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声荣:为“科技兴昭”奋斗不止
 

“要安享晚年,更要老有所为。”是75岁的王声荣的养老理念。退休后,他受聘担任昭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顾问,后当选为会长,成为“科技兴昭”的带头人。他曾先后荣获“中国老科协30周年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不久前,在昭通市老科协的换届选举中,王声荣因年龄原因主动让贤,但仍不遗余力地为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奉献经验和智慧。

做老科协的建设者

从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岗位退休后,王声荣一直服务于昭通市老科协。王声荣深知,要想最大限度发挥老科协的作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为此,他主动了解掌握每一位协会成员的情况和专长,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力争将协会打造成一个温暖、快乐、有为的家园。

经过王声荣的不懈努力,昭通市老科协逐渐发展为拥有327名银发科技人才的强大团队。在“科技兴昭”的道路上,老科技工作者们斗志昂扬、奋勇前行,拉开老有所为的精彩序幕。在王声荣的带领下,昭通市老科协先后被省科协、省老科协、昭通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学会”,并荣获2019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称号,成为昭通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的标杆。

为改变昭通市老科协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状况,王声荣尤为注重县(市、区)老科协的建设。担任昭通市老科协会长之初,王声荣发现,除水富市外,全市其他县(区)都没有成立老科协。为给老科技工作者搭建发挥余热的舞台,王声荣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各地调研“把脉”,推动5个县(区)成立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王声荣带领全市老科协工作者奔走于昭通各地,深入崇山峻岭开展调研,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为群众撑起增收致富一片天。

做建言献策的好参谋

作为昭通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王声荣熟悉家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过去,由于规划不科学,加之城市发展过快和人口大幅增长,流经昭通城区的利济河、秃尾河等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及城市形象提升。为此,王声荣带领协会会员深入调研、查阅资料,最终得出结论:要将渔洞水库流向洒渔河下游的水引入昭阳、鲁甸,再让其循环流入洒渔河,彻底解决两城水体污染问题。王声荣等人将其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呈送昭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最终该建议获得采纳。

“没有整治前,河水又脏又臭,还有人往河里乱扔垃圾。现在,河水逐渐变清了,河岸建起了公园,空气也变好了。”谈及昭通市区的环境变化,正在晨练的市民杨大爷笑容满面。在王声荣看来,群众的认可就是对他的工作最大的褒奖。自担任市老科协会长以来,王声荣带领离退休干部和老专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持撰写50多个建言报告,其中21个报告被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

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王声荣还主持开展《昭通市中小(一)型水库管理调查研究报告》《昭通市小流域雨洪关系研究与运用》《昭通市降雨洪水规律研究与应用》3个科技课题研究。其中,由他带领团队撰写的《昭通市中小(一)型水库管理调查研究报告》,经云、贵、川水文水利专家评审验收后,认为可为中小流域洪水预报、中小(一)型水库防洪预案等提供科学借鉴,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属云南省首创。

做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我从小家庭贫困,靠助学金才完成学业。”王声荣感慨道,若没有党和政府的关爱和培养,他永远都不可能跃出“农门”。

“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想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出生于农村,又是学农的,昭通是一个农业大市,我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农村,为昭通的农业发展作贡献。”在王声荣看来,没有产业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会后劲不足。为此,他率领老专家团队,指导协会会员赵庆尤种植优质核桃1.1万亩,在昭通和贵州遵义推广选育“庆丰1号”“庆丰2号”优质核桃良种高枝换头5万多亩。其中,“庆丰1号”获“2018年云南•昆明坚果博览会”金奖。

为了培养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王声荣带领协会会员创建31名科技示范联系户,采取“协会+示范户+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经过调研,王声荣认为,养蜂可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于是,他带领协会会员帮助威信县麟凤镇斑鸠村科技示范联系户任正春建成“中华蜜蜂养殖研究基地”,带动该村群众养蜂1100多箱,该基地生产的蜂蜜获农业农村部无公害食品“寿环土蜂蜜”认证。他指导科技示范联系户施宗成在昭阳区布嘎乡花鹿坪村开办黄牛养殖场。2020年,施宗成养殖黄牛1100多头,带动昭阳、鲁甸、彝良等县(区)群众养牛7000多头;指导科技示范联系户马玉绍种植苹果40多亩,创收50多万元,成为种植优质苹果的典范……

此外,王声荣还率领协会会员开展科普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提高全民科普意识,为“科技兴昭”奋斗不止。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钱 旺/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