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专题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专题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施树人:以敬畏之心守护文物
 
施树人(左二)参与文物现场评审工作

“大理州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率都达到76%……”说起大理州的文物保护工作,施树人如数家珍。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他从事文博工作已有33年,足迹遍布大理州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所有博物馆。今年7月,施树人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半路出家”的文博人

“其实,一开始我根本不懂文物,是个‘半路出家’的文博人。”施树人说。198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施树人从鹤庆县公安局调入大理州博物馆内设的派出所,承担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施树人天生喜欢文物,因此,在博物馆守护文物对施树人而言是一份“美差”,他可以每天隔着玻璃与文物“对视”,仔细了解每件文物的来龙去脉。后来,施树人进入文物系统工作,在大理州博物馆宣教部、办公室等部门历练,成长为大理州博物馆副馆长,后调任大理州文化遗产局文博科。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做支撑,“半路出家”的施树人急需“补课”。1992年,施树人考取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函授班,开始系统学习文博专业知识。“文博类书籍晦涩难懂,刚开始看得我直打瞌睡。但是不学不行啊,否则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是外行。”为了不说外行话,施树人暗下苦功,苦读相关书籍,认真做笔记,做文博剪报……至今,施树人家中还保存着几大本厚厚的笔记本和剪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为精深的文博专业知识,是在日常工作中跟老一辈文博人学到的。”施树人说。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随老专家们去考古现场、文保单位考察学习。老一辈文博人的敬业和专业精神让他深受感动。一次,施树人跟着文博专家田怀青到海东拓碑,田老师一边工作,一边为他讲解碑刻的历史,直到中午都丝毫没有要休息的意思。施树人建议吃完饭再工作,田老师却坚持先完成工作,他说:“时间、温度、环境都会影响拓印效果,尽量不要留下遗憾。”

让文物旧貌换新颜

在老一辈文博人的影响带动下,施树人逐渐成为内行,并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文物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过去,大理州有很多文物未被列入保护名单,导致一些文物濒临倒塌、损毁。每每看到文物建筑杂草丛生、残破不堪,却因经费不足无法维护时,施树人都十分痛心。于是,他提出了“先救命,后治病”的文物抢救方案。

在施树人牵头组织的数十项濒危文物抢救项目中,董家庄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董家庄园建于民国时期,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于2013年被列为大理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董家庄园的后山墙大面积脱落,院内泥土遍地,建筑构件损坏,濒临倒塌。施树人牵头组织文博专家制定抢修方案。“修缮资金需要数百万元,就算把全州3年的文保经费全用上也不够。”专家的话如同当头棒喝,施树人只能一边等待时机争取经费,一边组织编制修缮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290万元的修缮经费。2年后,董家庄园重焕光彩。

施树人发现,文物修缮验收工作中需要整改的内容较多,导致修缮工程验收难以通过。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评审前期专家组都在办公室以会议形式开展工作,施工结束后再到现场验收,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施工者不严格遵守修缮要求、不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不请教专家的情况。于是,施树人率先提出“现场评审工作法”,将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流程都搬到施工现场,让评审专家组全程参与修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这种方式虽然加大了工作量,但效果明显,大家都认为值得推广和长期坚持。”施树人说。

在施树人等文博人的努力下,一大批濒危文物得到保护修缮。目前,大理州的国保单位、省保单位修缮率都达到76%,州保单位修缮率达到50%,争取专项修缮资金近2亿元。

文物要“活”更要“火”

让文物“活”起来之后,施树人还积极挖掘文物价值,想方设法让文物“火”起来。“现在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已经很强了,文物活化利用是下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施树人说。喜洲镇苍逸图书馆的旧貌换新颜,就是施树人等人对文物活化利用的探索。

苍逸图书馆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喜洲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953年被撤销后闲置多年。当地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有意引入某连锁书店,将苍逸图书馆打造成“网红”打卡点。施树人对此十分赞成,随即牵头组织专家参与项目实施。“文物活化利用是好事,但前提是做好保护。”施树人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们尤其注重把握文物活化利用的度。

经营者提交的第一版改造方案,为追求效益拟对苍逸图书馆的建筑主体进行大规模改造,此方案遭到专家组一致反对。专家组针对连锁书店的经营策略,结合苍逸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历史价值等,指导经营者重新设计改造方案,并开展考察、评审、方案编制与指导、施工监督、验收等一系列工作。2021年,苍逸图书馆再次与读者见面。采用“书店+”的发展模式,增加休闲阅读区、文创展示区等业态,并引入扎染、泥塑等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

为文物注入活力,让古老与时尚交融。在施树人等文博人的努力下,大理州涌现出一批重新“火”起来的文物。“目前,大理州的文物活化利用方式还趋于传统。未来,我们将探索更多新途径,挖掘文物蕴藏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讲好文物故事,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施树人说。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李建华/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