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金色风采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政策

  • 第09页
    政策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专题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金色风采

  • 第23页
    金色风采

  • 第24页
    金色风采

  • 第25页
    金色风采

  • 第26页
    金色风采

  • 第27页
    金色风采

  • 第28页
    养生

  • 第29页
    养生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文化

  • 第39页
    文化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段文莲家庭:言传身教 德字当先
 

2022年11月底,年满55岁的段文莲离开了她为之奋斗34年的工作岗位。临近退休前,她还坚守在国家税务总局洱源县税务局,带着一群“80后”“90后”对一项项复杂数据进行反复核算。在工作中,段文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守初心;在家庭中,段文莲孝老爱亲、团结友善、乐于助人。她的家庭先后获得“云南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传承家风 甘于奉献

段文莲出生在洱源县牛街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外公是当地知名的私塾先生;父亲在牛街乡的中小学任教多年,后从县政协领导岗位离休,一辈子都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贡献;母亲虽以务农为生,但也能识文断字。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段文莲自小就从父母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受益一生。

“父亲生前总是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母亲的口头禅是‘吃亏人常在’。这些年,我秉持耕读世家的简朴和勤奋,并努力将其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随着父母和公婆年纪渐长,段文莲习惯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他们日常用药的种类、用量及变化,以便更好地照顾老人。翻阅小本子,段文莲又回想起最艰难的2016年:当时,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千头万绪,父亲又重病卧床不起。每周五下班后,段文莲就匆忙奔回老家,帮父亲翻身、换洗衣物、按摩推拿,度过一个个辛苦而忙碌的周末。病程后期,伴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经常在夜里说胡话。为了安抚父亲,段文莲整夜哼唱他最喜欢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父亲只要一听到歌声就会安静下来,还跟着她一同哼唱……在父亲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段文莲给予他最温暖的陪伴,做到尽孝和工作两不误。

除照顾亲朋、热心公益之外,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也是段文莲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求助,我会伸出援手;挂钩的困难家庭需要帮助,我会自掏腰包;即便在街上遇到有人求援,我也会尽一份微薄之力。”很多人因此打趣段文莲“耳根软、容易受骗”,但她总觉得,无论求助者是真是假,做一点公益、献一份爱心总不会错。

家庭和睦 爱岗敬业

段文莲和丈夫李剑文来自同一个乡镇,还是大理州财贸学校的同学。在亲朋眼中,二人组建家庭后,犹如并蒂莲,在美丽的洱海源头讲述着琴瑟和鸣的故事。“我丈夫在银行基层网点柜台勤勤恳恳地工作30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段文莲说,多年相知相爱,夫妻俩培养出了相同的兴趣爱好。闲暇时,李剑文弹奏三弦琴,段文莲唱一曲白族调,便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除了生活中的默契,夫妻俩在工作上也相互鼓励、共同努力,秉持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自1988年7月参加工作,段文莲经历过征收、经费会计等岗位,担任过计划财务股股长、收入核算股股长、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回望“税月”足迹,但凡工作需要,段文莲总是毫无怨言地顶在基层一线,也由此获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和称赞。

“工作岗位会变,但踏实工作、为民奉献的初心不能变。”这是段文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期间,段文莲看到部分前来办税的少数民族群众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便会主动上前用白族语问好,并耐心为其讲解政策、办理业务。结合双语特色服务,段文莲带头做好对纳税人“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的“三声”服务,让群众倍感亲切,办税服务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段文莲9次被评为洱源县税务局“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1次。“回望我的职业生涯,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光辉耀眼的履历,只有对基层工作的执着和在每个岗位上都始终如一的坚守。”段文莲说。

母慈子孝 爱心传递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段文莲的儿子李夏全面发展,从小到大都是班里的“学霸”。2010年高考时,李夏的总成绩进入云南省理科前100名,成为洱源县理科状元,被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很多人都问我培养孩子的秘诀,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放养’可能更适合孩子成长。”段文莲说,夫妻俩从小就鼓励孩子勇于接触不同的事物,如果孩子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家长也不强迫。一旦作出选择,就一定要付出和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李夏喜欢弹钢琴、踢足球、打乒乓球,每一件事都做得有模有样。

在德行教育方面,段文莲从小就培养儿子“守规矩、有爱心”,儿子也特别能理解父母养育的不易和工作的艰辛。本科毕业时,李夏本打算到国外深造。但面对高昂的学习和生活成本,他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留在上海交大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我对儿子说,如果你想出国,我们卖房卖车也会支持。但他说,‘别干这种傻事,在国内学习也挺好’。”

研究生毕业后,李夏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深圳,现就职于某网络技术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并进入国家科技人才库。“他一有时间就会给我们打电话,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看我们,让父母特别省心、安心、放心。”提起儿子,段文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用爱心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份爱也将不断传递下去……”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