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职场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政策指南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政策指南

  • 第09页
    政策指南

  • 第10页
    理论学习

  • 第11页
    理论学习

  • 第12页
    理论学习

  • 第13页
    理论学习

  • 第14页
    理论学习

  • 第15页
    先锋策划

  • 第16页
    先锋策划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论坛

  • 第28页
    特别报道

  • 第29页
    特别报道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职场

  • 第39页
    职场

  • 第40页
    职场

  • 第41页
    职场

  • 第42页
    职场

  • 第43页
    职场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坚强堡垒

  • 第49页
    坚强堡垒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先锋档案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3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给年轻干部的三十六条建议(二)
木 子
 

年轻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经常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经常对照初心使命,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努力学习,扎实干事,健康成长。

三、善良是立身的根本,爱心是做人的基石

中华民族历来把善良当作一种传统美德,儒家之善被称为“人道”,“仁者爱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都是在劝人向善。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是灵魂深处最美的东西,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区分好人与坏人最直接的标准。善良是爱心的根源,爱心是善良的表现,有了善良之心,爱心的言行就会无处不在。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平凡,但内在的东西却可以使人不平凡,有了善意、有了爱心,就能散发出人性最美好的光辉。向善、向上是好干部题中应有之义。

(一)善乃德之魂,仁为万善本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国语•晋语》有云:“善,德之建也。”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心怀善意之人。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其德行的好坏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风气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一个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是一个好人,才会“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善良是人生最好的风水。一个人身上最好的风水,不是金钱财富,不是名誉地位,不是名利权势,而是善良。善良如一面镜子,折射内心,见证品行;如一缕春风,温暖和煦,让人舒服。古人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与人为善,终得善果。用自己的善助人,收获的是庇护;用自己的爱待人,得到的是厚福,既成全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积德全凭一份善良,行善全凭一颗真心,任何时候,“施”比“受”好,“给”比“拿”愉快,一切以善良为本,不违真心、不昧良心,不作恶、肚子里没有坏水,品行端正的善良人,必是有福之人。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善良的最高境界就是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滋养万物,最高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大爱可包揽世间万物。“大爱”者爱国爱民、博爱济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小爱”者沉醉于一己之私,陶醉于花前月下、你侬我侬。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鲜血乃至生命,无一不是因为怀着对国家民族的至诚“大爱”。领导干部的本职就是服务、就是奉献,要以善塑德,始终保持内心的善良与纯净,用自己的善良和善行、善言与善举高扬起道德的旗帜。

(二)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人性里的善,给人带来对真善美的追求;人性里的恶,给人留下假恶丑的糟粕。一个人不能失去善良的本性,也不能让作恶之念增长。对领导干部来说,“善”就是要大公无私、为民做事,“恶”就是以权谋私、损人利己。善恶只在一念之间,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如果没有内心的约束和克制,而是一味放纵自我,人性中的善就会损耗殆尽,恶就会无限滋长,最终难逃苦闷结局。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人做好事,即使做上一百件也不够;做坏事,即使只做一件也很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都以善恶、是非为判断标准,正确对待善与恶、是与非,才能明辨黑白美丑,这是善良的前提,也是做一个好人、好党员、好干部的基本要求。英国作家路易斯的《魔鬼家书》中说:“通往地狱的路其实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在人性善恶的交战中,前者常常是处于劣势的,日常点滴的修炼修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事物的性质而言,小善大善本质都是善,小恶大恶本质也都是恶,要积小善防小恶,决不能因为小或少而忽视了实质。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做好事,但不是做一件好事就可以成功,善只有慢慢累积起来,才有真正的幸福;同样,以为有点小毛病没关系,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大恶大患,就要吃大亏。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各界优秀青年,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改造主观世界,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对人性真诚、善良、美好的追求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从善如流、疾恶如仇,积极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与人交往、想问题、办事情注意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时事事处处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利益,自然就能增进沟通与理解,减少误会与争辩,从而得到他人的支持与认可。爱是理解的别名,有爱就有力量。善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也不是成功人士的标准,而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使盲人“看到”,听力障碍者“听到”,能有效解决现代社会中人际分离、关系淡漠等问题,满足人们所必需的情感需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做人要善良,有同理心、怜悯心,真心希望别人好,不要放过关怀别人的机会,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行率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做到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给予别人光和热。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拿破仑曾说:“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善良有德行的人,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会引来一群德行高尚的朋友,相互信赖、互帮互助。反之,如果善良得不到褒扬,罪恶得不到惩罚,让老实人吃亏,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就会导致是非混淆、人心离散、风气败坏。要心有定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与“恶”划清界限,坚定不移与“恶”进行斗争,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像滴水穿石那样久久为功,像铁杵磨针那样绵绵用力,积小善为大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官爱民,民才会爱官。当官不爱百姓,就谈不上是好官;当官不为百姓做事,就不配当官。共产党的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百姓谁不爱好官?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台上。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处处亲民、时时爱民、事事为民,自觉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要坚持权为民所用,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摒弃“官本位”和特权思想,让权力回归公器本质;要坚持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确保人民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四、百善孝为先,不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拿真心对别人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的谚语口口相传,我国古代社会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提倡“求忠臣于孝子门”,大力选拔善事父母、做事廉正的人做官。可见,孝顺父母还是评判一个人品行良劣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不孝顺,那这个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很难做到真心对人。

