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政策指南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理论学习

  • 第09页
    理论学习

  • 第10页
    理论学习

  • 第11页
    理论学习

  • 第12页
    先锋论坛

  • 第13页
    先锋论坛

  • 第14页
    先锋论坛

  • 第15页
    先锋策划

  • 第16页
    先锋策划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观察

  • 第27页
    先锋观察

  • 第28页
    先锋观察

  • 第29页
    先锋观察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讲坛

  • 第33页
    先锋讲坛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经验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先锋档案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编读往来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权松绑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云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番兴明带领团队研究玉米遗传育种 云南省农科院供图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体制机制。2022年2月召开的云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精心用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向用人单位授权,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提供干事创业舞台。随着人才工作不断深入,如今改革的活水在云岭大地源源奔涌,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破僵局

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

“放”出人才活力,关键是要“放”活用人主体。过去,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曾长期沿用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导致选才用才行政化、“官本位”。在编制、岗位总量和设置、工资总额等方面管控过严过死,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要打破“僵局”、消除“羁绊”,就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2021年8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部分在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在编制使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充分放权。云南大学等18家试点单位率先改革创新,迈出自主管理人才的步伐。

2022年夏天,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了一项全新的工作——自主招聘人才。根据用人需求,医院先后开展了两次招聘。自主招聘是试点单位扩大人事管理自主权限的关键一环,这项新工作让全院上下都充满干劲。“以往一年只能开展一次招聘,如今没有了年度次数的限制。按要求向相关部门报备后,我们可以按需招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当然,用人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远不止于此。试点单位在省委编办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编制备案制,不再使用“编制职数使用通知单”;对于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试点单位可开辟直聘绿色通道,采用特殊程序引进,相关部门还可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人才直接核拨编制;在规定的岗位结构比内,试点单位可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开展岗位聘任……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下放人事管理权限,才能促进人才管理体制更科学高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风险防控指南(2022年版)》等政策,并对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备案手续。一年来,18家试点单位共完成招聘886人。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主动服务试点单位,为试点单位办理763名事业编制的使用备案,平均办理时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畅通道

评价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让人才迸发创新创造活力,须发挥好人才评价和激励的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先后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同时,全省深入开展人才计划整合优化,积极治理人才工作中“唯帽子”问题,持续改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如今,在“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各类评价评审中,云南“不唯学历看能力、不数年头论业绩、不看奖项看贡献”,不断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

此外,云南省还向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制定农业技术、兵器工程技术等25个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细化100多项子专业,对不同领域、类别人才实行分类评价。

在《关于扩大部分在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中,试点单位的收入分配自主权限进一步扩大。

政策持续发力,“放权、松绑”意识深入人心。如今,18家试点单位逐步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更加精准科学,人才激励措施更加多元化。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响应《云南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修订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分配中考虑技术、知识、经验、风险因素等。如今,试行的科室平均手术量增长了50.1%,平均绩效较同期增长了40%至60%。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直接收入的80%,将用于奖励研究者个人和部门。同时,该院还将科研成果及转化作为职称评定、岗位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大家积极投入以提升医疗水平为目标的科研工作。

为创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云南大学积极探索“包干制”经费管理及使用方式,放权给科研人员。2022年1至11月,学校自然科学类项目支出科研绩效比2021年同期增长57.3%,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在云南省农科院,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预算由科研人员按工作需要自主决定科目和数量,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云岭学者、云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袁平荣说:“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激发了大家的科技创新动力。科研人员科技活动的收入得以提高,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鼓干劲

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如何筑巢引凤,吸引高层次人才远赴西南,一直是云南孜孜以求想破解的难题。为此,云南率先系统化启动了“柔性引才”。

人才新政吹响了聚才集结号。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家贾伟平及其团队。“按照高层次人才直聘办法,医院聘任贾伟平院士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这种情况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云南大学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首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员‘应聘资格+学术资格’的审查机制,实现博士全年招聘。2022年,完成了3次公开招聘,新招53名教学科研人员,其中16人入选云南大学‘青年人才培优’计划。”目前,全省18家试点单位中有14家单位已招聘博士552人。

通过切实为人才“松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一年来,在政策红利下,云南省农科院人才团队工作喜获“大丰收”。1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33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据云南省农科院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院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和云岭学者第一层次达10人,产业创新人才、产业人才、首席技师等第二层次43人,青年人才第三层次29人,科学家工作室1个,省创新团队达20个。

“自主权试点工作的实施,解决了困扰科研人员多年的一些难题,让科研人员得以潜心研究、安心工作。”在云岭学者,云南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小林看来,自主权的下放促进了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引进、培养。“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简化的进人流程,优化了引人用人环境,为引进优秀博士和青年人才,培养农科事业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随着各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叠加,人才资源红利释放,群英荟萃的云南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本刊记者 杨锡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