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先锋论坛

  • 第16页
    先锋论坛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脱贫攻坚

  • 第27页
    脱贫攻坚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百万贫困群众搬入幸福家园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莽莽云岭,七彩云南。这里有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许多人心中诗意栖居的地方。然而,大自然将高山峡谷、湖泊江河的壮美赐予云南人民的同时,也用贫穷这个最大的困难考验着高原儿女。2015年底,全省有贫困县88个,农村贫困人口471万人,约100万贫困群众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区域。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优势,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升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并向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派驻扶贫工作队员,从省管党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使数十万贫困群众开启了崭新生活。

为何要搬?

斩断致贫“穷根”

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地处大理州宾川县、丽江市永胜县、楚雄州大姚县三州三县交界处的金沙江流域高山峡谷地带,境内群山耸立、沟壑交错、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少数民族乡镇。

不久前,记者来到钟英乡唐古地村委会利哩村民小组,这里已是另外一番景象:远远望去,一栋栋整齐的楼房在大山中拔地而起……这就是“直过民族”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家。

谈起搬迁前的生活,村民刘学军用“苦不堪言”一词来形容。“以前村里不通公路,出行靠走,运输靠人背马驮。孩子上学每天来回需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山高路陡非常危险,家长们每天都提心吊胆。最不方便的是就医,大多数村民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经常小病拖成大病。”为感受该村搬迁前的恶劣生存环境,记者随同刘学军走进了他们搬迁前生活的地方。

一路上,刘学军对搬迁前的艰难生活有着诉不完的苦。“2017年,我媳妇就在那山坡上放羊,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还没送到医院人就没了。”刘学军指着一处险峻的山坡告诉记者。

利哩村民小组恶劣的生存环境,是云南省成千上万个贫困村落的写照。横断山、路难行,让云南成为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一些高寒山区、边远山区、生态脆弱地区,一方水土承载不了一方人。

“要脱贫,搬出去才是出路。”为此,按照“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求,云南省对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通过搬迁,农户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同时建成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贫困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等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怎么搬?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易地扶贫搬迁系统性强、业务链条长,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云南省搬迁任务约100万人,位居全国第3位,涉及16州(市)121个县(市、区)。”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的诸多措施中,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最多、涉及面最广、实施最复杂。

易地扶贫搬迁,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全省以县乡干部、驻村工作队为主要力量逐村、逐户识别,确保对象精准,实现“应该搬的一定要搬,不应该搬的一定不搬”。

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关脚村民小组自然条件差,耕地多为坡地,石漠化严重,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不足。精准识别后,关脚村小组将整体搬迁到尖山村。

走一段崎岖的山路,来到关脚村民小组李天华家。虽是白天,但屋子里十分昏暗,只有微弱的光从屋顶的缝隙处透入。李天华说,搬迁将使生活很快得到改善。新的安置房有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两种户型,有厨房、卫生间,方便多了。

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云南一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手抓政策文件完善。由省委组织部牵头,选派3.3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参与脱贫攻坚,做到每个安置点都有工作队员,帮助建强基层组织,从省管党费中安排5260万元,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和党组织开展活动,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搬迁群众的能力,提高了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省级各有关部门制定资金筹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配套政策文件近20个,推动解决“融资政策调整影响、新增搬迁任务安置点用地、安置点的科学选址规划、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等,保障项目推进。

同时,云南省发改委创新建立了问题清单制、挂图作战制、成效考核制、执纪问责制等“十项机制”,并在怒江、昭通、曲靖、东川等地方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与云南建投等大企业合作,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为让群众尽快住上新房,我们还优化建设方式,以县为单位统规统建,鼓励工程总承包,实行‘交钥匙工程’。”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安置点建设过程中,云南省还创新管理方式,配置“双点长”3936人,统筹做好“搬前、搬中、搬后”各项工作。

搬得怎样?

68万群众喜迁新居

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村民四罗益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成为城镇人。

其实,他也很想早日搬离村寨,因这位怒族村民所在村寨的生产生活太艰难了:缺水、缺路、缺电。但怎么搬?搬哪里?搬了以后生计怎么办?这让四罗益没有办法细想。机会终于在决战贫困中到来。作为被确定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寨,四罗益所在的村整村实行了易地扶贫搬迁。

今年春节前,四罗益一家和全村160多户群众一道,喜气洋洋地搬到了邻近乡政府的安置点——一个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小区。

在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载体。据悉,怒江州全州5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0.2万人。“当前,怒江州正处于脱贫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啃‘硬骨头’就必须要有硬办法。易地扶贫搬迁就是最关键、最管用、最硬的办法。”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2016年开始,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鏖战,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稳步疾驰。据了解,像四罗益一样需要搬迁的困难群众全省有99万余人,目前已有68.5万人通过易地搬迁彻底摆脱贫困,开启幸福新生活。

“3年来,云南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亲自推动,逐步走出一条‘城镇安置走新路、规范管理建新房、精准帮扶换新业、深化治理建新区、加强培训树新风’的云南路子。”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据悉,截至2019年8月中旬,129个任务县已有104个县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省已建成安置点2816个、安置房18.1万套,已搬迁入住68.5万人,拆除旧房13.8万套,搬新拆旧率83.2%,复垦复绿11542亩,流转土地增减挂钩4.9万亩,收益147.4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