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政策解读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要文

  • 第14页
    要文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学习

  • 第19页
    学习

  • 第20页
    学习

  • 第21页
    学习

  • 第22页
    学习

  • 第23页
    学习

  • 第24页
    先锋论坛

  • 第25页
    先锋论坛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会每一个细节践行 创新理念
 

正当滇池静静等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老朋友红嘴鸥时,在滇池之畔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一场事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正聚焦全世界的目光。本着“安全健康、开放包容、绿色低碳、智能节俭”的办会理念,云南省和昆明市注重把控好每一个细节。

力争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P15在办会前经过测算,会议期间预计产生2.39万余吨二氧化碳,为了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昆明市制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方案,努力推动本次会议实现碳中和。

“昆明市从绿色会场、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宣传及绿色城市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25项减碳措施,以降低会议期间的能源消耗,提高用能效率。”昆明市副市长刘永禄介绍说,本次会议把可持续理念贯穿会议筹备、举办、收尾全过程,主办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作为参会者,记者见证了本次会议的“绿色”氛围。与会嘉宾和工作人员入驻的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具,鼓励自带洗漱用具,“非必要每天不更换酒店用品”“不使用塑料和一次性纸杯”等内容,都被提前写入电子会议手册。在出行方式上,大会鼓励参会人员采用步行、骑行、乘坐公交地铁等方式。同时,此次会议的300多辆保障车辆均为新能源汽车,满足会务出行需求。

在大会的主会场和新闻中心,绿色主题更是贯穿到每一处细节:可以重复使用的玻璃杯、陶瓷杯代替了塑料矿泉水瓶和一次性纸杯;会议日程、通知等都通过App或小程序查看和预约,减少纸质打印材料;新闻中心提供的电脑、打印机等,都处于节能模式……“整个会场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光,广泛采用绿色节能照明系统,优先采用环保、简约的新型材料。”据新闻中心建设工作负责人林水鑫介绍,每一处精心设计,都是为了让此次会议更加绿色环保。

在做好“减排”的同时,“造林”早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昆明市从2020年开始,选用圆柏、冷杉等本地乡土树种,在东川区规划和实施了3.6万亩人工造林项目。经具有造林、再造林专业领域资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审定与核证机构初步评估,目前所造林完全能够抵消COP15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

“智慧”无处不在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建在化石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这里所展示的澄江生物群是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当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的讲解员张晓静在博物馆生命大爆发1展厅绘声绘色地讲解澄江化石时,远在60公里外的COP15新闻中心,国内外记者通过即时传送到现场大屏的信号,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起走进博物馆参观采访。

COP15共分为两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在第一阶段会议上,“线上”“云上”成了会议中的热词。围绕本次大会的特点,在COP15新闻中心,会议提供了一项备受记者喜爱的服务功能,它就是名为“青山间”“绿水间”的两间“云采访室”。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每间“云采访室”可容纳30名记者,大会期间,新闻中心共组织了与大会主题相关的13场“云采访”活动,30余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故事。这其中,有因疫情原因无法到现场的外国专家,有因身体原因不便到场的学界泰斗,也有工作在一线无法抽身的科研人员。通过“云采访”,配合现场连线、视频、PPT、图片等多种演播手段,采访打破了时空限制,助力参会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实时面对面的视频访谈互动,让身处采访间的记者可以跟随镜头“云游青山绿水间,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扫码预约采访、刷脸存储物品、验证登录网络……“智能、便捷、高效”是中外参会嘉宾和媒体记者用来描绘COP15的常用词汇。而在大会召开的同时,中国馆线上展的上线更是圈粉无数,无论是PC端还是手机端,都可以登录中英双语的页面看展,让全球公众看到美丽的中国,多角度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微缩云南”融入其中

近年来,云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践行者。为让与会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好处,本次大会巧妙地将“云南经验”融入其中。

10月11日,COP15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参会嘉宾的“第一道风景”是随着音乐律动的喷泉水景,以及百名身着盛装舞蹈的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在开幕式上,李怀秀、李怀福姐弟激情演唱的《海菜腔•花腰作唱》赢得现场各国嘉宾的热烈掌声。据李怀福介绍,海菜腔是彝族先民在石屏县异龙湖打鱼或采摘海菜时传唱的原生态民歌,已传承700多年。而这些正是云南少数民族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民族文化的展现。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誉,如何向大众展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会议期间,遍布昆明主要道路和节点的100组立体花坛就是答案之一。花仙子、绿孔雀、彩蝴蝶、大象……这些立体花坛成了参会嘉宾和昆明市民新的“打卡地”,而位于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主花坛——“绿色梦想”,更是依靠独特的设计造型受到热捧。花坛主景是一个眯着眼睛酣睡的云南少女,嘴角漾起微笑,浓密的头发上别着几朵山茶花,一只蝴蝶悄悄驻留发梢,俏皮的滇金丝猴就依偎在蝴蝶旁边,而在发梢末端,一只绿孔雀高唱着动听的歌谣……花坛共描绘了15种动物,演绎出一个立体化生物王国的美丽故事。

为让世界各地的参会人员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有更直观的体验,本次大会还设有两个室外展览展示项目。在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一只只在林间嬉戏的飞鸟,一条条在水中闲游的鱼儿,都在“讲述着”滇池保护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果。走进位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的扶荔宫,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等热带景观一应俱全,神奇的热带世界让人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优质服务贯穿始终

“您好,到主会场请这边走。”“这是您需要的资料。”“前往下榻酒店请乘这辆交通车。”……在大会主会场,身着蓝白色服装的志愿者很是亮眼。

据共青团云南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会议的志愿者队伍来自12所在昆高校和中科院昆明分院,经过层层选拔,并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贯穿培训始终,共有540名志愿者在展区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3030名城市志愿者在昆明市内为前来参加会议的嘉宾提供信息、语言和应急服务。凭借着过硬的知识,中科院昆明分院植物学在读博士席辉辉成为展区内的一名志愿者。“我的研究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苏铁,这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非常相关。”席辉辉说,能以志愿者身份为盛会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

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大会筹委会在食品安全、住宿安全、出行安全、疫情防控等各领域制定了安保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以整体提升会议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