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先锋悦读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学习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学习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论坛

  • 第20页
    先锋论坛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观察

  • 第41页
    先锋观察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人物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9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戎马三十载 浴血为人民
陈祖英
 

1897年12月22日,罗炳辉出生于昭通彝良县角奎镇阿都村的偏坡寨。从小饱受地主恶霸的欺凌,使他恨透了黑暗社会。生活的重压,铸就了他倔强的性格。在生活的挫折中,他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出头,只有“飞”出山寨……

※ 为解放事业浴血奋战

1915年,18岁的罗炳辉怀着为穷苦人寻找一条光明出路的强烈愿望,只身走出了茫茫的乌蒙山,在护国战争中加入滇军,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和北伐战争,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由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由于罗炳辉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在军队受到排挤,于1928年离开滇军,由故旧推荐到江西省吉安县任靖卫大队长。

吉安县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东北地区,罗炳辉在与红军的接触中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并在中共赣西特委的引领下,于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率领吉安靖卫大队近千人举行起义,率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吉安起义”。

毛泽东曾称赞“吉安起义”是英雄壮举,称赞罗炳辉是“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此后,罗炳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耗尽了毕生心血。1946年6月21日,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罗炳辉抱病在山东枣庄指挥部队拔除了伪军和国民党军在山东枣庄的据点后,因积劳成疾,在从前线返回临沂的途中,不幸逝世。

※ 为抗日报国无法尽孝

从1915年离开家乡后,罗炳辉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但是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牵动着他的心。

罗炳辉与父母的感情很深,但20年来却无法分身回滇看望父母。母亲去世,他身在军中;得知父亲去世,他刚担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身在抗日前线。诸多复杂因素,都让他无法分身回滇。

虽然知道父亲看不到自己难以瞑目,但心系抗敌驱寇的民族伟业,国耻未雪、“燕然未勒”的罗炳辉,面对忠孝不能两全的境况,他再次选择了抗日报国。他给家中回信说:“家父归西,务所放心,绝不会影响抗战的决心,只有更坚强的抗战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同时才能酬达先父含笑于九泉。”铮铮铁骨,民族大义,跃然纸上。

在诸多困难面前,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敌、伪、顽、匪的夹击中,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他们攻必克、守必坚、战必胜,所向披靡,打得日、伪、顽焦头烂额,闻风丧胆。比较著名的战役“三打来安城”、“半塔保卫战”、开辟淮宝、路东反扫荡、金牛山战斗等,都在我军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此后,在罗炳辉的带领下,共产党开辟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 时刻惦念着家乡

父母亲先后离世后,罗炳辉一直想回乡看望。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年代,罗炳辉无法实现祭奠父母的心愿。

1946年春,罗炳辉在临沂养病时,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严重,恐怕难以亲自给父母亲扫墓。因而他告诉夫人张明秀,要她在全国解放后带着孩子,回云南老家,为父母亲扫墓,同时告诉家乡父老:“我罗炳辉心里最爱父母,最爱家乡。”

全国解放后,张明秀及其子女将罗炳辉为他父亲写的碑文、祭文转给彝良县,当地政府尊重罗炳辉将军生前的愿望,为其父亲立了碑,并请人将他写的《祭父文》按原文拓印后,请当地石匠刻碑立于墓地前,这也是罗炳辉将军留给故乡的唯一物品。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