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热点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时政

  • 第11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2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3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4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5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6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7页
    专题-新老人新职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文化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9月16日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好听的老地名该不该改
 

近年来,兴起一股修改老地名的热潮。一些地方的地名起初由当地居民命名,风格直白粗野,市井气息浓厚,后人嫌其粗俗不雅,用方言谐音改成如今诗意满满的地名。如将“鸭嘴头”改成“鹤浦”,将“野猪岙”改成“雅致岙”。对此,有人认为,不好听的老地名要与时俱进;也有人认为,不要随意更改老地名,要留住文化根脉。您如何看?

媒体观点:

《经济日报》魏永刚:响亮的地名,带给一方土地一方人以历史的自信。地名是载体,文化是灵魂。珍惜老地名,叫响老地名,正是在传承历史文化,传承一份自信。

《平凉日报》秦玉龙:对于不好听的老地名是否要“与时俱进”地抛弃掉,我们应该多些思考与慎重。在修改地名时不妨多听听民众意见,听一听每一个留在这片土地或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人的意见。毕竟,每一个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和乡愁记忆,不是某一个决策者或群体所能彻底了解的。

读者观点:

洱源县杨学全:一些老地名表面上读起来拗口,甚至给人以粗俗之感。然而,雅致不是文化的代名词,表面粗俗也不意味着低级、没有文化素养,有些地名恰恰是某一段历史的见证。我们在追求与时俱进时,也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所以,一些老地名还是不改好。

大姚县任茂松:鉴于古人认知所囿、知识所限和思维所固,在地名取义上难免存在粗鄙、俗陋等瑕疵,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一些存在瑕疵的老地名适当进行“去粗添雅”处理,无可厚非,但在具体处理上要慎之又慎。一是突出专业性。就老地名“改不改”和“如何改”等问题,须依法依规交与主管部门,由其组织专家论证。二是体现大众性。将老地名拟更名事宜公之于众,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改名。三是切忌“翻烧饼”。在对老地名更改上,要以保留文脉为要,不可大砍大凿伤筋动骨,更不可频繁改名误入“地名政绩”陷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