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先锋论坛

  • 第16页
    先锋论坛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脱贫攻坚

  • 第27页
    脱贫攻坚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措并举力求稳得住
 
昭通市昭阳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幸福馨居社区一角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为让搬迁群众能够在新环境中“稳得住”,云南省未雨绸缪,通过完善基本生活设施、加强生活技能培训、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在新环境中安居乐业。

完善服务功能 住进宜居宜业新环境

走进各地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回望“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行动,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搬得出”是第一步,只有“稳得住”才有“能脱贫”,继而“能致富”。

为给搬迁群众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计划将永信集镇安置点,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特色小镇。

“按照集镇规模人口1万人的标准,配套水、电、路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森林公园,投资50余万元建成文化广场。”隆阳区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负责人表示,该安置点还配套建成一个农贸市场,方便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让搬迁群众搬得开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今年“五一”劳动节小长假期间,昭通市盐津县柿子镇水平村蝴蝶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徒步比赛、自助烧烤、文艺表演、篝火晚会、农特产品展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据悉,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柿子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配套建设了活动室、老年公寓、幼儿园、广场、便民超市,还有农村淘宝店、电子金融网点、卫生室、集中养殖区。同时,把“一水两污”项目纳入安置点建设中来,让安置点成为真正的新农村示范点。搬迁群众纷纷表示,政府想得比他们还周到,有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的日子定会越过越好。

加强民生保障 就学就医不再愁

昭通市昭阳区幸福馨居社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这里与城市社区没什么不同,安居在这里的,是来自昭阳区6个乡镇的27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为解决搬迁群众就学问题,目前迁入幸福馨居社区的579名中小学生,全部安排转入周边中小学就读,并在安置地参加升学考试,确保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贫困户搬迁后,子女还能继续享受教育资助政策。

同时,该社区还通过与安然公益合作,引进民政系统的“沪滇牵手计划”和统战系统的“同心天伦”项目,让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来。社区还成立了“儿童幸福之家”“妇女老人互帮互助之家”“青少年院坝之家”,为留守儿童课后及节假日照看、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提供持续关爱志愿服务。

“以前村里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器材和药品紧缺,村里距离乡镇较远,村民患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一些小病容易拖成大病。”福贡县匹河乡知子罗村安置点医生和桑普,担任村医已有11年,他回忆说,怒江群众大多居住在大山中,常年在山中劳动,被蛇咬伤等事件时有发生,但之前村卫生所因医疗条件较差,无法进行治疗。

易地扶贫搬迁后,知子罗村安置点根据医疗扶贫政策,建成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除了配备必需的医疗器材和药品,还配备了两名医务人员,一些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我患有高血压多年,不仅每天要吃药,而且要定期测量血压。由于儿子儿媳都外出务工,买药、量血压都不方便。”贫困户吴艺莲说,“多亏了村里的两位医生经常打电话提醒我吃药,还上门给我量血压,太谢谢他们了。”

转变生活习惯 从“山里人”变“城里人”

“搬迁前,大部分群众世代居住在大山里,要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能够‘稳得住’,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怒江州泸水市维拉坝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管委会主任桑娜妞表示。

为此,怒江州根据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定《怒江州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各相关部门根据《手册》,对搬迁群众入城后生活不习惯、环境不适应等问题,由安置点管委会牵头开办培训班,对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知识进行培训,让群众尽快熟悉、适应城市生活。

为让搬迁户尽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维拉坝安置点管委会对村民实行网格化管理。“我们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每栋楼挑选出一名楼栋负责人,该负责人24小时待命做好服务工作。村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楼栋负责人帮忙解决,如果楼栋负责人解决不了,就会向我们报告,我们会第一时间到场。”桑娜妞表示。

搬迁户杨石香从通甸镇水俸村搬到县城北区集中安置点永安社区,搬迁后她感觉新家环境很好,上学、看病、买菜、活动都方便。“特别是孩子上学,还安排了公交车免费接送,社区服务也好,经常给我们培训生活常识。”杨石香说。

杨石香告诉记者,还没搬迁的时候,她听说新家里不允许烧柴做饭,卫生间也设在家里,与之前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不同,这让她对搬家既渴望又担心。“在农村习惯了,所以很害怕搬进去后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可没过多久,杨石香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刚刚搬进新房子,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她怎样使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如今她已习惯城里的新生活,日子越过越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