(一)孝道是人生最上的德迹

《后汉书》有言:“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孝”从字形上看,是个会意字,上为“老”、下为“子”,其本义就是“善事父母”。作为以子女孝顺、孝敬父母长辈为中心的伦理道德,“孝”源自人类血缘亲情的纯真挚爱,源自人性中最纯良、最本真的自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各种善行的始源,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底线。动天之德莫大于孝。生命因行孝而润泽,精神因行孝而升华,生活因行孝而幸福,人生因行孝而完整。能打动天地的品德莫过于孝道。历史上曾出了很多有名的孝子,比如“孝感动天”的虞舜、“恣蚊饱血”的吴猛、“百里负米”的仲由、“刻木事亲”的丁兰,等等,无不折射出践行孝道的道德光芒。翻开党的历史,重视孝道、践行孝道的例子比比皆是,毛泽东同志为父母撰写碑文、朱德同志的名篇《我的母亲》等,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与崇敬。孝作为我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领导干部为人行事的重要准则。天下最不能等的事情是孝顺,及时尽孝,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以“孝”系家,人和家固;以“孝”系民,本固邦宁。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每个人都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尊重长辈,家庭就会和乐,社会也会安定。把“孝”落到实处,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这是新时代“孝道”的新观念、新境界。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父母”“亲人”,反哺群众、服务人民,理所当然、使命尽然。领导干部要做“好官”、干好事,首先要作“孝”的表率,恪尽孝道,守好“家园”,以对家庭、对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大德大孝、至亲至爱“报得三春晖”。

(二)不孝之人不可交,没有孝心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我们,我们的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一个对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指望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贡献,那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真有对父母不好而对群众好的情况,那也一定是在作秀,是为了博取名声与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孝敬父母可以作为评判一个领导干部好坏的重要标准。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领导干部首先是人,孝道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除了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继承和弘扬养亲与敬亲、立身和立功等孝道文化外,还需要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家风家教。贪官无忠孝,廉洁是大孝。如果因为自己的贪腐让家庭蒙羞,让父母蒙受痛苦,即使尽到为人子女的义务,也是彻彻底底的伪孝。领导干部既要养父母之身,让他们吃饱穿暖,也要怡父母之心,使他们保持精神愉快,更要行父母之志,牢记父母教诲,不懈努力,完善自身,以求报效国家社会,三个方面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努力做到有机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孝。自古忠臣多孝子,当好官是最大的孝。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心系百姓,真心实意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为民排忧解难。对领导干部来说,做一名好官、让人放心的官,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精神赡养、最大的孝道,尽孝道就是尊亲不辱、忠顺不失,更是亲亲而博爱、尊亲而爱民。要把自己的责任尽好,把担子挑好,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为党的事业谋发展,无怨无悔地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使家中老人因自己的德行而欣慰,因自己的贡献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仰慕。

