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文

  • 第06页
    要文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学习

  • 第15页
    学习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5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6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7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8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39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40页
    先锋观察

  • 第41页
    先锋观察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讲坛

  • 第46页
    先锋讲坛

  • 第47页
    先锋讲坛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6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五年生态文明绘出美丽新画卷
 
大理洱海天蓝水碧 郝亚鑫

绿是云南构筑山水田园画卷的生命底色,也是发展的基础和跨越的希望。“十三五”期间,云南朝着“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的彻底转变,劣Ⅴ类水质湖泊由2015年的4个减少到目前的1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2.4%;2020年1~10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6%,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回眸这五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铢积寸累。一个个数字记录下“十三五”时期生态领域的根本性变化、历史性成就。

去“黑”转“绿”

做好生态“加减法”

2020年9月,丽江市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然而,曾经的华坪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华坪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北岸,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曾经“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导致空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下陷、水土流失、矿渣堆积等,令华坪县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意识到只有去“黑”转“绿”才能破困局,走转型升级之路,华坪县选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压减煤炭产能。全县煤矿由2013年的82对减少到2019年的27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57万吨,煤炭年产量从740万吨减少到61万吨,下降91.8%,以电代煤实现城乡全覆盖。

为做好转“绿”的加法,华坪县对全县的生态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引导群众在海拔1600米以下区域种植芒果,16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种植核桃、花椒。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华坪县石龙坝镇,曾经的煤矿山如今已经披上绿装,金灿灿的晚熟芒果缀满枝头。据统计,全县累计有25家煤炭企业转行,并带动新增生态产业种植面积2.1万亩,带动就业3000人。在291户注册的芒果公司和合作社中,有17%由煤炭企业注册建立。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当初欠下的生态环境账正得到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华坪县酸雨频率从2003年的58%下降至2019年的2.56%;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昔日的黑色鲤鱼河已变清水河,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3A级风景区。

山川起翠屏,幸福踏歌来。近年来,云南坚决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712座尾矿库名单并完成整治60座,累计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等类型减排项目502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覆盖率达91.2%,连续3年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4%,连续5年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全省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1.9%。

呵护碧水

天蓝水清景象新

2020年11月21日,不少昆明市民来到滇池湖滨,共赴一年一度的“滇池之约”,20万尾鲢鱼和鳙鱼鱼苗被市民投放到滇池。这个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发起的“放鱼滇池生态保护行动”已成功举办11年。

在前几年的活动中,投放的鲢鱼、鳙鱼鱼苗长大后将藻类转化为鱼肉蛋白,并通过捕捞带出滇池水体中的氮、磷,有效削减滇池内源污染。同时,配合其他治理措施,有效减少滇池水体中的蓝藻数量、降低滇池蓝藻暴发概率。在水质逐渐改善后,滇池保护治理开始从水污染防治逐渐转向水生态修复。

满城山色半城湖,一年春光四季花。滇池治理成效是云南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窗口。“十三五”时期,滇池治理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在工程性治理方面,主要采取环湖截污和外流域调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与建设等方式,促进滇池水生态系统恢复;在创新制度保障方面,首创并完善五级河长制与生态补偿量化结合的管理体系。2018年,滇池水质恢复到30年来最好水平,全湖水质达到Ⅳ类,滇池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形成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

近年来,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局部水环境改善明显。“十二五”末,九大高原湖泊中阳宗海水质为Ⅳ类,滇池(草海、外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等4湖泊水质为劣Ⅴ类;“十三五”以来,通过努力,阳宗海水质好转为Ⅲ类,滇池(外海、草海)、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其他湖泊主要污染物指标也有所改善。

2020年1至10月,抚仙湖、泸沽湖继续保持Ⅰ类水质,洱海、阳宗海水质为Ⅲ类,滇池草海、程海(pH和氟化物除外)水质为Ⅳ类,滇池外海、星云湖、异龙湖为Ⅴ类。

绿色筑底

生态文明入人心

在打好“三大保卫战”的同时,云南还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出台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方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走进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曼拉村民小组,路宽地平、干净卫生、淡淡花香、斑斑树影,清一色的干栏式建筑透着现代气息,家家户户门前建有花栏,一片生机盎然。村民骄傲地拍着胸膛保证,地面看不到一个烟头甚至是一粒瓜子皮。为了避免在农忙时期农用车辆频繁进出破坏村内环境卫生,村寨旁还建立了农用车辆停车场。

通过各项举措,新的生态文明观融入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生态文明建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们不但远离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全村还筹资投工投劳共同建盖社房等活动场所,老龄体育协会、民兵之家也同步建好。随着村寨建设越来越好、知名度越来越大,曼拉村民小组的乡村旅游规划也提上日程。

“现在我家煮饭用电饭锅,厨房比以前干净多了,锅灶也不黑了。”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山头寨村水桑树自然村村民罗光柱自豪地说,自2019年5月启动沿边小康村建设后,水桑树自然村建成生猪养殖小区,把村民的生猪集中到养殖小区喂养,全覆盖地铺设污水管、建成生态氧化塘、垃圾焚烧池,每户统一标准建设了卫生户厕,配备了保洁员,村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包括水桑树自然村在内的沿边一线,拥有独具特色的边地自然风光、上亿年前的水生物化石、跨国石林和天然溶洞等,为把这些特殊的天然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优势,我们对水桑树自然村的规划和每个项目建设,都按照边境旅游示范村的标准来打造。”孟定镇沿边小康村建设工作队队长陈宝印对未来充满期待。

放眼全省,2020年,楚雄州、怒江州、保山市昌宁县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称号;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大姚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完成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3条美丽公路建设,怒江美丽公路288.3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实现2019年城镇镇区和A级景区以上旱厕全面清除目标。全省上下为争创美丽省份打下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

绿色是云南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云南的责任和潜力。5年来,云南一路逐绿前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舒展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