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先锋人物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先锋论坛

  • 第16页
    先锋论坛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脱贫攻坚

  • 第27页
    脱贫攻坚

  • 第28页
    脱贫攻坚

  • 第29页
    脱贫攻坚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社区 情暖居民
李亚玲
 
李亚玲(左一)走访社区群众

普洱市思茅区倒生根社区,因辖区内有一棵树龄300多年的大榕树(当地人称“倒生根”)而得名。2016年,该社区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玲的努力。多年来,李亚玲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用心解决社区邻里纠纷、带领社区搞好发展。2016年1月,李亚玲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19年3月,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从下岗女工到社区干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普洱市(原思茅地区)水利施工队曾是当地的明星企业,李亚玲和丈夫是这家企业的双职工。“那时候靠着稳定的工资收入,一家人不愁吃穿,过得很幸福。”李亚玲回忆说。当时,担任企业办公室主任的李亚玲没想过,自己也有下岗的一天。由于经营不善,水利施工队连年亏损,甚至很长时间发不出工资。2003年,水利施工队彻底改制,李亚玲夫妇同时下了岗。

“40多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一时间悲观、失望、抱怨……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李亚玲说,家里瞬间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的重压和从“一名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身份的转变,让她手足无措、孤立无助,人生陷入低谷。

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原单位领导请李亚玲帮忙整理职工档案,她应承下来。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便经常奔走于社区,一来二去,对社区的工作也渐渐熟络起来。2006年,通过竞选,李亚玲担任了倒生根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以坚守获信任

倒生根社区曾是有名的“三多”社区:改制企业多、困难居民多、老旧小区多。许多小区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居民区鱼龙混杂,邻里之间矛盾纠纷突出。要想搞好社区的发展,解决多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可是个苦差事,接手之后,重担就落在了李亚玲肩上。

“找问题、想办法、谋思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居民小区、街头巷尾都有她的身影。”与李亚玲共事十多年的社区主任李艳说。担任副主任之初,李亚玲负责调解邻里纠纷、收卫生费等工作,也因此得到“垃圾大妈”的称号。在社区,工作琐碎、收入不高,受气却成了常态。“挨骂是常有的事,受气更是家常便饭。”李亚玲的丈夫自永兴说,妻子的工作是“得罪人、讨人嫌”。

一次,她和同事到社区街道收取垃圾费,一名商户态度异常恶劣,凶神恶煞地大骂她们,还拉下卷帘门把她们都锁在了商铺里。被锁在里面的李亚玲又气又怕,不知过了多久,气消的商户才打开卷帘门让她们离开。这事让李亚玲近乎崩溃,面对种种压力,她甚至产生了辞去职务的念头。

但是看到大部分群众对自己工作的信任,李亚玲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有两个胃,一个是装食物的胃,身体要健康;还有一个是包容的‘胃’,装得下居民不理解的一些怨气。只要我们贴着心去,同群众以心换心,就能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李亚玲说。她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用情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困难,终于让群众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李亚玲刚到社区时,社区党总支软弱涣散,仅有7名党员在支部。许多改制企业的党员长期在外谋生,党组织生活不规范,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薄弱。“党组织就像母亲,要把每名党员都带回‘家’。”于是,李亚玲开始了寻找“口袋党员”的3年漫漫长路,她带领社区干部采集信息,逐一核实,一步一个脚印把47名党员全部找回,走出了党总支和党员心中的一条“连心路”。

找到老党员郑家荣时,他在中缅边境打洛口岸一带漂泊。“当时他生活落魄、家庭离异,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经过我们一番劝导,他同意回归到社区。”回来后,李亚玲为郑家荣协调了住处、申请低保,后续又为他办理退休手续,并在日常支部活动中时时关心他的身体健康,调解了他和子女间的矛盾,让他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用真心换真情

“书记,我生病了……”“书记,我老公喝醉酒了,又对我实施家暴,您快来帮帮我。”有几次半夜,李亚玲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后,总是急匆匆出门,前去为群众解决问题。如今,在倒生根社区,每当遇到困难,群众都习惯性地先找李亚玲帮忙。“她一心为别人着想,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尊重,我为她感到骄傲。”在丈夫自永兴眼里,李亚玲已变成社区里的“万人迷”。

2017年,普洱市申报全国卫生城市,所有的私搭乱建必须按要求拆除,罗朝荣家的违建就在拆除之列。一天夜里,喝醉酒的罗朝荣跑到李亚玲家楼下大吵大闹,要李亚玲出来说清楚。家人都劝她不要出去,以防有什么不测。李亚玲没有慌乱,在自己身上抹上白酒,开门朝着罗朝荣走去。“你现在醉了,我也喝了酒,两个酒醉的人侃不拢,明天酒醒了再答复你。”李亚玲耐心地用各种方式劝导罗朝荣,直到他平静下来,让家属领回家。

“我家有七口人,如果拆了一大半,就没法住了。”“你不用担心,如果拆了不够住,我们会帮你想办法申请公租房。”……第二天,李亚玲把罗朝荣请到社区,与他进行沟通交流,最终打消了罗朝荣的顾虑。罗朝荣这时才知道,原来考虑到他家的住房困难,在启动拆除违建前,李亚玲已着手帮他家申请公租房,帮他的母亲申请低保,并为他联系了小区保安的工作。“房子不是一拆了之,李书记是真心帮助我家解决实际困难,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罗朝荣说。

邻居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泡”在网吧几天不回家,她跑遍了城区大街小巷找回孩子;邻里纠纷、夫妻矛盾她亲自出面调解;社区小区化粪池堵漏、绿化带生虫,她第一时间赶去解决……十多年来,李亚玲坚持在社区里奔忙着,她的脚步似乎从不停歇。

本刊记者 晓 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