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先锋讲坛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时政要闻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政策指南

  • 第09页
    政策指南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先锋论坛

  • 第12页
    先锋论坛

  • 第13页
    先锋论坛

  • 第14页
    理论学习

  • 第15页
    理论学习

  • 第16页
    理论学习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观察

  • 第27页
    先锋观察

  • 第28页
    先锋观察

  • 第29页
    先锋观察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讲坛

  • 第33页
    先锋讲坛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经验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先锋档案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8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给年轻干部的三十六条建议(七)
木 子
 

年轻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经常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经常对照初心使命,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努力学习,扎实干事,健康成长。

十八、最短的距离是从嘴到手,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

古语云:“言者,行之指也。”“说”与“做”,一字之差,却又辩证统一,蕴藏着人生哲理。“做”是“说”的前提基础,“说”是“做”的意思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有两次质的飞跃,一次是把想法变成说法,一次是把说法变成做法。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阐述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历史属于开拓者与实干家,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理想再高远、设计再完美,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缺乏良性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抵达绚烂的梦想彼岸。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会“说”,掌握说话的技巧和分寸,展示口才的风格和魅力;也要会“做”,涵养干事的方法和本领,营造崇尚实干的氛围。

(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古往今来,凡事皆兴于实、败于虚。只有把实干精神融入自身血脉之中,不受虚言、不采华名,不坐而论道、不夸夸其谈,才能在实干中抓住机遇、找准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实干是最生动的语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也是其力量所在、魅力所在。1941年,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什么,毛泽东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事情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办成。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厚植实干精神,养成务实作风,少说空话、套话、大话,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工作一项一项做实,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不做空想家,要当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干工作如同搭积木,需要手把手、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完成,少一步、错一项都不可能取得圆满实效,光动口不动手更是不可能搭出完美的模型。然而现实中,仍然不乏诸多的空想家、空谈家,他们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品头论足,似乎无所不能,真正抓工作却浮光掠影、流于形式,善做表面文章,成为群众口中的“吹牛皮”干部,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民风。要汲取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深刻教训,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沉心静气把各项决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二)能说会干是本事,善作善成是本领

身处开放包容、个性张扬的新时代,能说善辩是一种必备的沟通技巧,口才好不仅体现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强,也同样体现着人的智慧和风格。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速成”、只要“结果”,不受外界干扰,克服浮躁心理,崇尚实干、善作善成更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品质。古语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的从容,需要的不仅是专注和定力,更需要实干和本领。在干中说,以说促干,能说会道、善作善成,才能在竞争中出彩。会说是竞争力。说话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开展工作的一种基本能力。说得好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能力、是实干。领导干部既要履好职尽好责,还得会“说话”。古人云:“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领导干部说什么、如何说,关系个人工作,影响事业发展。想把话说好就需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敢担当,做到实话实说、老话新说、长话短说,让话语激发强大的力量。“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意切。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百姓,心存党的事业责任,才能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当好党的“代言人”。能干才是生产力。实干,是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基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只有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被广大群众所认可。那些只说不做、眼高手低、挑肥拣瘦,热衷于走形式、赚人气、博眼球的领导干部终将被历史遗弃。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杨善洲“一生做好一件事,用林场造福群众”,廖俊波“扑下身子、拼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的苦与累、得与失,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定会铭记。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才能在实干中实现价值、在实干中成就梦想。

(三)说到“点子上”,做出“样子来”