(三)别让孝心“缺位”,别让真心“休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孝不是说在嘴上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奉献;情也不是写在书上的,是发自内心、毫不虚伪的真心。领导干部必须常修为孝之德,以孝律己、以孝治人,把孝当成习惯,以真心换真情。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正风齐家、修身立国,首在行孝。有孝心才生仁爱,生感恩他人之心,生勤政爱民之心,生效忠尽责之心。如果领导干部能够以善事父母之心善事天下百姓,尊之爱之,养之敬之,视百姓为父母,视百姓之父母如自己之父母,则人民必定幸福、国家必定兴旺。孝顺不在实惠大小,关键在感情,要与老百姓心意相通;成就不在事情大小,关键在合民意,要把好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领导干部无论对上级、对下属、对群众,都要真心实意、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以心换心,才能万众一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孝亲敬老、尊老爱幼是维系家庭和睦、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石’与‘支撑’,是孝道之所在。”领导干部在家孝敬父母,只是为小、为私,在社会上尊老敬老,才是大德、大爱,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要将善事父母之心广博于天下人,将正能量扩散到其他社会成员身上,切实扛起爱老助老这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五、饮水要思源,做人不忘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追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感恩”二字一直深深镌刻在炎黄子孙的朴素思想里。“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名言佳句,弘扬的都是知恩图报、报之以德的精神风貌。感恩是从美德和真情中滋生、形成的,知恩、感恩、报恩,既是做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人格魅力、官德作风的应有之义。

(一)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不仅可以去除心中嫉妒、厌恶、仇恨的种子,还可以使人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温馨,让生命得到滋润,并时时闪耀纯净的光芒。人生是一条感恩的回馈之途,感恩之心是一切美好事物能够被感知的开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接受了太多的恩情,有父母的悉心养育、师长的传道授业、夫妻的相濡以沫、朋友的意气相投、邻里的真情帮扶、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更有整个社会提供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乃至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春华秋实。这一切,都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馈。感恩是人与人之间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用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用平常心对待生活的每一天,才会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谢,也必然能够扩充自身心灵的空间,因感恩而懂得珍惜生活,因感恩而感到快乐和满足。感恩成就博大的胸襟和雄伟的志向。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地,方成其空明;地感恩天,故能承载厚重。心怀感恩的人,总会比别人多一尺胸襟,多一点完成人生自我价值的动力。古往今来那些功成名就者,无不视感恩为圭臬。诸葛亮正是感念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成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领导干部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抱着感恩的态度,不要计较一时的待遇得失,甘心情愿、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做好事、成大事,才能给自己更长远的奋斗目标和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二)看淡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感恩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追求,对组织是感恩还是索取,反映着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思想道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要饮水思源,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将小我之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革命先辈甘当铺路石和梯子,用生命为我们开辟幸福之路。在与一切反动势力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从推翻封建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开始,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对复兴的渴望。革命任务在变化,革命性质在变化,革命人也在变化,但革命精神是绝不会改变的。回顾革命精神的源头,领导干部只有传承好老一辈革命家们干事创业的锐气,以勇争一流的凌云志、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奋斗,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常怀感恩之心就是要始终牢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刘伯承元帅有一句名言:“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党之于党员,犹如阳光、雨露、沃土之于草木。只要静下心来,回顾一下入党、工作、发展的经历,就会发现没有一项成绩的取得能够离得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没有一步晋升发展不是组织作出的决定、提供的机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前进道路上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目标上与党同心同向,行动上与党同心同行,始终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三)做一个懂得感恩并践行感恩的人

于普通人而言,对生活、对他人充满感恩,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则应坚守“有所作为”的动力和“有所不为”的底线,用真真切切的行动表达出来。做一个感恩的“行动派”。真正的感恩不仅要体现在感情上,还要体现在现实的行动上。感恩就是要记得别人的好处,并予以加倍的回报。领导干部回报组织,带着感恩的心做人做事,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为党和国家事业忘我工作、不懈奋斗上,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感恩。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要爱岗敬业,珍惜干事创业的岗位平台,守住为党工作、为国奉献的岗位阵地,用好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岗位舞台。要带头安心尽心、埋头苦干,聚精会神抓工作,心无旁骛干事业,贪图安逸、惧怕苦累是难有作为的。要自觉排除享乐主义的影响,培养和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强化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思路,坚决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敢于争先,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权力不应是感恩的“砝码”。恩重既如山,报效当有道。刘少奇同志在担任党内要职期间,面对长期帮他赡养长辈的兄长之子提出调整工作的请求时,毅然留下一句:“你们谁都别想沾我的光!”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打着“爱亲”的名义,用公权报私恩,已然背离了“感恩”的本意。对领导干部而言,任何披上“感恩”外衣,动用手中的公权为私人牟利的行为都是党纪国法不能容许的。为官一任倘若连最基本的党纪国法都守不住,连为民奉公的责任都丧失,什么样的“感恩”都不过是假惺惺的“大言欺天”。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式,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在不违反党纪国法的前提下,尽自己所能助其解决困难,让对方走上正途,这样的报恩,受恩者才能受之坦然、用之长远。

