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政策解读

  • 第09页
    政策解读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要文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先锋论坛

  • 第18页
    先锋论坛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查研究

  • 第29页
    查研究

  • 第30页
    查研究

  • 第31页
    查研究

  • 第32页
    查研究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坪县:打造“绿色锌都”促乡村振兴
 
兰坪县河西乡发展高山畜牧业

怒江州兰坪县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储量的铅锌矿资源,被称为“锌都”。多年开采矿石,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山体滑坡、森林毁坏和水体污染,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向,想方设法恢复生态环境,特别是依托生态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矿石经济”影响发展质量

曾经,“矿石经济”是兰坪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与此相关的产业也成为当地大部分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据一位曾在兰坪县担任过县委主要负责人的同志介绍,以2006年为例,兰坪县实现生产总值26.92亿元,其中七成左右来自于矿石开采。而那一年,兰坪县矿石金属初选、冶炼等工业经济总产值达37.8亿多元。

可是,以损害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注定不是长远之计。伴随着“矿石经济”发展,除了具有一定资质的大企业开采外,兰坪全县也涌现出许多“小矿井”“黑矿山”。开采矿石20多年间,许多森林被毁坏、不少河流被长期性污染、一座座山体被横七竖八的矿井掏空。2008年,全县植被覆盖率已从过去的70%左右下降到60%左右,各个乡镇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发生的洪涝灾害、泥石流、森林大火……群众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日子越过越穷,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加艰难。这个有着“锌都”美誉的矿石资源大县,资源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县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转型发展恢复生态

2013年,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兰坪县的“矿石经济”到了非转型不可之时。当地一边积极谋划县域经济新发展、为群众找新出路,一边把恢复生态作为重中之重。

从2013年起,兰坪县积极依托国家扶持政策,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矿山复绿,以及进一步强化天然林全面禁伐等政策,大力实施一系列造林、护林和矿山生态修复、河流治理措施。2017年以来,兰坪县积极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修复建设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探索生态护林员、造林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实施推进“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专项行动,有效保证了绿水青山重现。

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530.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88%,实现了“林进人退”。昔日光秃秃的矿山成为广袤的森林,生长着云南红豆杉、榧树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珍贵树种,活跃着滇金丝猴、林麝、金猫、血雉、红腹角雉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流经该县域的澜沧江等江河清澈,兰坪县也成为全省17个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有近13万群众从林业产业、生态护林员、造林专业合作社、公益林补偿资金、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项目中获得年均1万余元收益,受益人口占全县总人口一半还多。“矿石经济”成功被“生态经济”取代。

绿色产业崛起

随着生态恢复,兰坪县开始积极探索以农林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子。兰坪县通甸镇通甸村村民蜂石全,15岁便在附近矿山务工维持生活。2014年,当地关闭了矿场,失业的蜂石全在政府帮助下,通过自学种植技术,在村里建起200多亩云木香中药材种植基地。由于蜂石全勤劳肯干和经营得当,几年来这个基地效益很好。2018年,蜂石全还积极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40多户村民一起发展,合作社实现年均70多万元收益。

这仅是兰坪县转变发展方式,走特色绿色产业发展路子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兰坪县依托国家扶贫和生态补偿政策,统筹各级财政涉农资金21.26亿元,扶持发展蔬菜、中药材、羊肚菌、乌骨羊、中华蜂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同时,先后引进19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2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群众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短短几年时间,全县101个行政村均有了绿色产业覆盖,户户能参与到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或进入企业务工。目前,全县已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3268亩、特色养殖33612头(只、羽),使10余万农村群众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特色绿色产业的不断崛起,彻底解决了“矿石经济”转型后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县域经济找到了新的支撑。蜂石全所在的通甸镇,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兰坪县地处横断山脉中地质最为多样、生物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带,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内,奇山秀水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使该县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兰坪县河西乡箐花村委会海拔3000多米的群山之巅,有一个当地群众的传统牧场——大羊场。这里春天清泉汩汩,牛羊成群;初夏白云悠悠,漫山杜鹃绽放;秋天格桑花一眼望不到边;冬季白雪皑皑,一派祥和的景象。周边原始森林里,遍布着珍贵的红杉,苍松、翠柏连绵起伏,深处藏着黑熊、秃鹫等野生保护动物。2016年,在兰坪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原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大羊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吸引了游客前往观光。依托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和附近的“老君山国家公园•兰坪片区”,当地不少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野生菌和租赁民族服饰、牵马旅游等增加收入,腰包越来越鼓。

2016年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兰坪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建设县域游客集散中心,打造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改造提升酒店、餐饮服务和旅游产品购物中心,不断提升旅游设施。2019年,云南提出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兰坪县成为环线布局内重要节点,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昆明、丽江直飞兰坪航班开通,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一大批旅游接待站、民族文化展示表演场所应运而生,由130余家酒店、宾馆和农家乐等组成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得到构建和强化,一批“半山酒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2020年,全县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乡村旅游成为兰坪县打造“绿色锌都”的重要支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本刊记者 刘 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