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对领导干部而言,说到“点子上”,做出“样子来”,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关乎民心向背。不仅要在“会说”上下功夫,展示风格和魅力,更要在“会做”上出实效,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贴切合理的话,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只会让人生厌。我们常讲的说到“点子上”,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创造更好的条件,赢得更多的资源,减少做事的阻力和风险,最大限度发挥潜能,避免做无用功、走冤枉路。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结果可能就会事半功倍。领导干部说话是要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必须讲究说话的技巧和风格,把握听众的特点和需求,少讲不提出问题、不分析矛盾、没有鲜明主张、没有应对措施的“空话”,更不要讲不合时宜、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的“官话”。要提前做好“功课”,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拿准、把措施想实,讲起话来就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即使有再好的学问,懂得亲身实践才是根本。唐代“三朝宰相”姚崇,为大唐盛世作出重要贡献,有人问他的为政之道,他只讲了“崇实充实”四个字,意思是要崇尚实干、充实国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上最好的捷径就是真抓实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呼唤领导干部脚踏实地挑担子,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领导干部只有在摸爬滚打中练筋骨,在基层历练中长才干,干出样子、做出成绩,才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四)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言出必行、重信践诺、说到做到,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共产党员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用知重负重、不畏艰险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这既是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也是党员的职责使命。敢说敢做是真性情。所谓敢说,就是要敢于说出心中所想,表里如一,在阻挠、困扰发展的难题前,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敢于揭丑亮短;利于群众的想法,敢于大胆表达。所谓敢做,就是要用实践检验真理,面对阻挠、困扰发展的难题,要敢于动真格,用实际行动来消灭这些难题;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立查立改,限时改正;面对发展的机遇,要敢于“大刀阔斧”地去“闯一闯”,要敢于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大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说会做是真才干。所谓能说,是指要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沟通衔接,无论与群众讲话,还是与同事或上级领导讲话,都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衔接能力把道理讲得清、事情协调好。所谓会做,是指解决问题有办法、有思路,能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能把尖锐的矛盾用简单的方法化解了,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多的“收获”,为群众谋取更多的福利。言出必行是真担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正直诚实,才能事事时时问心无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对群众做出的承诺,要想方设法地完成,绝不开“空头支票”,要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说话算数、言行一致的形象。

十九、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思路,手里有方案,脚下有行动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对领导干部而言,不敢担当,是政治素质有问题;没有办法,是本领能力有问题;缺乏行动,是工作作风有问题,这三种问题都是领导工作的大敌。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做人看做事。无论职位高低,其思想品质、才华能力,最终都要通过做事体现出来。对领导干部来说,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思路、手里有方案、脚下有行动,无疑是基本的处“事”之道。只有善于从全局高度谋划推动事业发展,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敢担当、有办法、能成事的人,真正成为一个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干部。

(一)有多大担当才有多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既履行领导责任又落实示范责任,既要乐于担当,还要勇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真担当要有真本事。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担当作为既要有想担当的意愿,也要有能担当的本事,就是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没有本事的担当说到底就是花架子。要勇于到艰苦基层和急难险重一线摸爬滚打、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增强执政本领,练就“两把刷子”,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得清方向、想得出办法、扛得住压力、作得对决策,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担当就要时刻在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在状态的干部不能用,状态时有时无的干部也要不得。要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革命激情,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抓紧抓牢、抓到位。智慧加勇气,永远在状态,这便是担当,亦是忠诚。担起该担当的职责。工作有难易,能力有高低,关键是看领导干部能不能勇敢承担起自身责任。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牢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勇挑重任的意识。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面对歪风邪气牢守底线,勇于斗争,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开个人私利,恪尽职守。

(二)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

身在事之中,就是要投身事中,埋头苦干、认真做事,掌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在事之上,就是要跳出事情本身,高出两三个层次看问题,把握大局,掌握全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方向性、针对性。如果说身在事之中是具体实践、是务实,心在事之上就是统筹谋划、是务虚,二者必须兼备、同时发力,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履职尽责,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有效。躬身实践,真抓实干。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具体做事,尤其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要牢牢抓在手上,亲自参与分析研究、亲自参与督查落实,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也不能心不在焉、浮于表面、敷衍了事,彻底改掉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当甩手掌柜、当二传手的坏毛病。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要立足此时此地的人生思考问题,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雷厉风行转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殚精竭虑促发展,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创业的实干家。知形识势,统筹谋划。“将之道,谋为首。”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打胜仗首先要有好的谋略。从事领导工作,从来都不能就事论事、见子打子。要善于跳出自身看自身,学会登高望远、总结反思,以他山之石来攻玉,以人为镜来见贤思齐,放开视野去比较,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从而更加清楚地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明确方向、科学用力,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真正做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虚实结合,虚功实做。古语云“正心、取势、明道、优术、合众、践行”,“取势务虚,明道求实;虚实结合,方可行事”。领导干部既要身在事之中,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心在事之上,在务虚中提升;既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

