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政策解读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1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2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3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6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领头雁”成脱贫生力军
 
许海清(左二)给村民讲解桃树种植技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重在党员干部。随着2018年云南省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的扎实推进,一批有知识、有技能、勇担当、敢作为的党员干部,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打开了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勇闯新路

做致富产业的先行者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选拔什么样的人担任村干部,才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云南省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的通知》明确,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等优秀群体中,选拔骨干充实村干部队伍。

在屏边县新华乡戈纪街村,致富带头人、戈纪街村党总支书记蒋国昌正是这样一位“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戈纪街村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从“不敢种”到“抢着种”,当地群众对于姬松茸产业的信心,源自于村里党员带头先行先试。2015年,经过综合考察研究后,戈纪街村委会被定为发展姬松茸产业试点,在蒋国昌的带动下,引进了屏边福顺菌业有限公司,建立起姬松茸种植基地。

要发展新产业,难免有群众担心失败,在多次进村入户宣传推广受挫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决定以点带面,从关键少数入手,进行示范带动。“由于前期投入大,建一个棚成本约3万元,所以大家都不敢干。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进驻基地认领种植,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蒋国昌告诉记者,自己正是最初试种的带头人之一。第一年他试种了2个棚的姬松茸,一个棚的产值达五六万元。

此外,村党支部还建立了“1+N”帮扶结对机制,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公司+基地”的运作方式,蒋国昌带着六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热火朝天地种植姬松茸。“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没有党组织,老百姓没信心、不敢干。”跟着蒋国昌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学亮以前因为缺乏技术不敢干,通过给予每户贫困户5000元种植补贴、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签订“阶梯价”收购协议等措施,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陈学亮去年收获了6吨姬松茸,纯收入达2万元,他家顺利脱贫。

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18年,新华乡借助上海市徐汇区帮扶屏边县的契机,争取上海援建资金300万元,建设了八米桥姬松茸基地。如今,在党支部带动下,新华乡累计种植姬松茸194棚,总产值318万元,纯收入174.6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416人。

昔日贫困村,今朝奔小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是脱贫攻坚中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脱贫攻坚离不开有目标、有信心、靠实干的党员干部带领,更离不开担当精神。

思想引导

扶志扶智拔穷根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脱贫攻坚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之一,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党员干部便是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的引导者。

相比如今数千亩连片桃花灿若云霞的美景,6年前的石屏县异龙镇阿希者村则是“山高坡陡路难行,干旱缺水生产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粗放,村民嗜酒遍地懒汉,畜禽乱跑污物横流”的模样。当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一车农产品出村,要靠全村的强壮劳动力平路、推车。

在阿希者村党总支书记许海清看来,思想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必须在贫困户思想教育上下好“绣花”功夫。作为基层扶贫一线干部,许海清就是这样一位既善于在面上“织布”,又善于在点上“绣花”的“领头雁”。

许海清认为,阿希者村贫穷的原因,除了区域位置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群众观念陈旧。为带动村民致富,许海清带头在200亩荒山上试种来自江浙沪一带的红桃,可是乡亲们觉得风险太高,没人听信他的话。3年后,许海清试种成功,200亩红桃收入20多万元。2010年,就在许海清的水果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决意回阿希者村挑起村党总支书记重担。家里人认为许海清太傻,他却信心满满地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我有信心带群众发家致富。”

“要想转变群众观念,就要下足功夫,用先进思想潜移默化地转变他们。”抱着这样的信念,许海清每天有意无意地给乡亲们讲自己做水果生意的经历、昆明水果交易市场的规模、壮大红桃产业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和规划等。同时,他积极与县、镇领导沟通,争取上级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镇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许海清成功争取到了县林业局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为种植红桃的农户提供每亩1500元补助。政策一经宣传,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

为革除陈规陋习,村党总支还组织妇女组成“巾帼连心志愿者服务队”,到各家各户帮助打扫卫生做出示范,还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等。经过许海清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如今阿希者村面貌焕然一新。观念转,产业兴。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9000多元。

在云南,像许海清一样的“领头雁”还有很多,他们通过组织培养,激发了群众战胜贫困的斗志,提振了战胜贫困的信心,改变了群众的观念。

重视培养

壮大后备力量“蓄水池”

抓好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更要充分激活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并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在抓队伍促优化方面,云南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乡村夜校”等措施,提高村组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地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把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每一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扶贫的示范,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禄劝县撒营盘镇书西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青禄坦言,书西村过去贫困就因为少了党建引路,因此,站在党旗下宣誓的他,立志做好“领头羊”。他深入推进“三培养”工作,把1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25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3名党员致富能手和2名优秀后备力量培养成村组干部,大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建设一支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党总支书记赵跃芳对此认识深刻。她积极发动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村里的4名村干部圆了大学梦。还把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18名党员培养成了村组后备力量。她还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积极构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党建模式,带动2名村“两委”干部、3名党员成为种植养殖大户。村党总支于2018年完成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

一手抓产业脱贫致富,一手抓后备力量培养。在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开展过程中,云南通过在乡镇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计划等方式,进一步壮大了后备力量“蓄水池”,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