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先锋人物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要闻

  • 第09页
    要闻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要文

  • 第16页
    要文

  • 第17页
    要文

  • 第18页
    要文

  • 第19页
    学习

  • 第20页
    学习

  • 第21页
    先锋论坛

  • 第22页
    先锋论坛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3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4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5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衣执甲 逆行战“疫”
邓毅书
 
邓毅书(右)在医院门诊了解防疫情况

“回到阔别已久的医院,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感觉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全身都轻松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邓毅书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有机会再度“逆行”。17年前,非典来袭时,她主动站在第一线。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58岁的邓毅书主动请缨,赴湖北一线支援,成为云南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

“我是老党员,又是呼吸科医生,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要冲在前面!”有着23年党龄的邓毅书说。今年10月,她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瞒着85岁父亲无畏逆行

今年1月26日,接到云南省组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召开紧急会议组建援鄂医疗队。会上,邓毅书当场报名:“我去!”当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韦嘉向她再次确认时,邓毅书依然坚定地回答:“我去!”

作为全国资深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邓毅书是医院“国宝级”的人物,把她派往最险重的疫区,危险不言而喻,再过两年她就退休了。但最终,韦嘉的犹豫还是没能拗过邓毅书的坚决。由于有着丰富的医疗管理及呼吸与危重症救治经验,邓毅书成为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医疗组副组长、咸宁市重症救治专家组副组长。

第二天早上8时就要出发,邓毅书来不及做太多准备,只给爱人打了个电话。爱人知道她执拗的性格,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之后只说了一句:“你需要什么?我给你准备。”邓毅书最不放心的是85岁的父亲,怕父亲过于担心,她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只给哥哥打了个电话。哥哥在电话那头,一听就急了:“这个病毒别人躲都躲不及,你怎么还往上凑?”

出发当晚,邓毅书到医院拍了胸部CT。影像显示,邓毅书左肺有两片小片影,可以诊断为肺炎。她回想,自己前段时间曾咳嗽三四天,服用过抗生素,目前没有症状。她判断这只是影像上显现,并无大碍。

邓毅书清楚疫情有多么严重,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她做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她或许会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倒下。但想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亟待救治,她逆行的决心没有动摇。第二天出发时,韦嘉再次问邓毅书:“你的胸部CT提示左肺有小片影,你看到了吗?”邓毅书肯定地回答:“看了,我心里有数。”

筑牢抗疫战斗堡垒

到达湖北当晚,医疗队员们分发物资、接受培训至深夜。1月28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利用工作间隙完成了一个光荣又简朴的仪式:成立在鄂临时党总支,用行动筑牢战斗堡垒,邓毅书担任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和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她代表党员和医疗队员表态:“我们将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随着医疗队工作的深入,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通山县N95口罩、防护服严重不足,仅能维持3天;赤壁市医疗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改造严重不合格,防护及消毒物资严重缺乏;咸宁市医疗定点医院管理薄弱,医务人员亟待培训,队员面临着极大的暴露感染风险……

在参加咸宁市疫情防控例会时,邓毅书和领队王见昆提出了这些问题,同时拿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建议进行了调动部署,同时对防护物资进行了补充,这给了医疗队极大的信心。

每天从天蒙蒙亮到深夜凌晨,邓毅书的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到咸宁市及6县(市、区)了解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现场察看各个救治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设置、工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随时动态调整物资及人员;对发热患者、确诊或疑似患者的诊疗关键环节制定规范;为ICU收治的重症患者进行会诊……因为太忙,很多时候她只能随便扒几口饭,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

啃下重症救治“硬骨头”

由于疫情凶猛,咸宁市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从几十人迅速上升到几百人,确诊病例数、重危数不断攀升。“面对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如何保护好医疗队队员,最大限度发挥云南医疗队的救援力量?”这是邓毅书每时每刻都在思索的问题。

“一旦错过控制病情的窗口期,轻症就会发展成重症患者。”她意识到,早期主动筛查识别重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邓毅书立即向咸宁市卫健委请缨,起草了《新冠肺炎住院管理,早期识别筛查重型患者并规范治疗的通知》,由市卫健委正式下发文件至咸宁4县1区1市。紧接着,她组织带领当地医生深入病区对普通患者进行逐一筛查,将国家诊疗方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指导开展规范性治疗,大大降低咸宁地区普通型转为重症病例的人数。

云南医疗队还提出了建立联合专家组,开通以咸宁市中心医院为龙头,辐射各县(市、区)的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应用等,这一系列建议相继被采纳。

患者中有一位96岁的老人,是咸宁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基础病。经过通山县云南医疗队的治疗护理,这位高龄患者的核酸检测最终两次呈现阴性,最后经过治疗成功出院。

抗疫前线收获无数感动

一天半夜,队员刘萍突然想到工作中的一件事,给邓毅书发了一条微信留言。“我原以为她可能睡了,没想到才发过去,她就秒回了。”刘萍说。同事们心疼她,提醒她注意身体,她却笑着说:“只要病人需要,我就得去,何况我还是党员呢。”

生活中,邓毅书常常对队员们嘘寒问暖;工作中,队员犯了错误,邓毅书会严厉批评,但批评完又会耐心地安慰,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刘萍说,邓毅书时常反思自己工作中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会当着队员的面检讨自己。

援鄂时间过得很快。3月17日,医疗队交出一份“成绩单”:咸宁市在湖北省16个州(市)中首批实现新冠肺炎在院治疗确诊病例“清零”,全市累计治愈新冠肺炎病例821例,治愈率98.21%,位居湖北省第2位;病亡15例,病亡率1.79%,为湖北省第2低;重症患者治愈率85%。全体498名云南省支援咸宁医疗队员防护到位,实现了“零感染”。

在援鄂抗疫的56天里,邓毅书在微博上以援鄂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每个难忘的瞬间。她在日记中写道:“3月22日,这一天,咸宁市全市人民对云南医疗队的相送,用什么语言表达都尽显苍白,什么摄像什么画面都不足以表达此种情感。一直流泪,一直哽咽,在大巴车上一直在挥手,大巴车缓缓前行,12公里相送,12公里的挥手,我的右肩周炎再次发作了。”

回顾援鄂抗疫这段经历,邓毅书说得最多的是“感动”。除了医护人员给的感动外,还有病患们的坚强勇敢、志愿者们的无微不至,特别难忘的是不知名爱心人士送到酒店门口的几箱牛奶……

“做医生是幸福的,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邓毅书说,医生的职业获得感很强,看到病人病好了比什么都开心。从咸宁回来,邓毅书一直在反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到底该如何面对和施救,也给我们留下很多专业上的思考。”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冲到最前线。只要有能尽力的一天,我都会义无反顾。”邓毅书说,“抗疫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本刊记者 袁海毅 郝亚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