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要文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政策解读

  • 第05页
    政策解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要文

  • 第16页
    要文

  • 第17页
    要文

  • 第18页
    学习

  • 第19页
    学习

  • 第20页
    先锋论坛

  • 第21页
    先锋论坛

  • 第22页
    先锋论坛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乡村振兴

  • 第42页
    乡村振兴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人物

  • 第48页
    先锋人物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5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做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
李小三
 

万事万物皆有其源、皆有其本。“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官从政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种高难的职业。现实中想当领导的人很多,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领导,也未必人人都适合做领导。要做一名称职的乃至优秀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就必须始终掌握从政之大要。“大要”,意指要旨、概要、事情的重要关键。“从政大要”,即领导工作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条件和要求。从政大要主要包括从政之基、从政之本、从政之源、从政之魂四个方面主要内容。党员干部只有夯实从政之基,才会有机会踏入从政的“门槛”;只有铸牢从政之本,才有胜任领导岗位的“资本”;只有丰富从政之源,才能保持从政履职之源活水长流;只有始终坚守从政之魂,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担当作为。

一、夯实从政之基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党员干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党员干部。成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基本素养、基本操守、基本能力、基本方法。

一是基本素养。“素养”指的是平日的修养,它是一个人品德、思维、心理等素质的综合性体现。素养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法治素养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党员干部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最基本的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情感不等于有情怀,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其核心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温情的人,才能与百姓心连心、手拉手,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坚决摒弃“官本位”意识,善行为民谋利之实,善效为民解忧之举。

——唯有政治过硬,才能赢得百姓口中的“靠谱”,必须涵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党员干部参与政治活动、行使政治权利和义务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在政治生活中行稳致远、永葆政治青春、延续政治生命。提升政治素养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思想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理论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必须涵养良好的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石,“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必须把厚实理论素养作为人生必修课,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植灵魂血脉,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灵魂的“守望者”。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法治素养是政治生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必须涵养良好的法治素养。法治素养是涵盖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和法治实践能力等的综合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崇和敬畏宪法法律与党章党规党纪,牢固树立权由法定、依法用权等法治观念,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决策,恪守法规制度、谨遵法定程序,坚决扛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积极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社会。

二是基本操守。操守指的就是人的品德、气节以及行事的准则,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党员干部只有坚守最基本的政治操守、工作操守、生活操守、作风操守等,才能做人有骨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和规矩,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坚守严格的政治操守。政治操守是指一个人的政治品德和操行,是调节人们政治关系及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如何,关系个人品行,关系共产党人整体形象,更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只有始终坚守政治操守,才能永葆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要时刻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敢于攻坚,讲纪律、守规矩、听招呼。

——岗位就是“战位”,职务就是“服务”,必须坚守严格的工作操守。工作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工作过程中必须遵从的最低的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党员干部是行使公权力的特殊职业群体,必须时刻保持公仆情怀,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怀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全部精力奉献到为国为民的事业当中;必须坚守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严格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做到用权有原则、办事守规矩。

——生活纪律非小事,勿以廉小而不为,必须坚守严格的生活操守。生活操守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名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不检点、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工作圈,管好自己人、身边人、自家人;必须讲纪律守规矩,养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

——没有好作风,就没有好作为,必须坚守严格的作风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解决问题、面对难题要见底见效、敢抓敢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力求更好,追求最好。

