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云岭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先锋时政

  • 第05页
    先锋时政

  • 第06页
    先锋时政

  • 第07页
    先锋时政

  • 第08页
    先锋时政

  • 第09页
    先锋时政

  • 第10页
    先锋时政

  • 第11页
    先锋时政

  • 第12页
    先锋时评

  • 第13页
    先锋时评

  • 第14页
    先锋聚焦

  • 第15页
    先锋聚焦

  • 第16页
    先锋聚焦

  • 第17页
    先锋聚焦

  • 第18页
    先锋聚焦

  • 第19页
    先锋聚焦

  • 第20页
    先锋聚焦

  • 第21页
    先锋聚焦

  • 第22页
    先锋聚焦

  • 第23页
    先锋聚焦

  • 第24页
    先锋聚焦

  • 第25页
    先锋聚焦

  • 第26页
    先锋观察

  • 第27页
    先锋观察

  • 第28页
    先锋观察

  • 第29页
    先锋观察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云岭党建

  • 第33页
    云岭党建

  • 第34页
    云岭党建

  • 第35页
    云岭党建

  • 第36页
    云岭党建

  • 第37页
    云岭党建

  • 第38页
    云岭党建

  • 第39页
    云岭党建

  • 第40页
    云岭党建

  • 第41页
    先锋人物

  • 第42页
    先锋人物

  • 第43页
    先锋人物

  • 第44页
    先锋人物

  • 第45页
    反腐倡廉

  • 第46页
    云岭文化

  • 第47页
    云岭文化

  • 第48页
    云岭文化

  • 第49页
    云岭文化

  • 第50页
    云岭文化

  • 第51页
    先锋服务

  • 第52页
    先锋服务

  • 第53页
    先锋服务

  • 第54页
    先锋服务

  • 第55页
    先锋服务

  • 第56页
    先锋服务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韵悠悠团山村
戈叔亚
 

进院、三进院及“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传统建筑院落中,抚摸雕镂花格门窗扇和石刻砖雕,品味眼花缭乱的绘画、书法、楹联、诗词,你即刻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团山也被称为“云南的楼兰古城”“媲美徽州”,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开矿经商,走南闯北的辉煌早已成为了过去。如今团山人除了清明节踩着老皇历成群结伙,严格按照古训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外,就是没完没了讲述过去,回味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光。

(二)

团山人同属张姓家族,明朝洪武年间,他们随开拓边疆的官军自江西饶州府移居至此,那时朝廷鼓励或者是强征大批内地农民迁徙云南。族谱记载,先祖张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张海,去了大理洱海;另外一个叫张山驻留团山与彝族杂居。

到了清朝末年,也就是团山张家分支的十三、十四和十五代时,他们开始有人到附近的个旧开矿挖锡,结果他们找到了富矿。“肥水不流外人田”,开矿人即刻回乡招集子弟兵大规模上矿山帮工,自己当起老板来。矿含量之高到了必须掺杂质才能符合当时最高标准的程度,这使得帮工又成了老板。这时恰逢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开通,精明的团山人便将“大锡”远销香港和东南亚,并经营起纱线、盐巴和百货买卖……他们在生意场上连连得手,最多时七十二家团山张姓商号遍及云南和东南亚各地……几乎是一夜暴富的团山人从各地赶着驮银子的马帮队伍荣归故里,一方面买官晋爵、修建学堂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开始大兴土木建造豪宅。

团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富村,一时间各地木匠瓦匠泥水匠木雕匠石刻匠云集这里,载运建材上品的车辆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三五年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如同争先恐后的雨后春笋。宅院修建好后,团山富豪乃至全体住民又开始把他们的竞赛标准放到了门窗、斗拱、飞檐、廊檐、柱础、墙裙,甚至是天花板上。相传木雕匠雕刻下来的木屑就可以换得重量相等的银子,各种工匠使出浑身解数,将千百年从祖先那里承继下来的所有智慧甚至小聪明都倾泻到了这里,使得团山民居不仅雍容华贵,甚至还有些繁琐俗套。更有甚者,团山人还用轿子请来了滇南的各路文人骚客助兴。

抗战初期,日寇占领沿海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安南(即越南),很快香港沦陷。团山无法将“大锡”外运换汇,很快就衰落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矿山国有,团山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三)

尽管团山民居从百姓居家标准衡量可能过于奢华,但是它保存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富起来的团山人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规范刻画在宅院里,让后人在耳濡目染中传承。

在那些书法楹联中出现最多的是“百忍”两字。“百忍”之说源于唐代,张姓先祖张公艺,一门九世同堂,家庭美满和睦。唐高宗封禅路过他家门口,问他如何管好这样一个大家庭,张公艺没有直接回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百零九个“忍”字,高宗大悦将“百忍”赐给张氏。从此,张姓便以“百忍”作为家风。

虽然富矿和滇越铁路的开通是团山致富的难得机遇,但是千百年中国传统文化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和气生财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精髓,才是团山人民致富之根本,所有这些都浓缩到了“百忍”之中。相反,团山人致富后过于张扬和奢华,也从反面说明了“百忍”之重要。

团山因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原生态村落风貌特色,越来越受到外人的注视,慕名寻访的游人接踵而来。团山人也自发搞起农家乐,出现了导游行业。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以“完整保存十九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为由,将团山古村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此后,团山更是名声远扬。

栏目编辑:谭宗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