(三)手里有招,工作有效

毛泽东曾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非常通俗地指出了思路和方法的关系。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全局眼光,统筹谋划,更要有战术手段,才能在一个个风险挑战面前站得住、立得稳。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也就越大,要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个“过硬”,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而且还体现在本领上。政治再过硬,如果没有本领的支撑,最后也会变成空头政治,成为花架子。只有两方面都过硬,我们党才能担当起实现伟大梦想的重任,既保证伟大梦想的正确方向,又确保伟大梦想如期顺利实现。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不断补足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锤炼过硬本领,增强干事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方法行不通不管用,只有一刻不停增强本领,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把各项工作做优、做精、做扎实。把能力素质转化为工作成效。干部能不能担当、有多少能力,关键要看是否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为人民谋利造福,既是政治过硬的基本标准,也是本领高强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负的职责相匹配。要增强担当意识,敢于承担责任,遇事不推诿、不回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强执行力、行动力、实效性,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才能胜任新使命、取得新成就。

(四)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这一重要论述,既是重要的政治要求,也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为我们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真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落实抓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成为一纸空谈,再美的蓝图只会成为镜花水月。越是接近工作目标,越是矛盾和问题集中的时候,越要慎终如始地抓好落实,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和魄力,实干苦干加油干,努力成为一名敢干事、能担当的“实干家”。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实干才能脱颖而出。只有躬身落实、动手实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时代。抓落实,就要把每项工作都往实里走、往深里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对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调子抓好贯彻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要树立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直面困难和挑战,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以雷厉风行、不抓则已抓则必成的作风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二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小事就是自己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对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能不能解决好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领导干部是群众的公仆,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依据,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一)最是“小事”显担当

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住房医疗,这些具体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是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欲成“大器”,必先做“小事”。领导干部,无论官职高低,唯有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挂在心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真正为人民办大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小节小事做不好,往往就会因小失大,甚至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归于失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既要有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积尺寸之功。领导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从服务人民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把“小事”作为服务群众、锻炼能力、提高自己的机会,以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细节,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个细节。干得好“小事”,方能成“大势”。《劝学》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干事不拒小,件件要干成。雷锋精神至今广为传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就是因为雷锋甘做绿叶,在点滴小事中为人民服务。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心高气傲忘了本,一心铺“大摊子”、上“大项目”,置人民群众疾苦于不顾,即使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政绩也是“空中楼阁”。领导干部要想办大事、成大器,就应该脚踏实地,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基层声音,了解群众所需,从点滴小事做起,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作贡献、谋福利。

(二)把群众冷暖挂心上

百姓冷暖,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此后,活蹦乱跳的鲜鱼从四面八方“游”上了武汉市民的餐桌。我们党之所以能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就在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依靠。走到群众身边去听。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是保障我们党永不脱离实际、永不脱离群众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要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既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又要透过群众的呼声看透事物本质;既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又要正确对待顺耳和逆耳的话语。要用真诚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待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激发和激励群众大胆提意见、敢于品头论足。站在群众角度去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如此,所说的话才能让群众信服,所做的事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是真正的贴心人。这不仅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能在工作中正确体察民情民意,进而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朝着群众的需求去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直接涉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生态环境等民生“硬需求”不断提档升级,要求一天比一天高,新的民生需求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就是民生工作的着力点,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要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老百姓真真正正过上好日子。

