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1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2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3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4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5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6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7页
    专题—老厂房里的“云南记忆”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4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剧 《望夫云》:用“新”与“情”唱一曲爱情悲歌
 

白剧《望夫云》剧情简介:

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神奇、凄美的爱情故事。

南诏国公主阿凤为追求自由和幸福,毅然与猎人阿龙相爱,结为伉俪,与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夫妻俩逃居苍山,不幸横遭厄运,阿凤含

恨而死,其坚贞的灵魂化作一朵美丽的望夫云。

1980年底,白剧《望夫云》首次在北京演出,好评如潮。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专门为其召开座谈会,与会戏剧评论家纷纷表达赞美之意。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中,《望夫云》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望夫云》导演、云南省京剧院原院长张树勇认为,迄今为止,《望夫云》仍是白剧的标杆。

剧本创作一波三折

在云南,白剧与傣剧、彝剧、壮剧并称四大民族剧种,主要流行于大理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吹吹腔戏和由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并融入部分白族民歌和舞蹈。据白族学者、戏剧家杨明考证,吹吹腔戏在大理地区的活动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最初广泛流传于云龙、鹤庆、洱源等地,多在迎神赛会和节日盛典进行表演,属于自娱自乐性质。演出时,用唢呐伴奏,唱时不吹;吹过门时,演员根据唢呐的旋律起舞。

20世纪70年代末,大理州白剧团的张继成、陈兴得将当地神话传说《望夫云》加工成白剧剧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少作家和诗人以《望夫云》为蓝本,创作长诗、电影剧本和歌剧。因此,杨明对《望夫云》的创编十分慎重,在原剧本的基础上精心修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全新探索,将该剧的主题由个人争取婚姻自由,上升到白族群众为追求自由和幸福与封建宗法制度勇敢抗争。

“据说,剧本完成后,交由当地导演来排戏,不过杨明观看后不太满意。”张树勇回忆道,20世纪70年代末,由他导演的《包公阴曹斩判官》获得杨明的称赞。1980年7月,张树勇受邀前往大理排演白剧《望夫云》。

青年导演大胆创编

“当时我们面临的难题是,白剧除了一点戏剧的声腔外,尚未形成完整的表演体系,演员的基本功也比较欠缺。”张树勇的座右铭是“宁愿得罪人,不愿得罪戏”,对此,今年78岁的国家一级演员叶新涛深有体会。

叶新涛并非戏曲专业出身,但自幼热爱文艺表演。凭借着在大型现代白剧《苍山红梅》中的优异表现,她获得了出演《望夫云》女主角阿凤的机会,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都得从头夯实。男主角阿龙的扮演者杨永忠尽管身高、嗓音、扮相等条件都非常优秀,但也深知自己的不足,排练异常勤奋。“有一天,排练一场打戏时他的衣服掉了,我们才看到他身上贴着17块止痛膏,令人十分动容。”张树勇说。

“为展现剧本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丰富人物形象,应力求整场演出充满诗情画意。”在构思和排演中,张树勇特别强调抓住“新”与“情”这两点,《望夫云》虽属悲剧,但希望通过情真意切的表演,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艺术启迪,并促使白剧在戏曲化的探索创新中再进一步,展现白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时,白剧尚未形成板腔体,对于复杂内容的表现有局限性。张树勇和唱腔设计者张绍奎决定以大本曲为主,吸收吹吹腔和一些白族民歌调,在保持白剧音乐唱腔风格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比如,在第5场“赠翅”中,男主角阿龙的唱段“又谁知金石良缘生猝变”,就是在吹吹腔的基础上,借鉴越剧《红楼梦》中贾宝玉“哭灵”的唱腔演变而来,抒发阿龙向天控诉世间不平的愤慨之情。

进京演出引起轰动

作为一名年轻的京剧导演,张树勇抱着学习和探索的态度完成白剧《望夫云》的排演任务。令他意外的是,该剧初登舞台便广受好评。“在昆明的演出异常火爆,媒体争相报道,还推出了连环画和四条屏年画。”张树勇回忆道,1980年底,《望夫云》剧组受国家民委和文化部之邀进京演出,连演四五场,座无虚席,引起首都文艺界瞩目。

“当时,报纸取的新闻标题是《云南白族‘闹’北京》,可见其引发的关注。”据张树勇介绍,演出结束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指出,“这一次的演出,对白剧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不管从唱腔、表演,还是舞台、美术,各方面都有飞跃的发展,一个了不起的跃进,看了心里很兴奋”。曲六乙还力赞演员的表演“一丝不苟,体现出特有的质朴美;唱腔优美委婉、悦耳动听”。特别是饰演阿凤的叶新涛,对大本曲调的传统花音运用得法,甜蜜清新而富有韵味。

表演艺术家游本昌最初以为少数民族戏难懂,结果看一场往前挪一排位置,最后挪到了第一排观看。“他当时的评价是,‘这部戏又好听又好看’。因为我们的布景有白族民居的青瓦白墙,也有苍山洱海,很漂亮。”叶新涛说,演出归来后,她每年春节都会带着演员到基层演出。每次演出结束后,漫山遍野都是群众退场时高举的手电筒和火把,场面壮观,鼓舞人心。2022年3月,复排的《望夫云》在大理公演,一票难求,再现当年盛况。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本文配图均为《望夫云》剧照 大理州白剧团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