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特别报道

  • 第15页
    特别报道

  • 第16页
    特别报道

  • 第17页
    特别报道

  • 第18页
    学习

  • 第19页
    学习

  • 第20页
    先锋论坛

  • 第21页
    先锋论坛

  • 第22页
    先锋论坛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讲坛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近年来,云南不断深化改革,有效引导新乡贤回乡助力乡村振兴,使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然而,机制不完善、乡贤回流难等问题,也制约着新乡贤作用发挥。

新乡贤带来乡村新变化

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自治乡,过去,三台山乡群众大多生活贫困。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中,曾担任三台山乡乡长的德昂族退休干部杨甲三,作为新乡贤回到三台山乡出冬瓜村继续发挥余热,主动带领德昂族群众将传统产业酸茶发扬光大,有力促进德昂族群众增收致富。

制作酸茶是德昂族的传统制茶技艺。对于出冬瓜村来说,由于没有发展其他产业的资源和优势,酸茶便成为一大特色。杨甲三退休以后,一直坚持做酸茶,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将酸茶产业发展壮大起来,杨甲三还成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先后带出30多名徒弟。在杨甲三的带领下,酸茶产业成为出冬瓜村的一个特色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还推动了出冬瓜村发展乡村旅游。

“新乡贤是心系农村、投身和致力于农村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既有经济能人,也有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崔江红表示,现阶段新乡贤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促进经济发展上。其中,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等方面,主要由退休教师、退休工作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来影响完成;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更多是退休国家干部、企业职工或是返乡创业人才、农村经济精英等起到助推作用。

目前,新乡贤在云南农村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不少乡村涌现出一大批像杨甲三一样的新乡贤,有力促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方面,发挥出生力军作用。

新乡贤回乡瓶颈待破解

“新乡贤应该是群众公认的、社会认可的,不是个人自封的乡村先进群体。”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昂自明表示,总体上讲,现阶段云南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总体发挥出色,但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他们发挥作用。

不久前,记者在滇西某县采访时了解到,一名曾长期在贵州某中学任教的教师退休后回到村里,打算凭借村里的气候、土地等资源条件,带领群众种植柠檬。但这位老教师身体不太好,加上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家人坚决反对他回乡创业,但最终老教师还是说服了家人回到村里帮助发展。

“我父母去世早,是叔叔婶婶把我养大,送我上学。毕业后我就留在贵州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但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发展。”老教师说,“2018年退休以后,我就想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回乡带着村民做点事情。”然而,老教师坦言,自己虽算不上年事已高,但身体不太好,加上贵州的医保在云南的乡镇卫生院无法报销,给他就医带来诸多不便。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新乡贤是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群,他们年轻时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工作,年老退休后成为新乡贤中的一员,回来建设家乡。但受到农村医疗条件等因素制约,如农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无法报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部分新乡贤在农村没有住房等诸多限制,部分人员虽有心回乡,但现实情况却制约了他们回乡参与建设。

对此,昂自明表示,受政策、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加上对本土人才和外地引进人才福利政策待遇差别大,新乡贤外流现象严重,本土人才稍一冒尖就容易被别的地方挖走,本土能人很难留住。

针对制约云南新乡贤回乡的因素,崔江红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新乡贤发挥作用缺少平台;二是云南省广大农村新乡贤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崔江红认为,新乡贤更多被认为是“体制外”的社会精英,即没有进入到村民自治体系中的社会精英,包括文化传承人、退休干部、企业职工等。正因为没有进入到村民自治体系中,他们想发挥作用却缺少平台。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平台,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甚至出现相互影响应有作用发挥的情况。要吸引新乡贤回乡建设发展,必须破解这些问题。

整合资源引导新乡贤回归

2020年8月,在第二届“建行杯”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暨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复赛中,大理退役军人罗晓红创办的云南寻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项目(团队)荣获大赛二等奖。

1984年出生的罗晓红,于2006年12月退役后,毅然回乡创建了茂燃一口锅核桃食品加工厂。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以研发、生产、销售核桃精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电商平台企业,有力带动当地核桃产业发展。罗晓红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回乡创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县、乡党委、政府在创业贷款、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作为新乡贤的他才有了用武之地。

“要吸引新乡贤回村效力,首先要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搭建统一的平台。在乡镇、村一级设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广泛挖掘乡镇、村范围内的乡贤达人,将新乡贤整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让心系农村、愿意为乡村振兴付出努力的乡贤达人有实践的平台,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崔江红说。

同时,崔江红表示,各级相关部门应深化农村改革,为新乡贤尤其是城市回流人员扫清障碍。比如,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开放的同时,逐步开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让城镇居民能够就地就近享受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农村闲置农房租赁市场,让更多想服务农村的乡贤达人有安身之所等。

“在县级以上层面建立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表彰制度,对那些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在村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的乡贤人士,给予奖励和表彰。”昂自明表示,各级各部门应健全完善招贤纳士制度,让他们对故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深入挖掘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此外,还要重点加强新乡贤资源整合,将各类新乡贤整合到政府能够有效管控的体系中来。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郝亚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