(三)要有“谋大事”的能力,更要有“办小事”的热情

老百姓的小事是一面镜子,在细节上照出共产党人的民生情怀,于细微处见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从小善入手,通过一个个民生小事的积累、一点点民生细节的落实,让老百姓从具体工作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党的为民情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领导干部要把“脚板”与“键盘”、“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有机结合起来,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始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100年来,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完备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内容、领域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朝着更高质量、更为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大内因和最强动力,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源泉。领导干部要自觉突出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以百姓心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领导干部要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必须端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并用实际行动把人民放在心里,真正体察民心民情民意,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操群众的操心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所操心的事都是具体的、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我们开展为民服务的“指示牌”。为民服务解难题,其根本在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发现群众操心的症结所在,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办纾难解困的好事,着力解决群众的难点、痛点,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放心。解群众的烦心事。群众满意是检验好干部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是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人民群众最欢迎的是实实在在地干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不再为小事烦心。对待群众的态度怎样,不仅是一个作风问题,而且是一个责任问题。领导干部要放下“面子”,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抓工作的风向标,不仅把群众当“先生”,而且把群众当“裁判”、当“考官”、当“评委”,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使各项工作符合群众的意愿。办群众的揪心事。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解决好群众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要下硬功夫、真功夫、实功夫。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切实把维护好群众利益贯穿工作始终,多办一些切实关系群众生活的实事和好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心一意做好关乎老百姓的每一件事。

二十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一个人再完美,也不过是一滴水;而一个优秀的团队,则是一片辽阔的海。再优秀的个体,也无法穷尽所有优势,而团队是多个体的集合,不同的优势集合在一起,就能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团队是力量的泉眼,当工作远远超出个人能力和精力的承受范围时,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最终达成目标。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团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完全融入团队合作的有机整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推动事业,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最佳的工作业绩。

(一)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众人划桨开动大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就是一个拳头;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工作才能做好。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身的单打独斗获取成功,即便能够取得一时一地的小胜利,也难以长久,要推动事业迈向更高的目标,取得辉煌成就,只有依托团队之力。一人种竹,十年成林;十人种竹,一年成林。一个优秀的人确实能加速甚至直接促进一个目标达成,但在长期而面广的重大任务面前,尤其是涉及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事业,只有汇集一群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群同行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在不断地切磋与交流中激发灵感与思维的火花,产生巨大的群体力量,击破迎面而来的困难。我们的事业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在各个领域都汇聚起能够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有可能在关键领域掌握主动权,赢得发展先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好的团队,能够把成员拧成一股绳,引导成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发挥出凝聚和激励作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做好领导工作,一定要把抓个人和带队伍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注重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又注重增强协同作战能力。领导干部不仅个人要强,而且要学会统筹协调、化解矛盾、形成合力。做到总揽不包揽、领唱不独唱,面对困境和逆境时,勇于担当、果断决策。同时,又充分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意见,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坚持好贯彻好,才能真正实现整体和谐,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二)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固。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认为自己汇聚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位人杰,因此才取得了天下。如果有能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所向无敌、无所畏惧。领导干部只有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激发团队各个成员的智慧,才能在各类重大考验和风险面前顶住压力,抓住机遇一举取胜。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班子,即使个人素质弱一点,但只要团结,在整体上就是一个强班子;相反,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很好,如果不团结,整体上就会变成一个弱班子、软班子。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最有力量。世界瞬息万变,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若只是单打独斗,路就会越走越窄。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既要自己带头,又要投入集体,带领班子和每一名干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勠力同心,社稷可固。力量专一,力道中正,这正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土、如此多样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够坐中怀远、辐射远近、保天下太平的原因。居庙堂之高而能够运筹帷幄,是因为处江湖之远都众志成城;拥九州之广而能够江山稳固,是因为有小家之内众擎易举。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这种集聚众力和汇聚众智的方式方法,就是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党中央统筹部署,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勇敢、团结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拳拳家国情怀。正因为举全国之力,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才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广大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汇聚民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势不可挡。

