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要文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先锋论坛

  • 第16页
    先锋论坛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脱贫攻坚

  • 第27页
    脱贫攻坚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干部
李小三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将其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从党的历史来看,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后,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事业需要好干部,人民群众期待好干部,干部自身也必须努力成为好干部。

一、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灵魂深处认真检视反思自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创造性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后来又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三严三实”“四有”“四铁”“五个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这些要求与党一贯坚持的干部标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员干部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初心使命,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检视反思自己,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一)对标“信念坚定”这个第一标准,问问自己有没有思想滑坡、是否缺“钙”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不是好干部首先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信念动摇滑坡、政治认同缺失,三观蜕变、不信马列信鬼神;有没有对政治理论学思践悟、真信真用,组织生活会年年讲学习不够,就是不见整改效果;有没有搞伪忠诚、假忠诚,只要“实惠”不要“主义”,做“两面派”、当“两面人”。

(二)对标“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问问自己有没有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民在心中有多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会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当官,还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有没有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没有把为民服务挂在心上、烙在行上,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三)对标“勤政务实”这个优良传统,问问自己有没有精神懈怠、是否得过且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尸位素餐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没有思想保守、思路封闭,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只会用老经验做事;有没有积极主动、争创一流、随时在状态,还是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四)对标“敢于担当”这个政治品格,问问自己有没有只想当官不想担责、能不能担得起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担当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担当作为的问题;有没有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有没有标准不高、作风不实,推诿扯皮、偷奸耍滑,不真担当作为的问题;有没有做到能力过硬、练就有几把“刷子”和“金刚钻”,是否存在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五)对标“清正廉洁”这个基本底线,问问自己有没有“公器”私用、是否严于律己手脚干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廉洁是官德的重要内容,讲官德必然要求讲廉洁,不廉洁就不可能有官德。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做到廉洁奉公、不欺暗室,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是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还是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有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差调研、八小时内外是不是都严格遵守了相关规定;有没有心存侥幸、用权任性,总想着脱离监督。

(六)对标“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个成长路径,问问自己有没有坐等提拔、自我设计,有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年轻干部不能搞自我设计,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对照这些要求,要认真检视自己有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是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还是借着“近水楼台”坐等提拔;是靠实绩接受组织的挑选,还是沉迷于自我设计,抱大腿、接“天线”、走捷径,没被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自己的,只有提拔自己才最应该;有没有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做到见贤思齐、三省吾身。

二、关于新时代好干部的世界观十条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境界格局、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构成了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基础和支撑。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筑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有可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不然就会从“胚子”上坏掉,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一个人只有不忘初心,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不会迷茫失落,才会始终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一些领导干部精神空虚、胡作非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归根结底,都是忘了初心和使命,迷失了前进方向。守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须臾不可动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始终敬畏人民、敬重人民,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担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开创事业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理想信念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不断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这是我们无往不胜的核心密钥,也应该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终生追求。干部的堕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滑坡开始的。从我们党查处的一大批腐败分子,有的是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有的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有的是当“两面人”、甘于被“围猎”,违纪违法的表现形式各异,但追根溯源,还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问题。正能量的东西越来越少,负能量的因素越积越多,浮躁攀比的心态、自私逐利的本性和无视党纪国法的盲目开始迅速滋生并逐渐占据上风,于是方向迷失、道德滑坡、价值观念混乱,成为追名逐利的“行尸走肉”。有信仰的人最幸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找不到方向;只有朝奋斗目标飞奔的人,才是美好生活的播种者。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心有所依的,始终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念活着,是真正幸福的。追求信仰的过程,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是服务人民的过程、就是锤炼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自我、造福了百姓、温暖了人间,可以体会到牺牲小我、换取大我的纯正幸福感。

(三)组织是最大的靠山,人民是永远的上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一个干部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关键要看组织是否放心、群众是否满意。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领导干部只有把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做到“一切服从组织,一切依靠人民”,才能不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离开了组织,我们什么都不是。刘伯承同志曾说:“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领导干部的“护身符”,不是“哪条线”“某个圈子”“谁的人”。要论关系,组织是党员干部最铁的关系;要说靠山,组织是党员干部最大的靠山。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敬畏组织、感恩组织。绝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个人有了成长进步,一定要感党恩,而不要谢私恩。人民是一切工作的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站在正义、仁义一方,我们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而违背道义、仁义,则将陷于孤立。对领导干部而言,“道”不仅是立身之本、为官之基,而且是治世之策。领导干部“得道”,就有人格魅力和威望,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就会得到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相反,如果“失道”,就会被群众鄙视,得不到拥护和支持,甚至众叛亲离、人人得而唾之、弃之、诛之。政之大道,天下为公。我们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执掌政权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让国家变得更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公正、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为哪个人或是哪个集团的特殊利益服务,这是最大的公,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能够长期执政的根基所在。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官从政,必须去除私心杂念,杜绝以权谋私。以人为本,以仁为本。“仁”本身就是向善、行善,心存善念。人正是因为有了善恶之分,才会有好人与坏人的区别。要做一名好干部,首先要是一个好人、好党员,常怀善心,常行善事,心理阳光,真诚地为他人好、希望他人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绝不能因身处要位而丢失善念、因官居要职而忘记本身,这就离道越来越远了。

