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先锋人物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政策解读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1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2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3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6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女子挑大梁
 
杨娟(右)到村民家走访

杨娟在威信县水田镇河坝村党总支书记任上干了10年。这个身材瘦小的女人,目前书记、主任职务一肩挑。她以热心服务群众、公道正派办事的工作态度,获得群众的支持。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杨娟早出晚归,几乎天天泡在村组里。前几天,她丈夫半开玩笑地说:“你是不是卖给村委会了?”杨娟感到很愧疚,但还没来得及与丈夫多说几句话,村里有急事需处理,她又匆忙出了家门。

最近几年,河坝村变化很大,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最近公示的云南省村(社区)“百名好支书”名单中,杨娟的名字赫然在列。村民们得知消息都竖起大拇指:这个村支书,行!

执着做事

河坝村村民说,杨娟是个执着的人,想做的事就要做好。比如,在村委会一干就是十余年,还做得风生水起。

1993年初中毕业后,杨娟未能继续读书,回家帮忙种了两年烤烟。其间她曾多次萌生外出打工的念头,但家人不同意,认为女孩子找个男人嫁了过日子就成。

杨娟与村委会的交集始于1998年。这年,她在村委会干起了文书,原本只想混日子,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

河坝村里虽有一所小学,但其中几个村组孩子上学时,最远的要在山路上攀爬超过8公里,极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里计划重建一所学校,资金和材料由当地政府解决,前提是需要动员村民出工挖好地基。

刚进村委会的杨娟很快接到任务:到陈家沟和后山两个村民小组做村民思想工作。杨娟硬着头皮到了村里,村民软硬不吃完全出乎她的预料。村民们横竖就一句话:“凭什么叫我们出工挖地基。”

杨娟的执拗劲也上来了,首战受阻反倒激起了她的好胜心,之后两天,她干脆在村民家中住了下来,先一家家走访软磨硬泡讲道理,最后集中开会讲政策。在她的耐心说服下,村民思想有了转变,几天后他们扛着锄头,热火朝天地挖起了地基。不久后,小学建成,村里的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跋山涉水。

初入社会的杨娟也第一次体会到为村民做事情带来的成就感。如今,这所学校在撤点并校后已经完成使命,摇身一变成了河坝村村民活动场所。

爽快做人

河坝村村民朱现翠觉得杨娟是个温柔的人,可才说完自己就笑了,赶紧改口:“她是个爽快的人,对,就是爽快!”朱现翠的结论来自很多方面,最重要的一条是“为村民办事不拖沓”,比如引水、修路、发展产业……

河坝村位于水田镇西北部,全村呈狭长状,地势北高南低,一条河穿村而过,终年流淌不息。由于水质原因,缺水竟成了守着河流的村民最深的痛,2013年,连村委会都没水喝了。河坝村在喊“渴”,杨娟急得嘴都起了泡。

她突然想起与河坝村隔着一座大山的水田村,一位老人的地里有水源可引,就安排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到老人家里谈了3次,可老人是个倔脾气,好说歹说死活不同意引水。

杨娟不服输,翻山越岭登门去拜访老人。不想前两次都吃了闭门羹,直到第三次她顶着热辣的太阳出现在老人家门口时,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老人看到她一个女同志为了大家的事这么上心和操劳,终于同意了引水。杨娟欣喜若狂,一路小跑回村里,立刻与镇上协调材料,组织村里男女老少顺着大山开挖输水沟。半个月后,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入干渴已久的河坝村,村民再没为饮水问题发过愁。

饮水问题解决了,环境卫生整治又摆在了她的面前。2019年,水田镇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按要求,卫生厕所改造费用由政府支出,但180元钱的材料运费得由村民自己负责。杨娟带着村“两委”工作人员走访一圈后得知,许多村民的态度是:改造可以,就是不愿出钱。

工作遇阻,杨娟又犯了轴,之后的一个月,她走村串户,不分白天黑夜苦口婆心给村民讲解政策。公厕改造最终得以顺利实施。后来,当地政府把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现场推进会定在河坝村召开。

体贴为民

村民张四菊说,杨娟是个体贴的、会做群众工作的人。2010年,水田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选址河坝村,按照规定,每户补助1.2万元。贫困户张四菊担心钱不够自己要贴钱,无论如何不肯改建,只撂下一句话:“书记,住不起。”

不能因为一户村民影响整个工作进度,杨娟精打细算,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张四菊家的房屋改造好后,不但不用贴钱,补助款竟还剩下了600元。几天后,不善言辞的张四菊从自家果树上摘来了一小篮杏子,送到村委会,非得亲眼看着杨娟吃了一个后才转身离去。

在昭通,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当地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今年受疫情影响,直到前不久,河坝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才分批集中前往浙江、广州等地。由于火车发车时间多在凌晨,出于安全考虑,杨娟需要半夜用面包车接上村民后,连夜送往火车站。等到务工村民全部送完,杨娟已经来回奔波11个夜晚。

有人着急外出务工,有人却怎么劝也劝不出去,“因懒致贫”现象在河坝村同样存在。此前,村里的一名贫困户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依然每天游手好闲,无论怎么劝,就是不愿出门找活干。这名村民坚持待在家里,怕自己媳妇跑了。可他没想到的是,看到家里快揭不开锅,媳妇还真跑了。后来,他抱着小孩送到村委会,要求村委会负责,必须给个低保。杨娟哭笑不得,之后几天,她多次上门苦劝,让其自力更生。

前不久杨娟再次见到这位村民时,他已经在周边村子的一个工地务工了,他半开玩笑地说:“书记,我现在的工资加起来,可能比你还高呢。”随着生活好转,他的媳妇又回来了。

务实为公

村民们还说,杨娟是个务实的人。

风风火火的杨娟干了10年村支书,党建工作如何抓?抓什么?她心里很清楚。这10年,杨娟边干边学,悟出了自己的一套心得,她觉得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归根结底就是把人力集中起来认真为老百姓干好事办实事。”

如今,在河坝村,杨娟带领村“两委”实行基层党建工作网格化,创新开展“有事找我”党员服务活动,实现党员对片区内群众全覆盖包保联系,向村民发放服务联系卡,带动广大党员力所能及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儿女不在身边的村民杨德金半夜突发疾病,打电话向杨娟求助,因为处理及时,老人最终安然无恙。还有村民着急地打电话过来,只是想换一个电灯泡。但是群众工作没有小事,“灯泡不换上,老百姓就要黑灯瞎火一阵子。”杨娟说。

在河坝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办事记录册已经有厚厚几本。杨娟讲起与村民的故事,脸上总是泛起笑意。她说,自己在党总支书记位置上干了10年,有3点仍要始终坚持:“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是第一重点;群众的满意是第一目标。”

本刊记者 保 磊 郝亚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