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先锋讲坛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政策解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要闻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先锋论坛

  • 第14页
    先锋论坛

  • 第15页
    先锋策划

  • 第16页
    先锋策划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观察

  • 第29页
    先锋观察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脱贫攻坚

  • 第35页
    脱贫攻坚

  • 第36页
    脱贫攻坚

  • 第37页
    脱贫攻坚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张孝德
 

作者简介:张孝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二十多年,先后创办了『中国有机大会』『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对乡村振兴有深入研究。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复乡土文化是灵魂,乡村治理是前提,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兴旺是结果,生活富裕是目标。建设乡村要从读懂乡村的文化、历史和功能开始,按照乡村特有的规律和特性来建设,不要用建设城市的思维建设乡村,也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乡村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是新时代,因此其内涵、作用和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以前的升级版。乡村振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传承、民生、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问题。这也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的原因所在。

认识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乡村是中国的根,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如果不懂乡村,就不能懂得近代以来一直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走西方式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也没有走苏联式的革命道路,而是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中国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初动力。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从农村进入到城市,城市化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乡村不只是单纯生产粮食的地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因藏在乡村。城市文明是欧美国家给世界的贡献。中国要给未来世界贡献的,还有我们复兴的乡村文明。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将是未来世界乡村文明之旅的稀缺资源。

不要用建城的思维搞乡村建设

乡村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携带者,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因满足生计而生、依赖农耕而长、因士农工商而兴。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有生命、有温度的文明体。

我们要读懂祖先留下的乡村,没有读懂之前不要乱改造,不要轻易搞乡村拆迁。我建议不要用建设城市的思维搞乡村建设。

中国古代社会的乡村功能首先满足的是生活,然后才是生产。随着千年的发展,源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乡土生活,是一种有信仰、有文化、有亲情、低碳健康的生活样式。乡村产业的最大竞争力,就是乡村特有的生活方式。

当今,我们都在讲建设美丽乡村。其实按照美学的等级,美丽是美的等级中最低等的,所谓的美丽是强调外表美,不等于内在一定美。第二个等级的美是美好。美而好,源于内在的美。第三个等级的美是美雅。所谓美雅,是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的美。第四个等级的美是诗意美。中华民族追求的诗意之美在哪里表现出来?我认为是在乡村。

我给乡村功能的定位是智慧农业、六艺农耕、生态生活、诗意栖居。给乡村的一副对联是“藏万世文明之码,解千年兴衰之谜”,横批是“乡村有乾坤”。

越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其诗意之美的价值越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城市化取得巨大成就,但城市建筑美的等级很低。从文化传承和美学的角度看,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失败的。再用建设城市的思维去建设乡村,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承载中国千年文明的古村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遗产,不要大拆大建,而是要先保护修复、再活化开发。

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很重要。但需要我们警觉的是,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乡村产业。

城市的工业产业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好。而具有艺术与文化特性的乡村产业发展,是基于个性、独特性、多样化共生式发展,应追求更美、更巧、更雅的有限发展、自足发展、多样化发展。

每一个乡村要寻找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像工业化生产那样,按照一个标准进行生产。乡村产业发展最需要“文化创意+技术创新”。

乡村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乡村特有的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由乡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的。一是乡村有利用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二是乡村有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本。这是乡村未来发展无污染绿色产业的最大优势。三是乡村有城市没有的独特乡土文化。四是乡村有城市没有的以亲情为纽带的互助社会资本。

让乡村生活实现与市场对接的产业业态,就是目前中国农村正在生机勃勃发展的农家乐。可以说,农家乐是20世纪80年代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民的又一实践创新。因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乐,是一种组织成本低、将家庭生活与生产融为一体,既保留了乡村文化传承的家庭组织,也使乡土文化通过农家乐这种方式变成具有市场价值的财富。农民创造的农家乐,是承载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载体。

但是在工业化思维的作用下,对于快速发展的农家乐,有人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农家乐不具备现代企业的特性,不能做大做强。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融生产和生活、文化与饮食、农业与服务业、家庭与企业等方式为一体的农家乐,是适应中国乡村发展需要的新型业态,我们不能按照搞工业经济的思维看待农家乐。适应乡村产业规律要求的,应是小而美、小而多样化的生态群落产业。农家乐就是这样的产业。

以农家乐为主要业态的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可以容纳多元化的乡村产业,我认为有10种乡村产业可以发展:一是生态有机农业;二是乡村旅游业;三是乡村手工业;四是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业;五是乡村新能源产业;六是乡村养老服务业;七是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八是乡村总部会展经济;九是乡村互联网产业;十是乡村教育产业。

乡村产业是一个系统产业,是一棵生命大树,乡村产业发展不要搞单一化。这10类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农业是根基,自然资源是资本,生态环境是资源,生活方式是财富,可以发展农家乐来带动其他多样化产业发展。

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乡村振兴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搞?我认为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文化自信。少数民族拥有的最大资源和优势就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单纯从城市文化看,把乡村文化看成是封闭落后的文化。按照这个标准,越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越封闭,那就越落后。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童年,是现有中华民族文化体中最稀缺、最有价值的文化之一。云贵高原所具有的高山峻岭的自然屏障,就像一个大冰箱、大库房,为中华民族保留了重要的文明火种和基因。

目前,少数民族的文化样态,是仍然存在的活化石。这些古文化的存在,充分说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单纯在书本上,仍然存留在中国的大地上。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文化从历史角度看价值很高,但在现实中变不成财富。

我认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除了从中华文明历史看,还可从时代来看。在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资源是土地,所以农业文明时代云贵高原处在农业文明的边缘化地区。中国农业文明的中心主要在黄河、长江以及平原地带。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经济是市场经济,凡是离市场越近的地带都成为工业文明发展的中心地带,所以东南沿海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心地带。未来是生态文明时代,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如果说农业文明是土地资源主导的时代、工业文明是海洋地理主导的时代,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则是山水资源主导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云贵高原所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山水+文化”,这恰恰是生态文明所需要的资源。

从全国看,中国主要的“山水+文化”资源,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在乡村文明复兴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价值比其他地区的乡村更大。生态文明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三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未来这些地区乡村振兴最大的资源是“山水+文化”。目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搞好文化产权保护,避免文化资源流失。

按照时代新要求,探索适合云南的独特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我认为以下四方面值得考虑:

从生产向生活升级,建设云世界的诗意生活;从物质向精神升级,建设耕读传家的田园乡村;从温饱向幸福升级,建设五福临门的幸福乡村;从粗放向生态升级,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乡村。

(本文根据作者在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第116讲上的录音整理编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