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先锋经验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政策指南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先锋论坛

  • 第09页
    先锋论坛

  • 第10页
    先锋论坛

  • 第11页
    先锋论坛

  • 第12页
    特别报道

  • 第13页
    特别报道

  • 第14页
    理论学习

  • 第15页
    理论学习

  • 第16页
    理论学习

  • 第17页
    理论学习

  • 第18页
    理论学习

  • 第19页
    理论学习

  • 第20页
    理论学习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观察

  • 第33页
    先锋观察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人物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先锋档案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5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溪市:党建引领 打造“四共”幸福家园
 

走进玉溪市红塔区共美家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有序分布的停车位、生机盎然的花园、实用雅致的凉亭以及栩栩如生的墙画,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体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自玉溪市红塔区以党建为引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后,曾经的“老旧破”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幸福家园。

共建:花小钱办大事

“私家车总是出不去,垃圾车经常进不来,能不能请你们管一管?”一年前,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紫艺社区建设片区居民李家顺多次到社区反映问题。

紫艺社区下辖10个居民小组,辖区多为老旧小区,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环境差,群众面临排水难、停车难、休闲难、出行难、消防难“五难”问题。

“建设片区有1016户居民,但只有300多个车位。因为停车问题,居民矛盾纠纷不断。”紫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春梅说。“各个小区之间隔着围墙,一些居民还私自搭建柴棚,本就局促的空间变得更加拥挤。”说起老旧小区的问题,居民奚红艳有倒不完的苦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1年8月,玉溪市红塔区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大连片、大改造的思路,以建设片区为试点,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项目改造前,一些居民热情不高,第一个“拦路虎”是拆除柴棚。有的居民担心拆除后自家杂物无处存放,还有的居民对拆除后的补偿抱有质疑。作为党员,李家顺站了出来,带头拆掉了自家的小花园。之后,他和其他党员一起挨家挨户交流意见,与社区党总支协调解决方案,化解了一个个矛盾,解决了一桩桩难事。

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推动下,居民达成共识,建设片区拆除了3000余米长的围墙、342个柴棚以及32个临违建(构)筑物,将原本的18个小区融合为一个小区,并更名为共美家园小区。

空间拓展出来了,改造项目遇到了第二个“拦路虎”——资金。为破解资金筹措之困,红塔区委建立了改造项目推进机制,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采取中央省级补一点、市区政府投一点、盘活资源集一点、社会资金筹一点的方式,探索创新政企民协作共建模式。通过筹措,移动、电信、联通、电力、自来水、燃气等国有企业出资500余万元参与改造。

此外,红塔区全面盘活共美家园小区范围内土地和建筑物资源7000多平方米,建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享停车位、立体停车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微型消防站和快递超市等便民服务设施,既筑牢基层党群阵地,又实现片区内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的共享。通过出租停车位、新建商铺等方式筹集资金,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共美家园项目总投资5051.4万元,其中45%来自盘活资源。”

“改造后的共美家园小区共规划车位1000余个,通过智慧停车系统,不仅满足了居民停车需求,而且在车位空闲时段可通过出租车位增加收入。产生的收益由居民、物业等多方按比例分成,形成多方受益的长效机制。”乔春梅说。

“小区道路宽了,出行也更方便了。以前去菜市场要走近半个小时,现在仅需几分钟。”对于改造成果,李家顺感到很满意。

共治:聚合力见成效

以改造为契机,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才能使矛盾问题迎刃而解,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红塔区委引导小区党支部、物业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居民自己管好小区。

共美家园小区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并由小区党支部委员兼任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小区党员戴党员徽章、亮身份,在党员中择优推选楼栋长,设立党员中心户,将党组织下沉到基层治理末梢单元,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及后期管理服务。

紫艺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包保单位、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企业、志愿服务队等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大伙儿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为了确保改造效果长久持续,共美家园小区党支部与周边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建联合体,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和“红色物业”工作水平。物业管理公司也提前介入到改造工作中,不仅让改造期间安全管理有保障,也确保了项目竣工后的有效衔接。

此外,共美家园小区还整合小区属地“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小区党员和部分居民代表力量,组建共美家园观察团。观察团成员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利用清晨、黄昏等碎片时间参与社区治理、监督小区管理,定期就观察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一事一议,确保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共享:有温度更幸福

从群众需求出发,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为此,在党群服务中心引领下,共美家园小区的改造工作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改什么的原则,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及基础设施。

一对80岁的老夫妇提出,垃圾箱设在自家墙外,有时恶臭难当,夜里无法入眠。物业管理委员会了解情况后,及时与社区党总支沟通,最终重新规划了垃圾箱的位置。老人拉着乔春梅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你们,我现在总算睡得着觉了。”

小区改造中,一些居民担忧:拆了围墙和自家的防盗笼后,会不会有安全隐患?为此,小区装了一套安防智能化系统,共145个摄像头为居民“看家”。记者采访当天,一位居民不小心弄丢了手机,通过查监控找回了失物。

为解决居民的晒衣难题,每一栋居民楼前都见缝插针地竖起了便民集中晾衣杆;为提升居住品质,对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为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服务圈,相继建成居家养老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功能用房。

居民的“急难愁盼怨”问题得以解决,党群服务中心愈发受群众信赖,遇到大事小情,大家都愿意来这里说一说。乔春梅对此感叹不已:“过去一天只有10来件事要处理,现在有将近50件。由于群众的信任,我们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共美:优环境提品质

“楹联文化、红色文化、青花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现在的小区好看又好住,是名副其实的‘共美家园’。”“小区间没有了围墙,亭子里打牌的人多了,大家相互交流多了,朋友也越来越多。”……居民对改造后的小区赞不绝口。

原来,为让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更好,红塔区委创新引入城市“绿道”“绿肺”理念,对共美家园小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绿化率由改造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22%左右。外围人行道上,铺设了彩色透水混凝土,新建了健康步道,并利用公共空间打造节点景观,居民的居住品质大幅提升。

“拆”掉隔心墙,“改”出新生活。小区居民的文娱活动丰富起来,孩子们玩乐的场地变宽了,居民还能在自家单元楼下打羽毛球。奚红艳告诉记者:“因为小区的活动场地多了,现在小区里有好几支文艺队,由专业的老师带队,不少居民加入其中,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唱歌跳舞。”

“小区变成了开放式的,人的思想也变得开阔了。”乔春梅说,以前,处理居民间的矛盾纠纷常常让她和同事们焦头烂额,现在小区里的矛盾越来越少,欢声笑语越来越多。

据介绍,目前玉溪市共投资11亿元,完成了588个小区、297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在共美家园小区项目的示范带动下,玉溪市各个县(市、区)兴起了老旧小区改造比赛。下一步,玉溪市将以规划为引领,蹄疾步稳,树立效率意识,践行“三个工作法”,将老旧小区“改”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刊记者 杨锡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