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要闻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要闻

  • 第09页
    要闻

  • 第10页
    要闻

  • 第11页
    要闻

  • 第12页
    要闻

  • 第13页
    要闻

  • 第14页
    要闻

  • 第15页
    要闻

  • 第16页
    学习

  • 第17页
    学习

  • 第18页
    学习

  • 第19页
    学习

  • 第20页
    学习

  • 第21页
    先锋论坛

  • 第22页
    先锋论坛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先锋策划

  • 第38页
    先锋策划

  • 第39页
    先锋策划

  • 第40页
    先锋策划

  • 第41页
    先锋策划

  • 第42页
    特别报道

  • 第43页
    特别报道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讲坛

  • 第46页
    先锋讲坛

  • 第47页
    先锋讲坛

  • 第48页
    先锋讲坛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先锋悦读

  • 第56页
    先锋悦读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沧:筑牢强边固防“铜墙铁壁”
 
孟定镇清水河社区疫情防控边境巡逻组整装待发 杨旭东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全市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近300公里,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和5条通缅公路。近年来,临沧市结合特殊区位,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强边固防,通过抓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疫情防控等,不断筑牢祖国西南边陲的“铜墙铁壁”。

抓谋划

“万名干部规划家乡”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临沧市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于2018年12月启动实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动员2.64万名出生地和成长地在临沧的干部利用节假日回家乡,对全市6511个自然村进行规划。同时,全市1333个没有在外公职人员的自然村,也通过县级统筹有了“兜底规划”。

坐落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下的公弄村委会大寨村民小组是一个古老的布朗族寨子,历史与茶文化并重。曾任双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叶自平,从小就在茶香环绕的大寨村民小组长大。“市委号召干部返乡规划家乡,退休后我就回来了。”如今他已是村民眼中的乡贤,在他看来,公弄村的发展,要围绕一座山、一片茶、一个古寨、一个民族来做文章。

随着村内道路硬化、茶园有机转化、旅游民宿和半山酒店建设等工作逐步展开,公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俸傣忠满怀憧憬:“明年我们村的1.5万亩古茶园有望通过有机认证,将来不但茶叶价格看涨,游客还能到这里深度体验‘茶山游’。”

公弄村的振兴规划是临沧市“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乡村规划存在照搬照抄、千村一面、贪大求洋等问题。为此,临沧市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熟悉家乡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优势,请农村走出去的临沧籍市内公职人员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谋划发展,共商乡村振兴大计。

如今,走进临沧各县(区),一个个漂亮、整洁的村落令人流连忘返。“喏,村里最漂亮的那栋房就是我家。”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村民肖美英指着不远处的房子说,“以前我家住的是茅草房,现在我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乃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正是“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起了关键作用。龙乃村与缅甸掸邦接壤,是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典型抵边佤族村寨,1960年10月1日才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自临沧市启动实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来,龙乃村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中缅边境线上最具魅力的村子之一。

抓产业

持续推进兴边富民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的支柱。近年来,临沧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实现了基础牢、产业兴、边疆稳的新局面。

“有合作社带着我们干,土豆销路很好,价格也不错,是我们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不久前,记者走进双江县忙糯乡小坝子村,村民李金友一边挖土豆一边说。小坝子村一直都有种植土豆的传统,然而前些年由于品种不佳,加上种植技术落后,土豆卖不上好价钱。2016年9月,村里成立了小坝子绿然高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以“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标准化种植土豆、卷心菜等。

“我们从丽江引进优质种薯,又通过中间商打开了市场,村民种植出来的土豆、卷心菜等蔬菜价格提高了几倍。”小坝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申显学说,如今传统蔬菜转型为特色产业,有效助推村民增收。

小小一颗澳洲坚果,漂洋过海来到临沧市后,变成一项致富特色产业。“澳洲坚果对种植条件比较挑剔,气温超过30℃容易造成高温落果,连续下霜会发生冻害,雨水不足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风太大会把树吹倒。”临沧市坚果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临沧海拔800米到1200米之间的山区,恰好是种植澳洲坚果的适宜生长区域。于是,近年来,临沧市各县(区)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广种植坚果。目前,全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263万亩,惠及群众51万人。

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临沧市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除蔬菜、坚果等产业外,茶叶、甘蔗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其中,茶叶和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

抓防疫

筑牢边境“钢铁长城”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临沧市狠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各项防控工作,全面落实边境线“五级段长制”以及村(社区)“网格化”,按照“五户联保”“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的要求,进一步划细划小村(社区)网格管理单元,常态化开展巡边护边活动,构筑起“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防控体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卡点上值守了一年多的党员和民兵,没有休息、顶着烈日、忍受艰苦,为的就是守好国门,为的就是全国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的就是我们身后家人的健康幸福。”这是省委派驻耿马县“强边固防突击队”副队长、曲靖市司法局副局长温荣让,不久前在孟定镇糯峨村大湾江隧道卡点,为守边固防的一线党员上党课时分享的真切感受。“这也是我在清水河、糯峨村等5个村(社区)60余个卡点的所见所闻所感。”温荣让告诉记者,他自从2021年7月来到孟定镇后,就和其他19名突击队成员投入清水河社区边境线上的巡防工作中。

孟定镇清水河社区还发动党员干部向一线冲锋,扛起强边固防旗帜。在守边固防一线,涌现出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等许多感人情景,如:面对非法入境者的29万元现金诱惑依旧无动于衷的孟定镇清水河社区武装干事、疫情防控边境巡逻组组长张忠书;母亲去世,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楚雄州双柏县对口支援清水河社区民兵郭家寿等。

沧源县地处边境,有23个行政村分布在边境线上,出入境便道多,疫情防控压力大。然而,沧源县坚持“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的原则,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织密织牢边境疫情防控网。同时,加强辖区内防疫知识宣传,突出对边境、口岸、通道等出入境渠道的管控,坚决打击非法出入境行为。

“我们一定会把这段边境线筑成‘铜墙铁壁’!”龙乃村第一书记、强边固防巡逻队队长田文均立下誓言。面对村里进出小道多、山高林密、水电不通、毒虫肆虐,境外人员大量涌入等复杂的环境和艰巨任务,他带领队员,扛着国旗,戴上党徽,握紧防爆叉和电警棍,24小时轮番值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诺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