(三)合作是团队的生命线

从全局讲,团结是我们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从局部讲,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才能使大家同心协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带领干部群众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干部要善于用事业凝聚人心,把干事创业作为团结同事的基础,以共同目标引领干部群众,在共事、谋事、干事中增进团结、维护团结。千人同心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无一人之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各族人民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团队的意义,才会把团结一心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手大胆地去工作。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中国共产党正是从最初13人的“小团队”率50多名队员,不惧艰险,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怕失败,一直奋斗不止,终于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团队。反过来,失败的团队缺乏信任基础,成员热衷于“窝里斗”,把精力放在互相猜忌和相互争斗上,造成团队内耗严重,即便是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证明,只有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才能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才能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才能战胜艰难险阻、奋勇前行。

(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个组织涣散、人心浮动、缺乏凝聚力的团队,是没有生机与活力可言的。伟大的事业需要千百万人为之奋斗,需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和谐的团队要求同存异,尊重个体差别,充分激发个人活力,又要在团队框架内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准则。面对时代重任,领导干部要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记人之功、谅人之过,与同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成功的团队成就每一个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凝聚团队,聚焦目标,才能为梦想创造无限可能。党员干部要把团结干事摆在突出的位置,以事业维系团结,以制度保障团结,以纪律维护团结,以友谊增进团结。切实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不在职位上争高低,不在权力上争大小,不在工作上争轻重,不在利益上争得失,遇事多研究、多交流、多协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才能战胜艰难险阻、奋勇前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有差别的统一,“同”是无差别的混同相加。君子讲求和谐而不是“和稀泥”,更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只是一味苟同。党员干部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求同不意味着消灭个性,而是要承认区别,这是领导干部的胸怀、格局的体现;同时也要允许有小异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见解,不纠结小问题。因此,不仅要努力寻找和培养志同道合的同志,也要有胸怀、有能力与不同性情、不同意见的人建立不同层面、不同量级的信任与合作。

二十二、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不是每一粒沙子都可以变成珍珠。领导干部想要出彩出众,必先打磨出过硬的本领和专精的技术。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中往往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出现“能力不强被急死、办法不多被愁死、水平不高被骂死”的尴尬和窘境。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挑战和考验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能力提升不可或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过硬的本领、出众的能力,始终是领导干部出色、出彩的一块招牌。

(一)卓尔不群不是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的人孤独高傲、不合群,卓尔不群的人站位高远、不服输;自命不凡的人脱离集体、独木难支,卓尔不群的人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自命不凡的人目光短浅、片面看问题,卓尔不群的人放眼全局、谋划大方向。领导干部要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不能取得成绩就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帽子戴得越高,就越有倒下的危险。常言道:“人不知自丑,马不知脸长。”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对他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越小。”许多情况下人们很难全面、客观地给自己一个中肯的评价,片面地以为自己的能耐了得,无形当中给自己戴了顶隐形的“高帽子”,这种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作风会更加助长自我膨胀,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老是惦记着自己是一块会发光的“金子”,那么随时都会有被埋没的危险。逞强是弱者的伪装。古籍记载,常枞问:“一个人年老时,为何牙齿掉光了,舌头安然无恙?”老子回答:“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太强了,从不知示弱;而舌头之所以还在,是因为它知道何时展现柔弱的一面,故而能够存在得长久。”一个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时刻提醒自己“不炫耀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不自夸优点才是真正的优点”。对长于己者,不可有嫉妒之念;对短于己者,不可有鄙夷之意,学人之优,容人之短。示弱是强者的智慧。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勇猛善战。蔺相如原是一介门客,后因渑池之会功劳卓著被封为上卿,且位列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屡屡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面对强势的廉颇,蔺相如忍辱负重,“每朝时,常称病,不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引车避匿”。蔺相如的示弱,成就了后来传为美谈的“将相和”。一个人要学会守拙藏锐、避开锋芒,在“低头”中保持头脑的冷静,用平和的心态处世为人,才能够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二)想要出众,必先服众

