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要闻

  • 第09页
    要闻

  • 第10页
    要闻

  • 第11页
    要闻

  • 第12页
    要闻

  • 第13页
    要闻

  • 第14页
    政策解读

  • 第15页
    政策解读

  • 第16页
    要文

  • 第17页
    要文

  • 第18页
    要文

  • 第19页
    要文

  • 第20页
    要文

  • 第21页
    要文

  • 第22页
    要文

  • 第23页
    要文

  • 第24页
    特别报道

  • 第25页
    特别报道

  • 第26页
    特别报道

  • 第27页
    学习

  • 第28页
    学习

  • 第29页
    学习

  • 第30页
    学习

  • 第31页
    先锋论坛

  • 第32页
    先锋论坛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先锋策划

  • 第38页
    先锋策划

  • 第39页
    先锋策划

  • 第40页
    先锋策划

  • 第41页
    先锋策划

  • 第42页
    先锋策划

  • 第43页
    先锋策划

  • 第44页
    先锋策划

  • 第45页
    先锋策划

  • 第46页
    先锋观察

  • 第47页
    先锋观察

  • 第48页
    先锋讲坛

  • 第49页
    先锋讲坛

  • 第50页
    先锋讲坛

  • 第51页
    先锋讲坛

  • 第52页
    先锋讲坛

  • 第53页
    先锋经验

  • 第54页
    先锋经验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7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桂科:40年坚持做一件好事
 
李桂科(右)与康复者交心谈心 洱源县委组织部供图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在大理州洱源县,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走进洱源县炼铁乡黑惠江畔山坳里一个叫山石屏的特殊村庄——麻风病患者集中安置区。他40年如一日,为这里的麻风病患者治病、教孩子读书识字、悉心照顾老人……他就是洱源县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全国医德楷模、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麻风病患者治病

“李医生,你回来了?我们想你了!……”

“好呢好呢,走回去了,脚不好就不要出来了!”

……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记者跟随李桂科从洱源县城辗转3个小时,来到山石屏村,刚到村口就看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等着李桂科回村。

“李医生回来了?坐什么车回来的?”刚进村,村民就纷纷围到李桂科身边嘘寒问暖,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生活在这里的40多名老人都是麻风病康复者。“如果没有李医生,我根本活不到这把年纪。”谈起李桂科,一位王姓老人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王姓老人来山石屏村50多年了。20世纪60年代,他与180名来自各地的麻风病友一起,被黑惠江隔离在方圆5公里都没有人烟的山沟里。当时的隔离区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一位同样身患麻风病的赤脚医生承担着他们全部的护理工作。直到1981年,23岁的李桂科被分配到这里,成为隔离区第一位麻风病防治医生。

然而,第一次走进隔离区,李桂科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有的患者嘴歪眼斜、有的没有手指、有的脸上没有血色、有的无法直立行走只能趴在地上……“看到那一幕幕,说实话当时心里也很害怕。”李桂科回忆说。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过去,由于没有特效药,一些病人发病后出现残疾畸形等情况,人们对此谈之色变、避之不及。而身处隔离区随时都要面临被传染的可能,李桂科曾犹豫过,可他无法忘记第一次给患者做完治疗返回县城时,患者依依不舍的情景。

“他们腿脚不便却拄着拐杖走到黑惠江边送我,那情那景深深地感动了我。”李桂科说,就在那一天他决定留下来,并且从县城直接搬到炼铁乡居住,方便服务患者,且24小时随叫随到。

“当时的山石屏村不通电、不通水,黑夜里,只要看到有人提着马灯从山外走进来,我们就知道李医生又来看我们了。”康复者苏某某说。

经过李桂科近10年的精心护理,1990年初,当地麻风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当时被隔离的180多名村民相继被治愈。李桂科又开始走村入户,把很多与家人失散多年的康复者送回原籍与家人团聚。

“没有李医生,就没有我们目前这么幸福、团圆的家庭。”康复后又和家人团圆的老人杨某某,拍了拍坐在身边的老伴的肩膀,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康复者治“心病”

