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先锋观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政策指南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政策指南

  • 第09页
    政策指南

  • 第10页
    理论学习

  • 第11页
    理论学习

  • 第12页
    理论学习

  • 第13页
    理论学习

  • 第14页
    理论学习

  • 第15页
    先锋策划

  • 第16页
    先锋策划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论坛

  • 第28页
    特别报道

  • 第29页
    特别报道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职场

  • 第39页
    职场

  • 第40页
    职场

  • 第41页
    职场

  • 第42页
    职场

  • 第43页
    职场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坚强堡垒

  • 第49页
    坚强堡垒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先锋档案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3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也需要懂管理、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如今,活跃在云南农村的乡土人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何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更好发挥作用,还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振兴

驻唱歌手弹着吉他,游客喝着咖啡或精酿啤酒,现磨的咖啡散发出浓浓香味……在云南边疆大山中的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委会景亢村,“佬佤牛圈咖啡馆”才开业便成了网红店。

咖啡馆之所以有这么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是因为这个地方以前确实是牛圈。“现在很多人家不种水稻了,养牛的也比较少,闲置牛圈比较多,我就把寨子里的牛圈改成了咖啡馆。”咖啡馆老板艾芒说。

25岁那年,艾芒怀着音乐梦想,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毕业后,他继续“北漂”,做过酒吧歌手、群众演员、户外领队。后来,他靠经营滇味餐厅“埃蒙小镇”,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地。“最多的时候开了8家餐厅,从家乡带出去100多人。”艾芒说。

见过大世面,在餐饮行业颇有心得的艾芒回到家乡,瞄准了咖啡产业。2021年10月,景亢村佬佤牛圈咖啡馆开业。这是艾芒在双江县开的第3家咖啡馆,也是人气最旺的一家。艾芒告诉记者,这个店一开起来就成了网红店,每逢节假日,能接待上百名游客。

“牛圈咖啡馆开起来以后,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聚焦了景亢村的人气,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艾蕊说。

近年来,像艾芒这样扎根或活跃在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和创业先行者不断涌现。实践证明,这些群众心中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和“文化精英”,不仅能够勤劳致富,而且还能在种植、养殖、农机、加工制造、手工业、文化、艺术、医疗卫生、餐饮、旅游等行业中带动一片、示范一片,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土人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长期在云南做相关课题研究的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籍副教授、博士墨绍山认为,“乡土人才是扎根和活跃在民间的生产能手,是具备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他们热爱家乡,了解当地环境,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诸多因素困扰乡土人才开发

“因为没有农业企业或能人带动,没有过硬的产业支撑,村里发展一直缓慢。”不久前,记者在滇东一个彝族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无奈地说:“10多年前,我刚担任村干部时,村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

张书记告诉记者,一些喜欢“折腾”的村民也试着引种过猕猴桃、魔芋等,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及市场渠道,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最终,为了生计,村民们不得不纷纷外出务工。

采访中,记者发现,面临同样问题的村庄不止一个。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乡村人才的缺失问题始终很严峻,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荒”现象。乡土人才如此匮乏,必然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广,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乡土人才以种植、养殖为主的生产开发型人才和学历偏低者居多,能力参差不齐。他们普遍缺乏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乡土人才中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偏少,导致农副产品加工、贸易跟不上,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在外打拼多年的滇中某县村民杨某回乡创业搞特种养殖。他在距离村子2公里多的地方建起养殖场,可是当他满怀信心地向相关部门申请拉电线入场时,却迟迟没有申请到位。与此同时,在申请创业贷款时也屡屡碰壁。无奈之下,杨某只能搬到邻县创业。

“保障措施跟不上,激励政策缺乏,也是难以留住乡土人才的原因之一。”墨绍山表示,与城市相比,农村交通不便、教育和医疗服务落后、文化和娱乐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也差,如果相关部门对创业者不给予帮助,甚至出现冷硬横推的态度,必然导致农村人才往外转移,也会让有意愿返乡发展的人才顾虑重重。

破除瓶颈需要精准发力

不久前,临沧市举办了“首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百名大师’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网络投票、组织考察等方式,评选出105名“大师”,并给予命名授牌。

“评选‘百名大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乡村优秀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亮’起来、多起来、强起来。”临沧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对入选‘百名大师’的创业者,市里除了命名授牌外,还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他们创业。”

入选“百名大师”的临沧市云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凤春说:“入选‘百名大师’是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鼓励和认可,党委、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更坚定了我们扎根农村创业并带动村民发展的信心。”

然而,要让乡土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很多瓶颈依然需要破解。“首先要注重乡土人才的挖掘培养。一方面,对本地乡土人才要进行全方位摸排,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加大乡土人才回引,充实人才总量,要通过设立乡土人才基金,根据贡献程度给予资金奖励,想方设法让乡土人才留得住。”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岩社教授表示,同时,要摒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做善于发现身边人才、乡土人才的伯乐,让有真才实干的乡土人才感受到家乡的热情与召唤,自觉自信地加入到振兴乡村的队伍中来。

墨绍山认为,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视野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或返乡创业,并将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培养成党员和村后备干部,身体力行领着群众学、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的下乡人才留得安心,发展更有信心。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还应按照乡土人才的实际贡献,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切实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而相关的培训、交流、学习等机制也应建立健全。

此外,墨绍山建议,健全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顾虑,让他们轻装前行,汇聚起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本刊记者 杨旭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