做任何领导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这个基础,如果不能得到群众认可、受到群众拥护,工作就会陷于被动。而“服众”与否,则取决于“出众”的程度如何。只有在学识、品行等方面“出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学识上要服众。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领导干部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专攻、特长,仅仅靠什么都是略知皮毛的“样样通”“万金油”,是难以站住脚的。生命之舟只有载满知识,才不会左右摇晃、翻沉搁浅。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既要知识化,又要专业化,做学习型干部。对所从事的工作钻进去,研究透;对所管理的领域,力争干得比一般人出色,做个“行家里手”,自然会“服众”。胸襟上要服众。“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才干、能做事,还要有胸怀、能共事。懂团结协作是大智慧,会团结协作是大本事,真团结协作是大境界。然而有的领导干部眼界不宽,总是坐井观天、思路窄,总是闭门造车、胸襟窄,总是排斥异己,难以容人容事、合作共事。所以说,没有出众的胸怀,就没有出众的业绩。因此,领导干部在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容人容事、宽以待人、凝心聚力的能力和水平。品行上要服众。做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做好官必先是好人。学会做人就打好了人生的底色。人都做不好,做官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老红军、老干部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威望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严于律己,把管好管住自己作为管好管住别人的先决条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人、带动人。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威望不高、形象不好,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往往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只当“手电筒”,不照“镜子”。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

花朵盛开得早,也凋谢得快;蛰伏很久的鸟,才会飞得很高。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只有经过沉淀积累、久经考验,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收获“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出彩。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性。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领导干部要甘于寂寞,沉淀本领。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不甘于寂寞,我行我素,沉不住气,殊不知“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才能磨一剑”,不耐下心、静下心怎能慢慢沉淀出一身服务群众报效祖国的好本领?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只有通过慢慢积累才能由量变实现质变,这样,当机会降临时才有能力、有本事接好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能力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具备,需要平时点滴积累,不断完善提高。特别是当前面对“两个大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领导干部更要勇于搏击冲浪,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多下一些功夫,多用一些心思,学以促用、学用结合,不断提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岗位需求相契合的素质本领,才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头雁”。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领导干部是靠本领说话的。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就没有面对风险挑战的应对自如;没有平时的精细精准,就没有战时的决战决胜。练就过硬本领,没有速成之法,最忌浅尝辄止。领导干部要坚持使用“笨功夫”,一门心思积累才干、踏踏实实学知强能,使自己的本领一刻不停地“升级换代”“扩容改造”,才能引领时代发展。

(四)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技多不压身”,意即多一技之长多一条生存之道。绝大多数干部认为苦点累点是锻炼自己,多掌握一些技能就能胜任更多岗位,为群众做更多工作。然而,少数人中也有这样的杂音,“技多压身,多懂多做多苦”,“多做多错,不如少做少错”;还有的人遇事推诿,言称“不会”实则不愿,背离了入党的初心和使命。学则智,不学则愚。新时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倘若不想学、不愿学、怕做事,或藏着掖着混日子,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工作势必陷入被动,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八项本领”中每一项都与领导干部息息相关。提升本领、增长才干,要求我们要有本领不足的危机感、学习不够的紧迫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和运用各种本领,争当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绳短难汲深井,浅水难负大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补足能力上的短板、本领上的不足,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肩负起时代重任。”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本领不足的紧迫感、危机感,在真抓实干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变熟练为专业,变专业为优秀。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状况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但仅仅如此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熟悉,更要深入掌握业务技能、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做到“上手快、能出活、靠得住”。在此基础上,还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干一件事成一件事、见效一件事,以创新实绩收获群众的信任和友谊、领导的肯定和倚重、自我的认可和自信,在不断实践中担当作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