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学习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学习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论坛

  • 第20页
    先锋论坛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观察

  • 第41页
    先锋观察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人物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云南『直过民族』千年跨越的 红色力量
 

曾经,山高路远、语言难通,闭塞落后,处于原始的社会状态,与现代文明间的鸿沟无法逾越;如今,现代产业取代刀耕火种,电商走进平常人家,条条洁净的水泥路连通村村寨寨……

这是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发生的变迁,展现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奇迹: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中,9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2个民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是什么推动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千年跨越?是一股能撼天动地的“红色力量”:这是党发挥制度优势整族帮扶、精准施策的政策之力;这是党凝聚民心、汇聚各方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之力;这更是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带头苦干实干的实践之力!

政策之力

整族帮扶 精准施策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实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的目标,对于云南而言,何尝不难于上青天。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就对云南当时土地占有不集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佤、傈僳、拉祜等9个民族及其他部分民族聚居区,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以帮助他们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多年来,因他们长期生活在偏僻山乡,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复杂因素,“贫困”如同紧箍咒般牢牢套在他们头上。在一些“直过区”,部分群众甚至只会刀耕火种,靠天吃饭。陇川县勐约乡广瓦村温泉村民小组景颇族群众尚勒用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还直摇头:“那时候家在山里,住的是茅草房。”

据统计,直到2014年末,云南“直过区”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01个,贫困人口66.75万人。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致贫因素之复杂,简直超乎想象。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何打好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云南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顶层设计。

2011年,云南制定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奋斗目标。之后,开始对“直过民族”逐步实施“整族帮扶、整体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云南“直过民族”的脱贫问题越来越重视。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云南牢记嘱托,积极付诸行动。通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列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也是在2015年,云南专门制定了《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用5年时间,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战。在《行动计划》中,采取“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即对每个“直过民族”都明确了攻坚思路、重点项目、资金筹措、制度保障等,形成“党委政府主抓、部门主责、社会参与”的“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新格局。

随后,“直过民族”聚居区所在州(市),有针对性地出台有关“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政策。

与此同时,国家支持“直过民族”脱贫的各类政策措施也不断推出: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在政策措施、资金项目、工作指导上给予云南极大倾斜;交通运输部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对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20户以上的部分自然村实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护林员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在党的殷切关怀下,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迎来新曙光。

陇川县勐约乡广瓦村温泉村民小组景颇族群众尚勒用,受益于党的政策对景颇族的整族帮扶,家里发生了大变样。2016年,他只花了1万多元钱,就住进了170平方米的二层钢结构景颇族新民居。现在,他家种了10亩甘蔗,还有5头牛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家里已实现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组织之力

凝心聚力 系统推进

帮扶一个地方脱贫,涉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住房搬迁改造、教育、医疗、产业培育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直过区”脱贫工作而言,更不亚于“开天辟地”改造一个社会。

如何协调各方工作?如何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逐项分解、统筹推进?

是党强大的组织力,将各方力量汇聚到了一起,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力量,瞄向“贫困”的靶心。

2015年,为让“直过民族”获得精准帮扶,云南积极协调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烟云南工业公司、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等5家企业集团,计划投入64.5亿元,帮扶布朗、阿昌、怒、普米、景颇、拉祜、佤、傈僳等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49.64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覆盖8个州(市)21个县(市、区)。

之后,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脱贫;三峡集团对口帮扶景颇族精准脱贫等。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云南特色脱贫攻坚新模式。2017年,国家领导人曾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云南企地协作扶贫工作经验,要求全国学习借鉴。

同时,云南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帮助“直过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乃至“再造”。

为改善全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水、电、路、通信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云南协调了各方力量投入其中。如今,8444公里村组道路修好了,“直过区”60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联上光纤、宽带,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等。

为提升“直过区”群众文化素质,跟上现代文明的节拍,云南全面推广应用手机App技术开展普通话和识字培训,对1000名少数民族教师和2万名“直过民族”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普通话培训。

……

在实践中,云南还以党建引领,通过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为“直过民族”脱贫同时也为全省脱贫攻坚助力。

为做好就业扶贫,提高“直过民族”地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云南专门制定实施“直过民族”人力资源综合帮扶意见。截至目前,云南共开展25岁至45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43万人次,对45岁以上的“直过民族”人口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免费培训,成功转移就业12.41万人次。

为提升产业扶贫水平,云南依靠党组织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作物、农副产品等,以“党建+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

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顺利进行,云南依靠党组织引领,让处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直过民族”村寨,搬出了生存环境恶劣的深山老林,住进交通便捷、美丽宜居、适合发展的新家园。

在党强有力的组织带领下,“直过区”中一个个原本贫困的村子,从村容村貌、群众的精神面貌,甚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藏宁蒗县大山中的普米族村牛窝子,就是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实施了民居改造、人畜饮水、河道治理、产业发展、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系统帮扶工程,让村子彻底变了样。

如今,村里自来水通了,苹果产业发展起来了,电商售卖农产品不再是新鲜事,亮眼的普米族民居、独特的普米族文化,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昔日连牛都不愿待的落后的牛窝子,变成普米族群众幸福生活的“金窝子”。

实践之力

党员带头 干部下乡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

面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云南提高政治站位,从干部抓起,从党员抓起,号召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干。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首先把“领头人”抓好,坚持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下派了大规模的“外援”,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驻村工作队。

为让“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村第一书记真正能发挥出“领头雁”作用,云南及时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确保到聚居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是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的处、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目的就是让优秀的干部“下乡”,做到尽锐出战。

在“直过民族”地区,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老县长高德荣为了独龙族群众的脱贫事业,操碎了心,即便退休后,也身先士卒、先行先试,奔走在带领独龙族群众种草果、种中草药脱贫致富的路上。院士朱有勇为了让拉祜族群众学会科学种植马铃薯、三七等,亲自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省70多万名干部职工挂帮187.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中一支响当当的“铁军”,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有些干部为了群众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倒在了扶贫路上,再也没有醒来。

扶贫不仅仅是“输血”,更要帮助“直过民族”地区群众建立起“造血”功能。为此,云南还加大“直过民族”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力度。以“农村青年人才回引计划”为抓手,引导退伍军人、大学生及外出务工青年等返乡创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4308人。为“直过区”群众培养、树立更多“身边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树立他们脱贫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让“直过民族”聚居区群众看到脱贫的出路和希望。澜沧县老达保村通过发掘当地拉祜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点,以党员引领示范“唱歌跳舞”增收致富,获得巨大成功。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还入选了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是德昂族群众聚居地,2017年被列为德昂族核心保护区传统村落。结合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当地党员先行先试,把部分德昂族传统民居改建成既保持德昂风貌,又符合现代人居住条件的民宿。运营后,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德昂族群众赵玉叶“依葫芦画瓢”,将自家老房子重新修葺改成民宿。同时,她还在家中织锦、制作酸茶等。因家中德昂族文化氛围浓郁,吸引了众多民族文化爱好者前往。“家里通过收取房费、售卖酸茶、织锦工艺品等,2019年有6万多元收入。”赵玉叶高兴地说。

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正汇成一股磅礴力量,他们苦干实干、流血流汗,推动脱贫攻坚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仍有不少方面需要完善。为了稳定、巩固脱贫成果,云南又推出了系列举措,并将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清理纠正基层简单给钱给物的帮扶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带贫、就业脱贫等“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政策和机制等。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的勉励,也是给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勉励。相信在党的引领下,一幅新时代各民族团结奋斗、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美丽画卷将在七彩云南继续铺展。

本刊记者 杨建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