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时政

  • 第11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2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3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4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5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6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7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文化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教育者:为大众打开科学大门
 

科学家退休后在做什么呢?有人继续在科研路上深耕,有人选择含饴弄孙尽享天伦,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开创者裴盛基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哀牢山生态站原执行站长刘玉洪的答案是做科普教育者,让“科学的种子”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

科普课堂搬网上

过去60余年,中国民族植物学的耕耘者裴盛基一直在“植物王国”里徜徉。退休后,裴盛基依然活跃在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他的人生之路,注定与植物结伴而行。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裴盛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民族植物学工作60多年了,今年84岁……”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裴盛基有了一个新身份:社交平台“小红书”的博主,大家亲切地称他“裴爷爷”。这名精力旺盛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者从鲜活有趣的视角,与年轻人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

为培养年轻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裴盛基将趣味十足的科学知识引入视频,生动形象地为大家普及科学知识的神奇。视频内容因新颖、有趣,被不少网友关注。在一期主题为“植物猎人神秘游戏规则大公开”的节目中,他这样给大家普及知识:人类一直都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常常用一种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那么植物猎人呢?在这群好奇人当中,有的真正在进行职业探索……所以我们做民族植物学研究,和其他学科不一样,我们借用了一些社会学调查方法……

“植物猎人”究竟是一种什么职业?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咨询,裴盛基及时给予解答。

为让“科学的种子”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裴盛基精心制作标题和内容,为大家送来一顿顿科普“大餐”。自去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至今,裴盛基精心录制16期节目,粉丝数达1.6万人,点赞量4.4万人次,受到不少年轻人关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的初衷就是将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优秀生态文化与智慧传承下去。”虽已至耄耋之年,但裴盛基的心愿大多与年轻人有关。在最新一期节目中,他以“新老科学家对话科学家的时代精神”为主题,寄语年轻一代科学家:与我们老一辈相比,年轻一代所拥有的物质基础要好得多,希望年轻人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不要忘了艰苦奋斗,继续发扬创新精神。

科普教育入校园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的原生常绿阔叶林,是世界罕有的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1981年,吴征镒等老一辈科学家深入深山考察后,创建哀牢山生态站,刘玉洪就是其中一员。

2000年,刘玉洪担任哀牢山生态站站长。看到陆续有科学家前来生态站做研究,他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让科学家走进乡村中学,为孩子们做科普教育。刘玉洪的想法得到景东县太忠镇中学和其他科学家的支持。随后,一批批科学家走上了讲台。

太忠镇中学一位初二年级学生把新颖的科普教育感想写进作文:“以前,我们只在电视、报纸或书籍上了解科学家的情况,没想到今天能与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上课前,同学们不禁多了几分期待……课堂上,教授们以朴实的语言、精彩的图片展示和生动的讲解给我们普及科普知识,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激发了我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从哀牢山生态站退休后,刘玉洪认识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王虎文。“王虎文对科普教育十分重视,为做研学花了不少心思。为给孩子们带来有益的研学体验,他带领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走进全国各地开展研学活动。”在刘玉洪的协助下,王虎文组织北京市几千名中小学生来云南开展研学活动。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天文台等地,孩子们兴致倍增,流连忘返。

2020年,刘玉洪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昆明市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科技辅导员。今年9月1日,学校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刘玉洪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博士给同学们讲解生物多样性知识。

“应试教育有严格的标准答案,但研学没有,它更多的是让学生做实验。只要遵循科学原则,通过认真细致地做科研,答案就在研究数据里。”刘玉洪介绍说。在他的指导下,该校初中部每到新学期都会举办假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评选,主题从环保到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多种多样。“孩子们都认真完成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相关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感觉我这个科技辅导员没有白做。”说起孩子们的成果,刘玉洪满是欣慰。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