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专题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振昆:一直走在追求目标的幸福路上
 

杨振昆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实践者。在云南大学执教期间,他担任过中文系主任、教授,荣获过云南大学颁发的教育功勋奖,当选过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退休后,他投身广告界,创办公司成功上市。事业如日中天之际,70岁的杨振昆悄然辞职,耗时10年潜心研究“幸福学”,引起社会反响。在杨振昆看来,尽管生活忙碌,但一直在追求目标的路上前行,自己很幸福。

把金庸请到大理来

“我的哥哥叫振国,我叫振昆,从取名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就是振兴家国。”杨振昆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却有着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执着地想成为一名作家。1961年高考时,杨振昆填报的3个志愿都是云南大学中文系。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开学第一节课,老师就强调“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这番话让杨振昆有些挫败,却也不气馁。

“不培养作家也没关系,我照样可以写作。”在这个信念的鼓舞下,杨振昆笔耕不辍,完成第一部文学作品自选集《我生在月圆的时分》后,又相继推出《红土地的恋歌》《边地文学启示录》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大学毕业多年后,杨振昆重返云南大学任教。1991年,杨振昆按照学校安排,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创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2015年,该研究室更名为云南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杨振昆担任中心主任。

1997年,大理州委、州政府委托杨振昆邀请作家金庸访问大理。要知道,在《天龙八部》等有大理元素的武侠经典著作出版前,金庸从未到过大理。从1994年4月起,大理州委、州政府一直有意邀请金庸到大理,但金庸因身体原因及事务繁忙,始终未能成行。

杨振昆几经辗转,最终在香港作家联会原会长曾敏之的帮助下,于1998年4月10日上午,将金庸请到了大理。“见到金庸先生时,他握着我的手说:‘没想到你一个大学教授还读我的武侠书,我很感动。’”此行最令杨振昆印象深刻的是,金庸在游览剑川石宝山时说,“如果提前来过大理,《天龙八部》一定会写得更好”。

叫响“昆明天天是春天”

1992年,杨振昆带过的研究生李践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对李践而言,杨振昆不仅是老师,自己业务上遇到难题时也会向他请教。一来二去,杨振昆成为了李践公司的“编外顾问”。

2000年元旦,一则色彩绚丽、阳光灿烂、繁花似锦的昆明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广告词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刻的中国北方,正被严冬的积雪覆盖。

这则广告片能够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离不开杨振昆不遗余力地推动。“以我们当时的宣传经费,无法做到投放央视的整点广告。但我们准确地选择了最有价值的时段来投放,最后既达到了广告效应,也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杨振昆感慨地说,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让昆明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得以完美呈现。而这则家喻户晓的广告片,也荣获了中国国际城市形象广告大赛金奖。

潜心研究“幸福学”

2002年,杨振昆退休后,积极投身广告界。2007年,杨振昆在上海成立广告传媒集团,并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业界佳话。2012年,生意顺风顺水时,杨振昆却突然提出辞职。作出这一选择的背后,是一项调查结果带给他的震撼。“我得知,2012年中国幸福指数仅为6.11,低于2001年的6.60。这1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为什么幸福指数反而降低了?”杨振昆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深思。他决心在人生的下一个10年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引导人们树立起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为此,他放弃高薪工作,开始潜心研究“幸福学”,并进行了8本书的写作规划。

写作过程中,杨振昆在不同场合开展过多场关于“幸福学”的演讲,获得良好反馈。他曾受邀到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今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讲授“开启幸福之门的十二把钥匙”,并进行效果测试,300多人给出了92.5分的平均分。一名同学在来信中说:“您的课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幸福的实现要靠自己的经营和创造。”他还在“云南文化大讲堂”等多个场合开展以幸福为主题的讲座。每次讲座结束后,现场都有听众留下来,希望继续与他交流。

杨振昆的书大多是自费出版,其中一部分被他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在杨振昆看来,能够在10年间推出8本“幸福学”著作,得益于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久坐写稿,让杨振昆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有人问道:“即便这样,你仍然感到幸福吗?”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幸福!因为我一直走在追求目标的路上。”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邹 鹏/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