麻风病患者长期饱受外界的歧视和偏见,而蜿蜒而过的黑惠江又无情地将他们隔离在山坳里。多年来,村民外出只能靠渡船。1990年中秋节那天,还发生了一起翻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病虽然已经治好了,但是康复者仍然没能够真正走入社会,他们需要一座桥跨出黑惠江。”正是那场灾难,让李桂科痛下决心为村民修建一座通向外界的桥梁。从此,他脱下防护服,搬进村里和康复者同吃同住,他一边陪伴康复者渡过难关,一边抓紧筹集修桥的资金。

通过李桂科近5年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一座横跨黑惠江的铁索桥建起来了,与世隔绝近30年的山石屏村群众第一次走出了隔离区。从架起铁索桥的那天起,李桂科希望这座桥真正成为连接外界与村庄的桥梁。在李桂科的努力下,10多年来,先后有300多名志愿者跨过黑惠江,走进山石屏村,为患者提供心理服务,帮助这里的人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李桂科经常到集市进行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渐渐地,打消了群众的害怕心理,康复者也被当地群众所接受。

“以前,外面的人见着我们都躲着,现在一到街上,那些老熟人都‘老拐、老拐’地叫我,主动跟我打招呼了。”贴在身上几十年的麻风病“标签”突然被摘掉,王姓老人发自内心地高兴与轻松。

2009年6月,李桂科带着山石屏村的老人集体去大理旅游,这对于在隔离区生活了40年的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当客车慢慢驶入城市,老人们纷纷站了起来,非常惊讶地说:“哇!好高的楼,一、二、三……有七层高啊!”“大家与志愿者、李医生一起聊天、说笑、吃饭,饭桌上还相互夹菜给对方,夜里李医生还主动要求跟我住在一间房间。”王姓老人说。

“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不仅要治身体的病,还得要治心病。而治心病就必须走近他们,像家人一样关心他们。”李桂科说。

“治愚”又“治穷”

患者康复了,桥也建起来了,但是看着整天在黑惠江边嬉戏的康复者子女,李桂科觉得还有一件事情等着他去做。

“村里有大大小小的20多个孩子,其中有几个年龄跟我的孩子差不多。每当想到我的孩子到幼儿园上学了,而这些孩子却没有学上,我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李桂科意识到,如果不能把下一代的教育解决好,这些孩子将会和他们的父母辈一样,永远被困在大山里,山石屏村就永远不会有未来。

然而,在那个麻风病的阴霾还未散尽的年代,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家长根本不相信麻风病能治好,学校都不愿意接收这些孩子。”李桂科说。

当时距离隔离区周边最近的小学也有5公里,即便有学校愿意招收这些孩子,因他们的父母行动不便,护送也是一个大问题。无奈之下,李桂科决定直接在村里办一所学校。

于是,李桂科到县城找旧课本,没有老师愿意进村,他就抽时间辅导一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康复者,再让他给孩子们上课。至此,山石屏村的孩子们终于有学上了。

“我们当时就是在这间屋子里上学的,李医生找来的课本不全,我们就跟着老师抄写,然后背诵。”30多岁的宋某某是山石屏村麻风病患者的子女,如今他成为洱源县某镇卫生院院长。20多年前,正是李桂科让他走出大山,圆了他的上学梦。

李桂科不仅为山石屏村办起了学校,还把他们送进中学,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而他也渐渐成为学生家长会上的常客。

“在我求学的过程中,他就像父亲一样,为我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谈起李桂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宋某某感激不尽。从1991年筹备办学至今,这个康复者子弟小学已走出9位大学生。

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可是留在山里的康复者还得自力更生,于是,李桂科带着康复者在村子里养鸡、种植经济林。如今,康复者养殖的家禽除自给自足外,剩余的还拿到炼铁乡集市上售卖。

“鸡蛋、土鸡等,这些都很好卖,上星期我抱了两只土鸡到炼铁乡集市上卖,刚到街上就被买走了。两只鸡卖了202元钱。”老人杨某某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还生活在山石屏村的康复者多数都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每周星期五,李桂科都会从县城赶到村里陪伴他们,给老人们最深切的关怀。

“村里现在留下的都是一些孤寡老人,我要做的就是让老人们知道,他们在世的时候有人管,去世也有人管。老人们都把我当成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作父母,为他们尽孝送终。”李桂科说。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一直为此奔走的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也是为了讲好多年来山石屏村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