三是基本能力。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素质与特征,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领导能力是指能激发被领导者的活力并使之转化为领导活动的能力,简言之就是领导做工作的本领。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也要看其基本能力的高低。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7种基本能力。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要不断增强“脑力”。“思”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思才能善辩,集思才能广益,深思才能熟虑。思考的过程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更好地消化吸收,转化为思维的过程。党员干部既要学会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做到“三思而后行”,又要经常地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做到“行后有三思”,使自己的能力阶梯式上升,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视力决定眼前,眼力决定未来,要不断增强“眼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取胜之道,就是“因势而变、因势得势、趁势而为”。党员干部要能因势利导而驾驭时势,化“危”为“机”,化干戈为玉帛,变被动为主动,变窘迫为自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不断增强“耳力”。党员干部要有容言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必须练好“听八方、采众智”的耳力,“掏空耳朵”全听,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拉长耳朵”细听,既了解台面上多数人的肯定性意见,又了解背后少数人的否定性看法;“竖起耳朵”恭听,多倾听基层“呼声”“怨言”“骂声”,从中找到加强工作的着力点、解决问题的破解点、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言为心声,相通则共进,要不断增强“口力”。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党员干部担负着宣传引导群众、教育鼓励群众、动员组织群众的重任,话讲得好,就很容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党员干部要常讲大白话,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要讲真话、实话,不能口不择言、信口开河地“胡说”“乱说”“瞎说”,并说到做到;要讲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话,少讲或不讲正确的废话,让群众入耳听进去、入脑装进去。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要不断增强“嗅力”。灵敏的嗅力是一名党员干部政治眼光、政治头脑、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的综合反映。党员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具备分清楚好与坏、对与错、有用与无用、真相与假象的好嗅力。同时,练好嗅力,抵制住金钱、物质、美色等诱惑,做到不为利动、不为威劫,自觉抵制各种干扰诱惑,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病菌”的入侵。

——动笔是思想的磨刀石,笔下自有千斤力,要不断增强“笔力”。党员干部的笔力是其政治素质、理想情怀、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专业功底等的集中表现。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不是武器,而是檄文,笔所具有的战斗力尤甚武器。党员干部要通过动笔写作,多出创新的思想,多谋创新的办法,多提创新的对策,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要用活跃的形式反映真实的情况,用简短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做到不虚不假、不冒不夸、不空不泛、不乏不钝。

——有路就有方向,站哪就是立场,要不断增强“脚力”。脚力,既是坚定立场、站稳方向、保持定力的能力,也是迈开双腿、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党员干部练好脚力,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必须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真实情况,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正确的政策建议,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四是基本方法。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都需要方法,大到治国理政,小到烧菜煮饭,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南辕北辙。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党员干部必须在实践中练就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选择管用的工作方法等,才能真正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思维观念高于实践经验,科学的思维犹如万能钥匙,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改革任务越是繁重,党员干部越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要掌握、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上的失范源于思想上的偏离,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党员干部掌握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摸清实情、担当作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

——工作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手段和程序。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党员干部唯有掌握工作方法,才能运筹帷幄,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学会统筹兼顾,加强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

二、铸牢从政之本

“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后又引申为根本的、本源的、重要的事物。顾名思义,从政之本就是党员干部担任职务、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最根本要求。具备了政治过硬、禀赋优秀、本领高强、身心健康,就拥有了丰厚的从政“资本”,就能避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窘境。

一是要政治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硬”就是“政治过硬”。党员干部政治过硬,就是要始终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位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最大的“不动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身为党的干部,只有政治过硬,才能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把握好政治方向;才能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满怀深情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也才能在治党治国的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政治过硬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政治过硬不是大而化之的,停留在口头上。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要在理论上有深度,对党的创新理论钻得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得透,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得准;要在行动上有高度,始终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始终把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摆在第一位;要在情感上有厚度,对党和人民充满深厚情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脊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首先就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而且这种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要把忠诚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做思想上的“糊涂虫”,不做政治上的“墙头草”,不做行动上的“两面人”。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自觉淬炼过硬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在实践中砥砺磨炼出来的,要在复杂的斗争实践中、大风大浪考验中、急事难事锻炼中不断铸造政治判断力;要不断锤炼政治领悟力,强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领会其政治内涵、政治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不断磨砺政治执行力,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坚决做好贯彻党中央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落实者。

