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时政

  • 第11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2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3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4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5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6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7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8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19页
    专题—五世同堂好家风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热点

  • 第24页
    热点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故事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文化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成英家庭:和睦之家的“幸福密码”
 
刘成英(左二)与3名子女在一起

只要天气晴好,今年102岁的刘成英都会在儿子的陪同下,到小区广场上晒太阳。从老家禄丰市一平浪镇阿井村搬到楚雄市鹿城镇北浦社区后,刘成英养成了随身带糖果的习惯。每当有孩子路过,与她打招呼时,她都会掏出糖果,与孩子们分享幸福生活的甜蜜。

带母亲上班

生于1920年2月的刘成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勤俭持家,依靠几亩田地将3个子女抚养成人。在刘成英的子女眼中,母亲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一样,一辈子不知疲倦,为家庭付出一切。前几年的一次跌倒受伤,导致刘成英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大不如前,但每当有客人到访,她还是会轻声讲起年轻时的往事,提及最多的是:“我能背四五十斤重的玉米……”

“妈妈的身体一直很硬朗,70多岁时还每天到地里干农活,我们拦都拦不住。”一直与母亲共同生活的73岁的长子刘锡明觉得,随着年纪增长,母亲继续干农活肯定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家庭条件好转后,他想让母亲进城享享清福。随即,他将自己的想法与在楚雄市工作的子女进行了沟通。孩子们也同样觉得,奶奶和父母辛劳半生,晚辈都已长大成人,确实应该尽一份孝心。

2006年,子女们为刘锡明集资购买了一套房,打算接老人到楚雄市生活。搬到市里后,刘锡明第一时间将母亲接到身边,自己的妻子却留在了老家。“家里有田有地,还养着不少牲畜,总要有人照顾。思前想后,只能再委屈妻子几年。”刘锡明说,凡事以老人为中心,尽孝心、行孝道,是刘家的生活常态。

刚搬家时,年近60岁的刘锡明像母亲一样闲不下来。他不顾子女的劝阻,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主要任务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展治安巡逻。从那时起,小区住户常常能见到温馨的一幕:上班时,刘锡明带着母亲一起到小广场,母亲玩棋牌,儿子则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时,母子俩一同回家。

身教胜言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刘家虽算不上名门望族,但因刘锡明的外公外婆曾在当地学校任教,在群众中有较高声望。刘成英也有过外出求学的经历,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后来,刘锡明的父亲入赘刘家,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和睦的生活。“外公外婆和父母一直给我们灌输做人的道理,这也让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刘锡明说。

刘成英平日里虽与刘锡明一同生活,但81岁的女儿刘琼华和62岁的次子张辉对母亲的关心关爱从未缺少。年逾八旬的刘琼华身体依然硬朗,多年来,一直是她给母亲洗澡,与她拉家常,并像照顾自己8岁的曾孙一样给母亲讲故事。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刘琼华一丝不苟地坚持了多年。10多年前,得知可以通过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让母亲从此按月领取养老金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张辉毫不犹豫地帮母亲完成了全额补缴。如今,刘成英每月可以领取2000余元的养老金,彻底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刘家的家风是什么?刘成英和晚辈们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归纳。但全家人一致认同“身教大于言传”,注重“榜样的力量”,即父母做给子女看,子女再做给下一代看,一代代人恪守本分,就能让良好的品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人不分离

小时候,刘家三姐弟在母亲的庇护下,在远离城市的小村庄一起生活、成长。如今,三姐弟在楚雄市又聚在一起,同住一个小区,共同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始终是一个大家庭,从来没有萌发过‘分家’的念头。”刘琼华介绍说,多年来,姐弟间感情深厚,从来没有吵架拌嘴。因此,当有人率先购买了商品房后,其他人就不约而同地想“往一处凑”,形成了如今凡事“喊一嗓子”就能沟通交流的相处模式。“我们家住在一楼,老三家住在同一个单元的五楼,妈妈和老二就住在我们旁边的楼上。”刘琼华说,这样的居住模式,让姐弟间又能像过去一样轻松串门。比如,张辉的小孙子放学后,常常会循着香味到姑婆家“蹭饭”。孩子总说“姑婆家人多、热闹,饭菜好吃”。刘琼华的曾孙普艺涵在家附近的北浦小学就读,每次见到刘成英,他都会主动迎上前,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老太祖”。因为他的爸爸、爷爷、老祖在他这么大时,也是如此敬重自己的长辈。

如今,刘家上下都十分尊重刘成英。她习惯早睡早起,喜欢安静,刘锡明家就为她打造了一间温馨舒适的卧室;老人爱吃软糯食物,刘锡明夫妇每天专门为老人制作;老人有时闹情绪,全家人也都会像哄小孩一样,包容和理解她。“妈妈习惯在吃晚饭时喝小半杯泡酒,家人一直让她的习惯保留至今。”刘锡明笑着说,只要母亲开心,全家人也会跟她一样开心。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