费用。短短4年间,共筹得白银3000余两。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修桥工程动工,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落成。

重建的阁楼比原建的更为气势恢宏,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楼内有漏窗屏门、空镂花卉、鸟兽游龙等生动精美的木雕。建桥碑记中记载:“桥上建有飞阁三座,中间一阁层累为二,高接云霄。更加左右两阁,相互辉映,巍巍乎西望大观也。”遗憾的是,在1916年的护国运动中,拥袁势力在滇南发动叛乱,纠集土匪武装攻打建水城,叛贼溃逃时,肆意焚毁了北端桥亭。

如今的双龙桥,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矗立在建水西坝的十里平川之间,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桥身倒映在碧波上,形成“珠链圆环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中央”的奇观。桥上的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历经岁月打磨,桥面上的青石板已变得光滑铮亮,无声地见证着人来人往。泸江和塌冲河在桥下汇合,穿过桥洞,一泻千里。

“金光穿洞”蔚为壮观

作为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建水双龙桥承袭了我国桥梁建筑的风格特点,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于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聪明才智,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一书中,把建水双龙桥列为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代表作之一,并曾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专门介绍建水双龙桥。

过去,建水双龙桥既便利交通,也装点山河。如今,它的通行功能被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取代,渐渐凸显出其历史文物价值,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艺术家和古建筑爱好者前来“打卡”。观赏建水双龙桥的最佳时段,莫过于日出和日落时分。晴天的傍晚,从建水古城骑自行车一路向西,到双龙桥驻足,看一泓碧水、云卷云舒、夕阳西下,古桥在斑驳陆离的光影中透出无尽沧桑。若运气不错,游客还能看到“金光穿洞”的奇观。清晨,泸江水面泛起如雾般的薄薄水汽,当缕缕阳光穿过双龙桥的十七孔桥洞时,强烈的光线投射到广阔的水面上,会形成十七道明亮的金光。

日复一日,横跨于山水间的建水双龙桥默默见证着建水城的变迁,用它古朴的身姿和历史的印记,为一代代人讲述乡愁故事。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郝亚鑫/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