二是禀赋优秀。“禀赋”指先天赋予一个人的综合条件。不同的人禀赋不同,造成能力倾向也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挖掘和培养完善。对党员干部而言,禀赋是其从政的重要基础,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势,依托自身的禀赋特质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潜能,努力弥补先天不足,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没有“好食材”,就没有“好菜品”。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为官从政之人首先要是个好人,是个有德之人。禀赋有高低,但人格不能小、人品不能低。品德不是生来就高尚、就一成不变,是需要不断陶冶、不断砥砺、不断修炼的。身在领导岗位,就要始终牢记做人不任性、做官不妄为,不管当多大官,都要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洁身自好、不断修炼,努力做一个好人好官。

——闻一知十是灵性,举一反三是悟性。悟性,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悟性高者,往往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的悟性,主要表现为领会意图、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做领导工作,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真正掌握看事物、想问题、办事情的“金钥匙”;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走一看二想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善良是人生最好的风水,一善染心千里通明。法国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善良即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是生而为人最宝贵的禀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要做到无私奉献,更要具备善良的品行。

——人生最好的武器是知识,人生最好的美德是忠诚。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忠诚于党和忠诚于人民是一致的,忠诚和仁爱也是统一的。当党员干部,必须忠于党和人民事业、忠于党的宗旨,牢记人民公仆身份,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液中、深入骨子里,忠于党和人民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三是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员干部只有自身“本领高强”,才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局面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时更加游刃有余,掌握工作中的主动权和突破点,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党员干部手握公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拥有与其职务相称的本领。心中有点子,手中有刷子,工作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出新出彩。党员干部只有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中练就一手“绝活”、几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挑起硬担子,肩负起时代重任。

——本领不换代,早晚被替代。党员干部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恐慌是本领的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真本事是学出来的、干出来的,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党员干部要应对本领恐慌,关键还是要把学习与实践贯穿领导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生追求,积极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急难险重现场去摸爬滚打、砥砺磨炼。

——在干事中提能力,在学习中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党员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存量、优化知识增量、打牢知识功底,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

四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就是身体无病痛、心灵无纷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工作,很多党员干部患病率较高,“亚健康”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身体,甚至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长此以往,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只有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平衡,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健康身体是实现目标的基石,没有健康,一切都是浮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不是一切,但一切都需要健康。党员干部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一个好身板、一份好心情,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为各地区各领域谋划发展中,有效地促进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养成好习惯就是储存健康。健康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党员干部履职的前提。健康来自良好的生活方式,党员干部要爱惜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合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高质高效工作提供保障;要懂得爱惜,少一些无节制的挥霍,少参加无谓的应酬,少透支身体。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张有弛,松紧适度,该工作就认真工作,该休息就好好休息,保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但凡事业有突出业绩、取得成就的人,都襟怀坦荡、宽宏大量、心胸豁达。党员干部要学会顺其自然,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成功时稳得住得意,失意时经得起挫败,赢得起也输得起。要多为心理健康“把脉”,时刻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真正做到以立德之心励己、以平常之心待己、以公仆之心律己、以包容之心慰己、以奋进之心悦己。

三、丰富从政之源

水有源、树有根,世间万物,皆有其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终身学习、胸怀“国之大者”、练就强大内心、坚持知行合一、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履职之水源源不断。

一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行动有力。

——解其言知其意,才能悟其理,要做到“真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了,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类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也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必然,要做到“真懂”。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还不够,还必须真懂。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掌握其完整的思想体系、主要观点和思维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做到在基本的理论信仰上清澈,在主要的理论观点上清楚,在复杂的理论问题上清晰,在具体的理论运用上清新。

——入心入脑,才能历久弥新,要做到“真信”。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党员干部要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灵魂和血液,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知而不行,虽敦必困,要做到“真用”。毛泽东同志曾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思考的成果要转化应用。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更加自觉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是人生成长之梯,是国家兴盛之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把学习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党员干部如果不读书,不管做多大的官,也只是一介俗吏。必须更加崇尚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需求。必须积极改造学习,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沉下心来学习,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使自己的知识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说:“学习与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一个是‘消化不良’。”防止“消化不良”,就是对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都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多一点学习思考和体悟,努力搞清楚事情的全貌,由表及里、拨云见日,探寻事物的缘由、问题的症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党员干部必须拥有强大的知识体系,全面系统学、辩证思考学、结合实际学,既要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也要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事领导工作,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知识切实转化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学校教育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而自我学习则贯穿了人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仁者寿,智者乐。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养成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三要胸怀“国之大者”。所谓“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做工作如果不知道“国之大者”是什么,就辨不明方向、找不到方位。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政治是灵魂、是统帅,胸怀“国之大者”就要讲政治护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高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考虑政治因素、出台政策措施重视政治影响、部署推进工作把握政治要求、处置敏感问题防范政治风险。