(五)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才兼备,方堪重任。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名干部“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往小了说,是事业推不开、群众有意见、个人也难受;往大了说,就会事业错失良机、百姓跟着遭殃、个人身败名裂。对领导干部而言,德是根本,才是基础,必须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既要靠得住,又要有本事。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丢掉了为政之德,失去了从政良知,就肯定会犯错跌跤,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对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德就是对党忠诚,这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必须常修为政之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党同心同德,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本领高强是基本要求,必须练就几把“刷子”。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靠老办法、老经验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把学习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主动投身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急难险重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去摸爬滚打、砥砺品质,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尽快补齐能力、素质和方法短板,增强“八种执政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所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六)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利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也正是因为无数党员干部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选择了当共产党的干部,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在岗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领导职位不是一种待遇,不能把岗位当享受,也不能把职位当炫耀。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本分,担其责、成其事,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面对岗位,要爱岗敬业、只争朝夕,做到在位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在履职尽责中体现价值、找到乐趣。责任产生自觉,责任维系坚持。责任是一种原动力,人的一生都在履行责任,真正最能使一个人自觉行动、长期坚持、面对一切困难的,是源自内心的责任感。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他尽了多少责,负了多久的责。尽的责任小,就有小的收获;尽的责任大,就有大的成就。只有尽到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组织、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并坚持负责尽责,人生才有价值,人生之路才走得长远。

(七)政治家的政策水平,实干家的工作态度。“政治家、实干家”的衡量标准是极高的,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在这两方面称为“家”,但都必须以“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切实承担起与之相对应的角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政治家的头脑,拥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还要做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的“实干家”。提高站位想问题。就是不但要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问题,还要顶天立地,吃透“上情”、接好“天线”,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全面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不断增强思想的深度、广度、厚度、温度,做到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脚踏实地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要立足实际,把握“下情”,深入调研接地气,眼睛向下,扑下身子摸实情,做到情况清、底子明。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说实话、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抓出彩,以实干赢得尊重,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吃饭。

(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综合。格局大小反映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止的站位高低、眼界宽窄、情怀大小。一个人如果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做人就襟怀坦荡,干事就激情满怀,人生的舞台就会宽广无限,生命也能绽放出绚丽之花;如果心里装的只是自己,就会重私利、轻公义,难有什么作为。有大格局方有大作为。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因为“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格局大,思想空间、认识空间、发展空间、交往空间、事业空间就大。领导干部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心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格局,练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火眼金睛”,学会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全局、宏观、长远上认识和把握问题,能够用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历史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人生和事业的舞台就会宽广无限。有多大肚量方能成多大事。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必有“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容人容言容事是一门凝聚人心、促进团结、择善而从的领导艺术。要能容人之长,发现和发挥别人的长处;更要容人之短,多些宽容理解。要有闻过则喜的胸襟和气度,听取多方面意见,不断研究分析对比,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要能“容错”,对一些无关大局、无关原则的小事不必斤斤计较,对于那些革新性、首创性的事,艰苦性、风险性的工作,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学会相互补台,共同把事情做好。

(九)权力是国之公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一心一意为公、事事出以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公权姓公必须为公。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始终谨记“公器”姓公,“公器”不能私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谨慎用权。对权力时刻保持一颗敬畏审慎之心,不徇私枉法、擅权谋私。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始终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始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一种天大的责任,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手握公器要心存戒尺。有权不可任性。为官从政要认清权力的本质,让权力回归本来面目,珍惜权力,用好权力,以平常之心看之,以敬畏之心用之,始终自重自警自省,时刻慎独慎微,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要摆正权力的位置,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十)作风就是战斗力。毛泽东同志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破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历史奇迹的奥秘——作风就是战斗力。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再好的蓝图也会落空,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但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反弹回潮之势,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必须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好,就能出战斗力,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干部作风不好,就会消解战斗力,党和人民就会离心离德,党的事业就会地动山摇。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修养,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抓作风必先强党性,必须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点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社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的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不懈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摒弃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力弘扬严实精神,使自身作风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三、关于新时代好干部的方法论十条

