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政策

  • 第09页
    政策

  • 第10页
    政策

  • 第11页
    政策

  • 第12页
    学习

  • 第13页
    观点

  • 第14页
    观点

  • 第15页
    策划

  • 第16页
    策划

  • 第17页
    策划

  • 第18页
    策划

  • 第19页
    策划

  • 第20页
    策划

  • 第21页
    策划

  • 第22页
    策划

  • 第23页
    策划

  • 第24页
    策划

  • 第25页
    策划

  • 第26页
    脱贫攻坚

  • 第27页
    脱贫攻坚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党课

  • 第31页
    党课

  • 第32页
    党课

  • 第33页
    党课

  • 第34页
    党课

  • 第35页
    人物

  • 第36页
    民生

  • 第37页
    民生

  • 第38页
    民生

  • 第39页
    民生

  • 第40页
    经验

  • 第41页
    经验

  • 第42页
    经验

  • 第43页
    经验

  • 第44页
    经验

  • 第45页
    经验

  • 第46页
    党建信息

  • 第47页
    党建信息

  • 第48页
    反腐倡廉

  • 第49页
    反腐倡廉

  • 第50页
    经济

  • 第51页
    经济

  • 第52页
    文化

  • 第53页
    文化

  • 第54页
    文化

  • 第55页
    职场

  • 第56页
    职场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小渔村到亚洲第一花市
 
花拍中心

云南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密不可分。“过去饭都吃不饱,谁会来种花,又有谁会来买花。”一位花农说。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给云花带来了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思维模式的屡次创新,云南花卉产业不断升级,“云花”渐香飘世界。

上世纪80年代:一支剑兰的故事

纬度低、海拔高,日光强烈、雨水充沛,云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全球最适合发展花卉生产的三个地区之一。自古以来,云南就有种植花卉苗木的传统,保山的端午花街等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交易集市,见证了云南花卉的经久不衰。

种植花卉真正成为谋生手段,则要追溯到1983年的昆明市呈贡县斗南村(现呈贡区斗南社区)。村民化忠义将从外地带来的剑兰花种试种在自家的菜园里,等到剑兰开花时,化忠义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追赶时尚的昆明人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剑兰卖得比蔬菜好,价格也比蔬菜高多了。

化忠义种花致富的消息在斗南村传开,让更多人从“菜农”转变为“花农”,华明升就是其中之一。华明升记得,1987年,他在自家的农田里辟出一分地试种剑兰。“那一分地的剑兰为我带来了165元钱的收入!”华明升一算,跟种大白菜相比,种花的利润高了三四倍。他逐步将家里的几亩菜地全部更换为花田,种植的品种也由最初的剑兰扩展到满天星、玫瑰、康乃馨等。

随着市场对鲜花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斗南花卉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缺乏专业的花卉交易市场,仅靠花匠每天挑着担子到菜市场卖花的交易模式,严重制约着当地花卉产业发展。1995年,斗南办事处等投入380余万元,建成占地12亩的专业花卉交易市场,这也是如今亚洲规模最大、年交易额达53.55亿元的鲜花交易市场的雏形。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昆明走向世界舞台

1999年举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云南人的美好回忆。各大展馆外别致而颇有云南特色的花卉苗木景观,不仅俘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心,也奠定了云南大力发展鲜花产业的信心。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意见和措施》,明确支持云南花卉发展成支柱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建设花卉拍卖市场和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方面给予云南补助。2002年,云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就如何加快云南省的花卉产业升级、提高花卉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出了具体意见。

从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召开,到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被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早期成立的花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更多的创业者也瞄准了花卉产业,段金辉就是其中一员。2004年,段金辉在通海县流转了11亩土地,成立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从事玫瑰种植。因为看好花卉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段金辉很重视种苗的选育研究,积极和科研院所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扩大优质花卉的种植面积。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辉”玫瑰已在全省种植1000多亩,均价达到普通玫瑰的两倍。

像云秀花卉这样成立于2003年至2009年间的花卉种植企业,被业界公认为是“云花”种植的“二代企业”。和上世纪80年代发端于斗南的探索者不同,这类企业有着相对充裕的资本,以现代农业企业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单品类规模化的生产,并通过种苗生产、技术创新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开展花卉生产种植。

进入21世纪:为奥运赛场“锦上添花”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仪式上,和“金镶玉”奖牌一起被世人所关注的,还有运动员手里的花束——“红红火火”。花束中的主花材,9支“中国红”月季就来自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是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2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上,会议所使用的胸花、捧花、桌花等,也都全部来自云南。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会议鲜切花的专项赞助商,其中应用最多的接待捧花有一个颇具云南特色的名字——阿诗玛。

“‘阿诗玛’由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组成,都是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锦苑花卉总经理曹荣根提起世博会用花颇为自豪:“鲜切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难以体现优势。”锦苑花卉1995年就已正式注册,同时期成立的很多第一代花卉企业如今已经销声匿迹,但锦苑花卉快速发展,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源于其在新品种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曹荣根说:“公司目前每年的研发投入近500万元。”

随着“云花”在世界舞台的频繁亮相,云南花卉的影响力逐渐增大。2013年底至2014年初,云南发生大面积低温霜冻,因种植设施及技术尚未升级,导致云南玫瑰大面积减产。据昆明斗南花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往年均价在每枝0.8元的玫瑰,在当年最高拍卖价近5元,引发全球玫瑰价格的暴涨。此后,厄瓜多尔等花卉优质产区的农场主开始关注并进入云南市场,云南花卉也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迈向未来:高新技术助力“云花”参与世界竞争

温度26摄氏度、湿度65%、每天光照强度8万勒克斯。在小米爱必达公司的温室大棚里,这些指标一年365天恒定不变。如果花卉“渴了饿了”,设置在温室各个角度的探测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它的状态,并自动开启潮汐式灌溉,补充水分和养分。在这样精细条件下生产出的迷你小玫瑰,每亩最高年产值可达120万元,最低也在100万元以上,这也创造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平均亩产值的记录。

谈及当时选择来云南创立爱必达的原因,董事长李钦表示,云南的花卉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产业规模、基础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引领云南花卉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也是所有花卉从业者的梦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云南花卉企业的人员构成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李钦介绍,爱必达公司管理团队都有在欧洲留学或在花卉院所从业的经历,深知国际花卉产业的“游戏规则”。例如小玫瑰就是由国外引进,公司不但按照国际惯例交纳专利费,还积极保护其知识产权。

2017年,全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56.2万亩,总产值达503.2亿元。“云花”发展迅速,但和有着数百年花卉培育经验的荷兰、丹麦等国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花卉研究所所长王继华看来,要缩小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云花”的跨越发展,需要虚心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科技创新,并根据云南实际建设特色现代花卉产业园,让“云花”开放得更为璀璨。

本刊记者 王学勇 郝亚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