——大局是方向、是旗帜,胸怀“国之大者”就要观大势谋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胸怀“两个大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善于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工作,坚定维护党和国家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

——责任是动力、是担当,胸怀“国之大者”就要敢担当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国之大者”体现在一个个重大部署上、一项项重大任务上。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肩负起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要强化执行力,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务求实效,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切实把党中央精神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

四要练就强大内心。身之主宰便是心。古人讲:“修身者,必先修心,心至,则无往而不利。”强调的是内心对个人成长和干事创业的重要作用。当干部既要能任劳,又要能任怨。而要做到任劳任怨,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承受力,时刻保持豁达的心胸、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有耐力、有韧性,也就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没有这个本事就当不了党员干部。

——真正伟大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拥有强大内心,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压倒一切,而是要敢于面对一切。有了强大的内心,即使摔倒也能毅然站起,即使失败也能败而不屈,即使遭遇苦旅也能咬牙坚持,如此距离前途光明和心中目标也就不远了。强大的内心是实实在在、刻入灵魂的,是一个人思想深度、格局宽度、境界高度、情感温度的集中体现,装不出来,也演不出来。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党员干部每天身处事中,无论大事、要事、难事,还是小事、杂事、琐事,总是充斥着工作和生活。当党员干部,就要扛责任、纾民意、解难题。正如一句老话,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过不去的心。党员干部要有立大志、做大事的追求,有担其责、尽其事的担当,有宽容人、包容事的豁达,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始终波澜不惊、淡定从容。

——内心深处存芳草,人生天天是春天。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与忠诚,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顺境时“心底无私天地宽”,逆境时“岁寒方知松柏之后凋”,积极面对、妥善处理困难挫折。要锻造成熟的心理素质,在大风大浪、急难险重任务中涵养内心力量,处变不惊、镇定冷静,“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要始终保持谦虚、从容、淡然的心态,不计较一时得失、一事成败、一职高低,内安于心,外安于目,不迷惘、不迷茫、不迷失、不迷途。

五要坚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认识和行动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党员干部既要在“知”上下功夫,加强理论学习,走在前列;又要在“行”上见行动,付诸实践,干在实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真理的力量,解决思想和实践中的各种难题,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党员干部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学而不知等于不学,知而不行如同不知。知和行一旦分离,要么成为悬空思索者,要么成为冥行妄做者,不仅给党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问题搞清楚,弄清理论源泉是什么、实践基础是什么、战略考量是什么,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充分释放真理的力量,真正担起推动事业发展的重任。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知行合一,强调认识上的提升和实践上的自觉,要求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要以新的思想认识推动实践,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认识,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系统总结提炼有效经验,将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工作本领。

六要勇于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实质是党的自我扬弃和辩证否定,这是我们党革弊立新、永葆先进、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让每个细胞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充满活力、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直面矛盾、刀刃向内,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二法宝”。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就必须永远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共产党人是永远的自我革命者。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切实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带头解决自身问题,带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永葆刀刃向内勇气,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自我’,既有破又有立,既有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有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党员干部保持自我革命精神,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及时端正行为、纠偏祛邪,自觉向体内顽瘴痼疾开刀。要不断深化对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把握,大胆探索探路,主动创新创造,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四、坚守从政之魂

灵魂是指思想深处的东西,对人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们常常用“魂”来形容和表示事务发展中处于深层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无魂不活,政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为官从政,只有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担当作为、拥有博大胸襟、保持清正廉洁的从政之魂,才能自觉校准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在求知中净化心灵,在事业中升腾信念,在初心中健康成长,在前进中把准方向,在使命中奋勇前行。