方法论是超脱于具体方法之上,带有规律性、原则性、普遍性,可以帮助寻找方法、创造方法、运用方法和发展方法的一套理论。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主动性。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纵观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可能弊病丛生,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也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讲政治,对政治问题麻木不仁,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就失去了作为好干部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是根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政治上靠得住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讲政治这一条如果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讲政治是具体的、一以贯之的。讲政治从来都不是空喊口号,也不能泛泛而谈,而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领导干部必须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永远靠真理、思想、人格的力量实施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人民的追随和赞誉。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总是不怒自威、不约而从、不令而行的,只靠权力去压服人、支使人,权失则威尽散。真理、思想、人格的力量相互作用,真理、思想的力量靠人格的力量去落实,人格的力量靠真理、思想的力量去放大,从而形成强大的正能量,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多一些道,少一些术。道是真理和自然规律,大道至简,就是实实在在、正大光明;而术作为方法,更多地体现的是权谋和机变。诸葛亮在五丈原曾对姜维说过:“凡兵法韬略,说透了,不在术而在道。”从短期来看,术可以解决问题,一时得利,但长远来看,道才能赢得人心,行稳致远。从事领导工作,要善于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始终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靠真理、思想、人格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决不能迷信驭人术、厚黑学那一套,那是走不远也成不了大事的。只有出众,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有权就有威,就能赢得别人的信服。其实不然,威信源自卓越,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明显的德才优势,仅靠发号施令是不可能服众的。真理、思想、人格的力量则是靠自身修炼习得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要做到勤学善思有底气、知人善任有内功、求真务实有担当、自身过硬有形象,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获得认可、赢得尊重、推动工作。

(三)顺势而为,顺理而行。“势”即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或趋向,是一种趋势、方向;“理”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水随形就势,方得始终;人顺势而为,才能成功。凡成大事者,无不善于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借势而起。顺势而为、顺理而行,如同顺水推舟,自然省时省力,事半功倍;逆势而为、逆理而行则如逆水行舟,劳神费心,往往不进反退。知形识势才能快人一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能否认识和把握发展的形势,是能否顺势而为、顺理而行的关键所在。不“知势”,即使势已至,也无感无觉,必然大势流失,喟叹而无为;不“识势”,可能会逆势而行,再怎么用力,也只能是劳而无功甚至是螳臂挡车。只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到知形识势,才能看清大局大势,掌握先机,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没有什么比规律更强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决定事物发展的趋势。把握规律就能因势利导、借力发力,获得真理的强大力量;而违背规律、逆势而为,就会站到真理的对立面,最终被抛弃。要善于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增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古时候瓷器破了,工匠就会用金刚钻在破的地方钻孔修补,非“能工巧匠”不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强本领,工作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出新出彩,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不断使自己的能力本领与担负职责相匹配。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又要有成事的真本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但没有本事的担当说白了就是花架子,领导干部如果空有一腔担当的热情,没有干事创业的“十八般武艺”,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坏事,所以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也要能干会干善于干。练好真本领,不负新时代。官升并非水平涨,权重并非本领就强。要时刻保持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压力、挑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中不断补足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求实、求变、求优,练就一手“绝活”、几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挑起硬担子,肩负起时代重任。

(五)诚实无破绽。“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诚实守信、表里如一,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精髓所在。做人没有捷径,假的、骗人的东西始终是编造的,没有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会露出破绽。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说出去一个谎言,就必须要编织千万个谎言去弥补。领导干部诚实守信,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里如一。至诚才能致远。“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是面明镜,能洞察出一个人表里不一的地方。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必须坦坦荡荡,上不欺骗党和国家,下不欺骗群众,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不诚实、不老实的干部终究是走不远的,再怎么伪装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再怎么隐瞒都不可能不露马脚。最好的策略就是诚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外表聪明的人,将精明表现在外表上,为人炫耀张扬,处事投机取巧,最终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真正的智者,则处事低调,为人豁达,看似愚笨糊涂,实则心知肚明。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当虚怀若谷,宽厚敦和,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沉淀、少一些取巧,学会以简单应对复杂,才能活得纯朴简单、轻松自在。

