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文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先锋论坛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脱贫攻坚

  • 第31页
    脱贫攻坚

  • 第32页
    脱贫攻坚

  • 第33页
    脱贫攻坚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他山之石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反腐倡廉

  • 第56页
    反腐倡廉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边境线上“红色堡垒”
 
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一角

近年来,云南省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等边境州(市)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实践中探索了“国门党建”“警地共建”等载体和抓手,进一步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切实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抵御渗透的钢铁长城。

走进边境地区,不论是国门口岸,还是民族山寨,处处都能看到党旗、国旗迎风飘扬。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边境线上“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兴边富民 边疆群众走上脱贫路

近年来,云南边疆地区抓党建促脱贫,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组织带动边疆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使边境地区的面貌逐步改变。

“2018年,我家种植草果有7万多元收入,经营民宿旅馆有7万多元收入。”保山市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村民蔡林旗高兴地说。

国门新村原称黑泥塘自然村,是集贫困、少数民族、高寒山区等于一体的边境村寨,是腾冲市出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多年来,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等因素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国门新村党组织抢抓机遇,在各级党组织的帮助支持下,带领群众发展草果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乡村旅游,村民获得实惠。如今,站在村前的大榕树下,国际大通道——腾密公路跨过槟榔江,“中国腾冲猴桥口岸”国门在此雄伟矗立,迎送着熙来攘往的车队和人群。

国门新村的变化,仅是云南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据悉,为着力解决沿边地区群众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各州(市)奋力前行。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和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沿边一线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边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贫困群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开放活边 服务改革促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为此,边疆地区不断推进沿边重点地区“国门党建”,做好服务对外开放工作。

德宏州瑞丽市与缅甸接壤,每年都有大量缅甸籍人员来瑞丽经商务工。“目前,在瑞丽工作生活的缅甸籍人员有近6万人,如何做好服务和科学管理,一直是德宏州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德宏州和瑞丽市相关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瑞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邵永保说。

为此,2013年6月,瑞丽市成立了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实现了对外籍人员的一站式服务和一表式审批,既方便了前来办事的外籍人员,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暂住证、务工证、营业执照等证件都可以一站式办理,最快当天就可以拿到,慢一点也能在第二天就拿到。很方便,我很满意。”缅甸仰光商人觉木对窗口的服务赞不绝口。

每天清晨,瑞丽口岸联检中心入境口熙熙攘攘,一批批缅甸务工人员有序通过安检口进入瑞丽。“口岸基础设施全面加强,通关水平不断提升,人车最快6秒即可通关。”瑞丽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杨增厚说,这是瑞丽口岸自助通关系统启动以来的最快通关纪录。开放的西南边陲不断吸引人流物流汇聚。

“以前货物多的时候,最快需三天才能够运走,慢的话一个星期才能运走。现在当天的货物当天就运走了,很方便。”瑞丽市畹町长合商贸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刘洪芳对道路设施的改善深有感触。

近年来,各边境州(市)还通过在口岸、边境城市、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合作区、跨境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党(工)委”制,由地方党委牵头,整合海关、外事、边境检查等部门(单位)和村(社区)资源力量,构建起国门口岸“党建一体化”格局。同时,各口岸和边境城市推进“云岭先锋”示范窗口单位、和谐社区(单位)、诚信企业、和谐贸易市场(点)等系列创建活动,设置党员示范窗口和示范岗,组织党员亮出身份、挂牌上岗、公开承诺,为通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服务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实现开放活边起到了积极作用。

稳边固边 警地共建筑起“钢铁长城”

因云南边境线长,不少边境村寨与境外只有一水之隔,甚至一网之隔。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守护好国土安全、维护好边境群众的生活安宁非常重要。为此,云南相关州(市)紧紧围绕守边固防、边稳民安要求,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探索开展警地共建之路。

警地共建,即发挥警地双方优势,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发展共谋、维稳共筑”的思路,边防派出所党组织与驻地基层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形成警地联动、共筑边防的工作格局。

与缅甸仅一江之隔的勐海县打洛村景莱村民小组,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曾面临较大的治安压力。2017年9月,勐景来景区有限公司党支部、打洛边防派出所党支部和景莱村民小组党支部结合边疆、民族、警企村(边防武警、企业、村)等特色,携手建立了“警企村”联合党支部。按照“基层支部一起建、组织生活一起过、规章制度一起研、群众工作一起做、平安口岸一起创、企业发展一起推、民生大事一起办”的思路,实现了组织联建、党课联讲、活动联过、党员联管和边防联固的良好局面。

现在,由派出所官兵、景区干部职工、护村民兵共同组成的40人联合应急分队,每天都进行治安巡逻,并定期开展防火、防暴、防洪训练和联合巡边执勤活动,提高了边境地区联合治安维稳和应急处突能力。

在普洱市,全面恢复和规范农村广播,设立抵边警务室,建立巡边护边联防队,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全面推开“一村一支文艺队”工作,深化“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和民族文化党建,开展“党员挎包”试点工作,引导党员亮明身份、服务群众。

警地共建,不仅增进了警民鱼水情,而且充分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守边护边工作中,构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的边境管理格局,维护了边境的稳定平安。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郝亚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