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养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0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1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2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3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4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5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6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7页
    专题—银发辉映“志愿红”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3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迫症的那些事儿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类人:生活中比一般人更爱干净,做事比一般人更追求完美,且完全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范围,他们自己认为没有必要,但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这就是强迫症的表现。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精神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

多数患者认为这种观念和行为不正常,认为没必要,却又无法摆脱,且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痛苦,给患者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累及家人、朋友及其他人。

强迫症的患病率如何

据流行病学调查,世界范围内强迫症的患病率超过1%的人口,我国强迫症的患病率约为1.63%。近年来,强迫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只有少数患者在35岁之后发病。

强迫症的病因有哪些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心理学、社会学、脑神经生物化学、遗传等多种视角来探索病因,但截至目前科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大体的病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生理因素:主要指遗传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两方面。人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人格特征在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强迫性神经症与遗传有关。此外,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也是引起强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心理因素:因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丧失亲人、受到惊吓等,引起强烈的焦虑不安等情绪体验,影响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病理性的惰性兴奋灶。

也有人认为,强迫症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其往往与抑郁症是同一患者的并发症。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会持续,后来有可能是在社会因素强化下逐渐形成强迫症。

强迫症有哪些具体表现

强迫症大致分为两类:强迫观念(无实质行动)和强迫行为(有具体动作行为表现)。强迫症的共同特征是患者主观上认识清楚,认为没必要,但无法克制自己。强迫症的具体症状较多,比较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强迫观念

强迫回忆:总爱回忆过去的事情和经历,且反复回忆,自己也知道过去的事已过去,常回忆没有多大意义,但总是克制不住。

强迫疑虑:对做过的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怀疑,不放心,会重复做或反复检查。如总在出门后又返回来检查门是否锁好,信件投了怀疑自己忘记贴邮票或者写错地址,存完钱后不停地看存折,反复核对数字等。

强迫联想:对某类事情特别敏感,看到或听到相关消息,总怀疑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忧心忡忡。

强迫冲动:被一种强烈的意愿或冲动支配,自己也清楚想法不合理,或不道德,或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还是禁不住去想去做。如站在天桥或山顶,总想把旁边的人推下去,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考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 “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1+1 为什么等于 2 而不是等于3?”

强迫性对立思维:因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 ;说到“好人”即想到“坏蛋”等。

2.强迫行为

强迫洗涤:每当手或身体碰触过陌生人或陌生人的东西,或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东西,就一定要洗手或洗澡,还有的患者一紧张就洗澡。

强迫消费:对某类消费有过于强烈的欲望,只要一有机会就必须消费。例如,只要听说哪里有促销或清仓处理,就一定要去看看,买回一堆便宜劣质的东西堆在家里,大多数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费强迫症状。

强迫计数:走在街上喜欢数电线杆、路灯,在窗边数楼下经过的车辆,上下楼喜欢数台阶,站在楼下数窗户等。

强迫仪式动作:总是重复一套刻板的动作,例如,有人进门一定要左脚或右脚先跨门槛,走了两步又退回去重来,似乎遵守某种仪式规矩,但实际上没有人规定必须哪只脚先进门;也有人每天睡觉前必须完成一些仪式或动作才能上床睡觉。

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强迫症

既然强迫症有这么多表现,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强迫症?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洁癖或强迫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强迫症患者至少2周内的大部分时间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其次,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且必须全部符合:1.必须是患者自己的观念或行为;2.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至少有一种观念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认为是令人不愉快的;4.想法、表象或冲动令人不愉快地反复出现。

再次,强迫思维或行为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痛苦,或者干扰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

最后,排除其他常见的引起强迫思维或行为的疾病(如其他躯体疾病、毒物或药物使用及其他精神障碍)。

满足以上四条才能诊断为强迫症。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出门后怀疑门没有锁好,或者怀疑家中的煤气没有关好,我们常常返回家中检查1次或 2 次,确定后便不会再多想,也不会因此影响一天的工作、学习,更不会因此一天处于焦虑及痛苦的情绪中,这种就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有哪些危害

强迫症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方面:头脑中同一想法不断出现,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打断或转移,即使当下能暂时转移,顷刻间再次涌现,患者处于十分纠结与矛盾的情境下,常常处于紧张不安与痛苦中,又难以摆脱。

2.行为方面:长时间的清洁、洗涤及检查等占据患者大量时间,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繁琐的,却又是没有必要做的事情,长此以往,患者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对日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3.情绪方面:长期难以摆脱的强迫思维及行为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情绪改变。相关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可能会比常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常常处于紧张、担心状态。

怎么治疗强迫症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分为个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 、箱庭疗法、森田疗法)和团体心理治疗(也被称为“小组心理疗法”)。

3.物理仪器治疗。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

4.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是扣带前回毁损术、内囊前肢毁损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如何预防强迫症

首先,要对强迫症有清楚的认识,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明知道不需要想、不需要做或不应该想、不应该做,但克制不住自己非要想或非做不可。如果有,要看程度是否强烈。如果偶尔有过,那可能是因为对事情的不确定导致的焦虑情绪,不算问题。如果经常出现,就有问题,此时就不是预防问题,而是治疗问题。

其次,尽量放松,冷静面对压力,不要过于苛求自己,要把握好度,只要努力达到了力所能及的结果就可以了。

再次,做事情尤其是细节多的事情,注意力要集中,不要一心二用,即使有疑惑,回想一下细节,一旦确定就不要再想。如有比较明显的强迫症症状,要尽早就医、规范就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