(六)内心强大才能负重前行。内心强大,并非可以压倒一切、战胜一切,而是自己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能敢于面对、勇于去攻克解决。“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一个人战无不胜取决于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心有所想,行有所向。美好的生活不是靠物质和金钱堆积起来的,而是靠内心的精神激励着自己去拼搏去创造的。相信自己,才有可能做到;担心失败,已经不战自败。真正的力量源自内心。奇迹的创造源自内心力量的觉醒,无形的限制首先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就能在临危关头、危急时刻、复杂严峻时刻,敢于直面现实,依然能够科学判断,临大难且不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后悔、纠结、悲观、哭泣改变不了局面,只有内心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从容不迫地一一攻破。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心力强盛,诸事易就;心力不济,一事无成。心掌控着人们对命运的把握和直面自己、直面世界的勇气。内心强大,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一个国家的强弱,绝不仅仅靠国力、军力、装备和训练,还包括民族心理问题、国家意志问题。每个人内心都强大了,才会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蓄满能量,才会让中华民族强盛不衰。领导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与魄力,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挫折的磨砺中,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磨炼出一颗强大的心。

(七)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由是相对的,自律是绝对的。自由内在要求自律,自律是自由的前提,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自由不是摆脱任何限制和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有限制和条件的,这个限制和条件就是法律和道德。畏法度者最快乐。一个人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做事,才能享有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没有自律的自由会无法无天、天下大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慎独慎微。自律使人优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能使人自知,能使人战胜自己,能使人严守纪律规矩,能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好干部必备的素质和方法。萧伯纳曾经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有自律在我们身旁,成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反之,如果不注重自律,甚至用马克思主义的电筒照别人,用自由主义的电筒照自己,往往容易在温水中逐渐放松、放纵自己,滑向犯罪的深渊。好干部必须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动上防微杜渐。善自律者自能安。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安全的“护身符”。一些干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分管领域当作“私人领地”,搞人身依附、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们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打不倒你。要始终把自律当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自律、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自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八)既要有英雄气,还要有平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对领导干部而言,英雄气,是一种正直豪迈、敢做敢为、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平常心,就是一种既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对事业从容淡定的自信和乐观。只有英雄气,很容易陷入争强斗横的意气之争;只有平常心,就会削弱斗志流于平庸泯然众人。英雄气与平常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英雄气和平常心,才能真正做到奋勇向前、心底平和。永葆“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气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雄气概、英雄精神。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敢想敢做敢当,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敢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涉最危的险滩,无所畏惧、心怀苍生、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用坚毅果敢的担当作为迎来“柳暗花明”的发展前景。涵养“坦荡豁达、从容淡定”的心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要以事业为重积极努力作为,又要学会坦然面对结果,把视野放远、把胸襟放宽、把境界放高,不为私心所忧、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强求不执念,正确对待职务和权力,任何情况下都能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始终做到人在岗上、身在事上、心在责上,集全部心思于工作,倾一切才智于事业,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履职尽责中实现人生价值。

(九)远离阴谋与暴力。阴谋就是用一些卑劣的伎俩让对方犯错、让己方得利,常与诡计连用;暴力就是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的方式来处理工作或解决纷争。两者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不择手段。薄熙来、令计划等人玩政治阴谋,走上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而近年来揭露的多起副职杀正职、官员杀情妇等暴力案件,最终也将自己搭了进去。所以说,好干部就要正大光明,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干事,决不能搞阴谋诡计、使用暴力。要光明正大,不能搞阴谋诡计。一个人如果精于算计、搞阴谋诡计,难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三十六计、鬼谷子之类,讲的是谋略,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曲解其中智慧,把阴谋诡计当作智慧,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对付自己的同志,诬告陷害、打击报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这种人职务越大越容易出事。领导干部要“阳谋”不要“阴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决不能两面三刀、不择手段做政客,这是死路一条。参与暴力必将走向灭亡。“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如果信奉“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那一套,为了把事件摆平、搞定,简单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这种摆平的水平越高,留下的后患就会越多,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带来的实际损害也就越重。要树立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思维,坚决杜绝肆意妄为,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十)总结反思是进步的法宝。总结是指人们对自身实践进行检查、评价、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反思是指回头、反过来思考,检查过去事情中的错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现代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被大家公认的研究理论:“成功=经验+反思。”领导干部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中,才能逐渐完善和提高自己,并最终获得成功。好干部是总结反思出来的。“温故而知新”“鉴往知今”“总结过去,启示未来”之类的箴言警句,充分说明了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性。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总结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经验是经验、教训也是经验。要把总结反省作为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经常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才能不断适应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水平、创新工作的方法。大总结有大收获,小总结有小收获,不总结则没有收获。毛泽东同志经常讲,“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要养成注重总结反思的习惯,一方面,要自觉地汲取经验教训,主动克服自身错误,保持“摸着石头过河”的韧劲,提高边实践边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见子打子的事务主义,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既为一域增光,也为全局添彩,确保工作年年有发展、岁岁上台阶。

(本文节选自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7月9日在省委组织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读书班上的专题党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