一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忠诚是人成为人的内在依据,若失去了忠诚,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不过是一个行尸走肉而已。对党员干部来说,从政之魂,首在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生命线、是做好工作的根本点。有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才能发自内心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一生一世、矢志不渝跟党走。

——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古往今来,忠诚都是人们心中的至德。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第一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也是看一个党员干部当得怎么样的主要衡量标准。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忠诚是最大的善行,对党忠诚是最大的德,对党忠诚是根本政治担当。

——对党忠诚,独一无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忠诚只能对党,不能有二心;忠诚必须彻底,不能有所保留;忠诚必须纯洁无瑕,不容讨价还价。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对党高度信赖、与党同心同德,不改其心、不易其志、不毁其节,永葆对党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知行合一的忠诚,真正对党忠诚到极致。

——以忠诚论党性,以实干见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党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党员干部唯有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才能真正铸牢忠诚之魂。

二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信心之源、初心之源、力量之源、定力之源,是人生和事业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革命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身处和平年代,虽然少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唯有时刻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才能经得起思想冲击、利益诱惑、风险考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把正思想行为之舵。一个政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钢筋铁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实践者,用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三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将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以不负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战无不胜,脱离人民寸步难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坚决拥护人民的历史地位,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来指导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种子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为了人民利益,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都毫不动摇、在所不惜。党员干部要永葆初心使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服务好人民,心甘情愿地消耗自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拥有牢固的执政基础。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要始终敢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担当是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信念,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领导职务不是待遇、不是享受、也不是炫耀。有职就有责,有责要担当,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

——担当重在实干,干事是最好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干部就要干事,领导必须担当。党员干部绝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把全部心思放到谋发展上,奋力干出新业绩、开创发展新局面,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干事。

——担当离不开能力,真担当要靠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能力提升也永无止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折射的是“不能担当”,反映的是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本领恐慌。党员干部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要不断增强“八个本领”,提升“七种能力”,以底气去担当、靠能力去作为。

——担当就要斗争,事不畏难责不避险。领导工作,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是沟沟坎坎。在困难、危机和矛盾面前,如果我们畏首畏尾,就会陷入困境、一事无成,如果知难而进,就能够危中寻机、化险为夷。党员干部作为创业发展的“主心骨”,唯有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胆怯,敢啃硬骨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才能更好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民服务。

——担当贵在无私,无私才能无畏。中国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而是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奋斗场。党员干部的职务和权力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谋取私利的道具。只有一心为公,才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地位观,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五要始终拥有博大胸襟。党员干部拥有博大胸襟,主要体现在格局境界情怀方面。“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境界”是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情怀”是对特定事物、特定地方的特定情感。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路、能挑多重担、能干多大事。

——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胸有格局立天地,胸无格局事难成。党员干部若格局大,则能立大志、做大事;若格局小,心中只有“一亩三分地”,必将难以“走远”。要心中常怀大局,登高望远、知形识势,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要涵养大气,能容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容言,有虚心倾听不同意见的胸怀和气度;能容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断超越自我。

——境界成就作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和行动追求。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在境界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要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多做惠民生、利发展的好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情怀造就高度。情怀是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感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要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涵养家国情怀,涵养人民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血脉灵魂、化为实际行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六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取向和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中,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党员干部理当清正廉洁作表率,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清正廉洁是中国吏治文化的核心,历代统治者都把清正廉洁作为对官员的评判标准,历代老百姓所称颂的也是清正廉洁的官员。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党员干部是否做到清正廉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自律胜于他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如果定力不强,很容易萌生各种歪念,最终沦为阶下囚。只有严以律己,不断强化自我修炼,才能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把党规党纪牢记于心,要自觉净化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万恶皆由“私”字起,千好都从“公”字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员干部要存公心、行公事,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要依法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自己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本文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同志3月22日在省委组织部机关2021年度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讲授专题党课内容节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