六、决定自己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做人的胸怀与格局

胸怀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用来表示为人处事的宽容、谅解及谦让程度;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德、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布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做人,胸怀有多宽广,格局有多大,才会有多成功。一个人胸怀宽广,格局大,才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做事,才不会锱铢必较,才不会患得患失。胸怀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格局有多大,人生路才能走多远。领导干部只有养成博大的胸怀,做到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大格局,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人生的舞台才能宽广无限,生命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一)胸怀立天地,格局成大业

胸怀决定格局,有博大的胸怀,人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好的格局。格局蕴藏于内心,融入于精神,虽然看不见,但却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的路,能干多大的事。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胸怀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博大精深的一种精神载体。“宰相肚里能撑船”“肚内能放一座山,才算英雄汉”,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其大业,必须豁达大度、胸怀宽阔。心胸宽阔的人豁达、宽容,站得高、看得远,既不会为恩恩怨怨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对区区小事而念念不忘,这就像是博大的海一般,即使时常有迷雾和风暴,但始终能让心灵之船扬帆远航。昨日种种,皆成今我;今日种种,皆成新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影响人的格局。视野有多宽,就会获得多大层次的回报,格局注定了结局。格局在李白那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宇轩昂;在岳飞那里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烈;在苏轼那里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余秋雨曾说过:“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拥有大格局的人,会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谦恭而有内涵,温润而有力量,具有广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不会拘泥于眼前的束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羊群走路靠头羊”,领导干部只有对“国之大者必心中有数”,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大格局,才会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铁肩担起重任,为人民福祉不懈努力,人生的舞台才会更加宽广。

(二)格局大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

一个人格局大,从大处看,是讲政治、顾大局,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从小处看,是正确处理个人意愿和组织需要的关系,看淡自我的利益纠结,追求“大我”的精神气概。毛泽东曾在黄洋界哨口问一个战士,从这里你能看到哪儿?战士回答,能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却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个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以国为重、以民为重。做人和为官,输在斤斤计较。过分地计较小利或者琐细的事情,这是一种心胸狭窄、缺乏大格局的表现。这种人,总为小便宜而蝇营狗苟,为一点小利不让毫厘,常常是捡了小便宜吃了大亏,难有真正的成功。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只办对自己有利的事,有利就想方设法去做,无利就挑刺找茬、推脱阻挡;有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团体,抱团取暖、互相提携,只图厚植人脉、丰满羽翼;还有的错把“大局”矮化为“放大的局部”,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本地方、部门和单位利益,罔顾全局和整体,却美其名曰“为了大家”。这些“小格局”的危害,究其根本,是扛着“集体”的大旗,为自己追求潜在的政治资本或经济资源。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取得什么大成就,只能在自己狭小的天地中逐渐平淡、甚至消亡。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才是真正的大格局。领导干部的格局代表着党的格局,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决定着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涌现出无数心系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杰出党员,展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格局和境界。“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的李大钊,“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的杨善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党的宗旨,彰显了领导干部的大格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志向投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因蝇头微利延误人生价值的实现、误导人生奋斗的方向,才能真正把爱国之心转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行动,真正做好本职工作。

(三)泰山不拒细壤,江海不择细流

大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只有从容人出发,用担当和实干开路,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才能让自己的格局不断成长。胸怀宽广,须在容人二字用功。林则徐有一副自勉联,上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在提醒自己和他人,心胸要像大海容纳河流一样宽广,能包容所面对的一切。领导干部所做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秉性不同、性格各异。因此,要有容人的胸怀,既容人之长,又容人之短;既容人之功,又容人之过;既容人之同,又容人之异;既容人之敬,又容人之疏。当然,容人绝不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搞一团和气,做“老好人”,对那些无视法纪,故意挑衅滋事、出难题搅浑水的“害群之马”,一定要铁腕严处,以儆效尤,绝不手软。担当和实干是大格局的“开山斧”。格局如何,影响乃至决定着一个人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将担当植入骨髓,不推不躲不扯皮,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激情,努力修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境界,始终具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大格局。要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学习真本领,在将工作抓好、抓细、抓实的过程中,练就分析复杂环境、应对复杂情形、破解复杂难题的能力,在运用本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境界与格局。胸怀大局,做好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胸怀“两个大局”,就是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大势、明方向、谋长远,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大局之中,还蕴藏着不竭的动力,要始终坚信自己是伟大事业中的一员,保持一颗平常心,自觉担起岗位责任,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对事业的执着热爱中享受快乐,不断地创造一流、追求卓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