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先锋讲坛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政策解读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要文

  • 第16页
    要文

  • 第17页
    要文

  • 第18页
    要文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学习

  • 第23页
    学习

  • 第24页
    先锋论坛

  • 第25页
    先锋论坛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先锋策划

  • 第38页
    特别报道

  • 第39页
    特别报道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乡村振兴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观察

  • 第45页
    先锋观察

  • 第46页
    先锋讲坛

  • 第47页
    先锋讲坛

  • 第48页
    先锋讲坛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经验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黄 锟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归结到底就是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在新发展阶段,须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发展理念的变革,加快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着力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

全面推进发展理念变革

历史告诉我们,理念变革引领发展潮流,关系发展成败。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实践检验真理标准讨论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引领经济全球化,每一次发展大跨越都是思想解放和理念变革的结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呼唤发展理念的变革。

新发展阶段,须从根本宗旨认识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新发展阶段,须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放眼我国发展全局,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担负起的巨大历史责任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新发展理念必将引领新一轮思想解放和理念变革,让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成为全社会的亮丽风景线,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而深刻改变和重塑我国新发展格局,为我国赢得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新发展阶段,须从整体上系统化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内在逻辑体系。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当作一个集合体来认识,才是全面、深刻的。与此相应,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务必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按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辅相成,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得益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突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快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在解决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等方面破难题、建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培育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二要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

增强整体发展的综合效能,构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一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二要大力推进优势增长极内部协同发展。三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要从源头抓起,重塑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二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三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开放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三是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四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共享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二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三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着力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归结到底就是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短板。

着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是通过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重点,必须实现从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重大变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认真分析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方式、发展重点的深刻变化,才能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着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重点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形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着力适应解决发展难题,重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成为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的关键路径。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突出发展的创新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更加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更加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更加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更加突出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