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学习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观点

  • 第18页
    观点

  • 第19页
    策划

  • 第20页
    策划

  • 第21页
    策划

  • 第22页
    策划

  • 第23页
    策划

  • 第24页
    策划

  • 第25页
    策划

  • 第26页
    策划

  • 第27页
    策划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党课

  • 第33页
    党课

  • 第34页
    经验

  • 第35页
    经验

  • 第36页
    经验

  • 第37页
    经验

  • 第38页
    党建信息

  • 第39页
    党建信息

  • 第40页
    经济

  • 第41页
    经济

  • 第42页
    经济

  • 第43页
    经济

  • 第44页
    人物

  • 第45页
    人物

  • 第46页
    民生

  • 第47页
    民生

  • 第48页
    反腐倡廉

  • 第49页
    文化

  • 第50页
    文化

  • 第51页
    党史

  • 第52页
    党史

  • 第53页
    职场

  • 第54页
    职场

  • 第55页
    随笔

  • 第56页
    随笔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使用
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
 

云南省农业厅与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决定共同实施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育成的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带到西盟,还在西盟成立了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黄必志工作站。在畜牧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品种改良和养殖、管理、营销模式优化,西盟县实现了传统畜牧业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云南省整合人才资源,利用新一轮省院省校合作、滇沪合作、滇粤合作、教育部滇西扶贫、中国工程院挂钩扶贫等平台,组织、引导省内外高层次人才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实际困难问诊把脉,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自2014年起,省科技厅开始每年从全省高校、科研单位等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省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429人次,服务各类生产经营主体2000多家,服务带动农户4万余户,在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向服务:为基层“传经送宝”

记者见到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明时,他刚完成一台射频消融手术。手术患者是杨明在元江县人民医院驻点时遇到的病例。在疑难病会诊中,杨明发现患者惯性心律失常,如果不手术,只能终身服药,而且疗效有限。“刚好我们医院开展这类手术的条件比较成熟,我就将他转介过来。手术很成功,患者的病算是根治了。”杨明说。在全省医疗卫生计生系统开展的“万名医技人员定向服务基层”行动中,杨明被派驻元江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除了跟班诊疗、参与疑难病例会诊外,他还指导元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开展了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

优秀医技人员下基层,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此同时,科研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各大医院也成为基层医技人员培养交流的平台。

2016年,杨琼英校长工作室作为云南省入选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的两个名校长工作室之一,落户玉溪市第一小学。8位来自全省的优秀校长进入工作室。在这里,名校长们牵手帮扶贡山独龙江乡小学、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等贫困乡村小学,对学校教学理念、办学思路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几年前我到南美乡小学,发现拉祜族孩子羞于与人交流。缺乏自信首先是因为普通话不好,所以我提出来,从语言抓起,让他们勇敢表达、勇敢沟通。”杨琼英说。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一批批来自乡镇、村(社区)小学的教学骨干来到玉溪一小跟班学习,他们通过跟班教学、参与学校活动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并将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带回原学校。通过教师交流、校本教材共享等方式,贫困地区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镇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素质提升:通过一批 带动一片

“面向基层的培训,我们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所有农村群众的普及性培训,比如一些单项技术培训。还有一部分是重点培训,主要针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这部分人示范带动能力强,培育一个就能带动一批,效果非常明显。”云南省农业厅人事处处长周霖说。

2014年,由农业部授牌的“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云南)培训基地”在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成立。截至2017年,基地已培训云南及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农村实用人才2300多人,并授予培训合格者新型职业农民绿色证书。

“现代农业,光会种地不行了,思想观念也要跟着变。”首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绿色证书的玉溪祥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树祥说,“过去农民思想保守,谁家地种得好,是怎么种的他不会告诉你。培训灌输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思路,通过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获取新的信息,建立未来农业发展的理念。”他的企业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3000多户农户种植外销型蔬菜。现在,李树祥正在考虑如何在保证种植标准化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供货能力,在市场上争取更大的议价权,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2016年,在外跑运输的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党员普慈贤受龙头山镇政府和光明村群众邀请回村,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光明村委会副主任。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整合社会帮扶力量,争取群众支持,仅用10天就完成了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场地建设,为村级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一批特殊招录政策、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和返乡创业激励政策落地,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贫困地区。他们为贫困地区带来新信息、新思路、新技能、新渠道,成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一股内生动力。

本刊记者 台 文/文 郝亚鑫/图 ■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