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政策解读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要文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查研究

  • 第29页
    查研究

  • 第30页
    查研究

  • 第31页
    查研究

  • 第32页
    查研究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宽增收新路子
 
搬迁群众殷发彪(右)成为安置区内三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陈 超

“搬迁群众能不能脱贫,关键要看有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为此,2020年以来,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以及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引进企业建“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使搬迁群众真正实现“能脱贫”。

多措并举

引导支持群众自主创业

在靖安安置区现代农业创业示范区,一个个大棚异常显眼。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油麦菜正茁壮成长。不少群众在自己租用的大棚里劳作,有的给油麦菜浇水,有的正在管理大蒜和葱等农作物。

据介绍,为帮助群众自主创业,安置区集中引进江厦吉之汇、贵州葱语、华宝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规模化大棚,出租给搬迁群众种植蔬菜等,帮助贫困群众、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家庭创业增收。

2020年10月30日下午,靖安安置区吉之汇现代农业创业示范区举行第一期摇号仪式,前期已报名的来自思源、康庄、惠民、合顺和滨江5个社区的85名搬迁群众,现场通过小组的形式依次有序进行公开、透明摇号抽签。

“目前,第一批200个大棚已建成,并提供给搬迁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安置区临时党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年吉之汇免费提供种子、农肥及技术等,群众的产品销售渠道有保障,可自留自售,也可以按照市场收购价由吉之汇兜底收购。

“租一个大棚自己种菜,多少也能有收入。”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搬迁户季义云说,这茬主要种油麦菜,下一茬种植菠菜。

一个摊位不仅能解决一个人的就业,还能圆一个家庭的增收梦。为支持更多的搬迁群众创业,安置区临时党工委还联合相关部门,按照“指定经营时间、指定经营地点、统一收费标准”方式,在农贸市场和临时文化广场划出约3米×3米规格的摊位200余个,为有自主创业意愿的群众搭建平台。

“卖小饰品、炸土豆条、烤土豆……这200余个摊位,目前发挥出很好的作用,每日毛收入1000元以上的摊位有21家、500元至1000元的有27家。”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一名负责人表示。

引进企业

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

走进位于靖安安置区的三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运行的声音在耳边萦绕,该公司生产部经理殷发彪正在生产车间指导几名工人。

2020年3月28日,殷发彪一家6口从永善县莲峰镇文潭村搬迁到靖安安置区。殷发彪说,从摇摇欲坠的木瓦房搬进150平方米的新楼房,他家的居住条件变化太大了。

殷发彪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居住的地方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全家一年的收入全靠种植几亩花椒。由于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加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前些年,殷发彪也曾和村里人一起去浙江等地务工,做过协警、保安等工作。可由于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他只好返回家乡发展。

2020年3月,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从深圳引进了三江科技有限公司,殷发彪第一个报名就业。由于殷发彪头脑灵活又能吃苦,很快就被任命为生产部经理,月收入6000多元。

“现在,我一个人的收入就够一家人吃穿了,媳妇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我每天下班后也可以帮衬一下。”殷发彪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帮助与殷发彪一样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而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以“政府引导、企业搭台、贫困户参与”的办法,从广东等地引进了一批实力强的企业到靖安安置区落户,实现了企业节约成本以及群众就业。

在君子兰服饰有限公司,电动缝纫机运转的声音萦绕在耳畔,车间里的服装生产线上整齐地摆放着缝纫机,42名女工坐在机器前忙着缝制校服。

柔和的灯光下,宋胜巧正埋头赶制校服。她家于2020年3月从大关县高桥镇核桃村搬到靖安安置区合顺社区。“现在搬到新家来,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干净舒适,最重要的是不用外出务工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谈到搬迁后的变化,宋胜巧说。

加强统筹

精心组织群众外出务工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外出务工的高峰期也到来了。2月18日,靖安安置区各级党组织开始为224名即将赴广东、浙江等地务工人员实施“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服务。

“每辆返岗专车上都有专人护送,负责‘清点人数、医学观察、对接当地’等工作,还提前准备了水、食物、口罩等生活用品。”昭阳区人社局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看到有这么严密的防护措施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我们感到很踏实,也很温馨。”一名即将赴广东省东莞市的外出务工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扎实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力转移输出,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发挥各级党组织优势,精心拟订工作方案,与广东、浙江等地的用工单位精准对接,采取“点对点”服务,把务工人员从家门口直接送到厂门口,让广大务工人员能顺利、安心、健康上岗。

同时,安置区临时党工委还专门成立工作组,对输出的劳务人员进行全程跟踪,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贫困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外出务工群体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我和媳妇在东莞一家服装厂上班,我的月工资有8000元左右,我媳妇的有五六千元。厂里还专门给我们分了一间夫妻宿舍,生活也很方便。”靖安安置区外出务工人员宋某高兴地说,“厂里除了我们夫妻俩,还有几位老乡,平日里大家相互照应,相处也很融洽。”

宋某告诉记者,他家2020年从大关县搬迁到靖安安置区,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为了供孩子上学,夫妻俩这些年先后到浙江、福建等地务工,但是收入都不太理想。2020年3月,在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的统一组织安排下,他们到东莞一家服装厂上班,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工作也相对轻松和稳定。

“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未雨绸缪、精准施策,目前包括靖安安置区在内的全市青壮年劳动力得到精准转移,实现了由群众自发、无序、没有保障的外出务工,到有组织、有层次、有保障、有体面的转移就业。”昭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