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特别报道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要文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特别报道

  • 第16页
    特别报道

  • 第17页
    特别报道

  • 第18页
    特别报道

  • 第19页
    理论学习

  • 第20页
    理论学习

  • 第21页
    理论学习

  • 第22页
    理论学习

  • 第23页
    理论学习

  • 第24页
    理论学习

  • 第25页
    先锋论坛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论坛

  • 第28页
    先锋论坛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先锋策划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观察

  • 第41页
    先锋观察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讲坛

  • 第46页
    先锋讲坛

  • 第47页
    先锋讲坛

  • 第48页
    先锋讲坛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档案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编读往来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云大 风华正茂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开学典礼

十秩峥嵘薪火传,百年恰是风华茂。今年4月20日,云南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书记王宁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向云南大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衷心祝福。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把云南大学办好,把全省教育办好,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百年前,云南大学率先在西南地区点燃了教育思想觉醒的火炬,激发涵养知识分子的学术品格,孕育深厚的爱国精神。一百年来,云南大学始终励精图治,不断向前,培养出30万余名各类人才,走出了一条卓越不凡的发展道路。

筚路蓝缕 开拓发展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国难深重。

1922年,为发展边疆实业,振兴文治,云南督军唐继尧废督裁兵,决定创办私立东陆大学。以董泽、华秀升、何瑶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怀着教育救国、振兴边疆的抱负,募集经费、增设学科、聘请中外名师,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同年底,私立东陆大学宣告成立,并于1923年4月20日举办了隆重的开学典礼。1930年,私立东陆大学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大校长,提出慎选师资、严格考试、整饬校纪、充实设备、培养研究风气五项治校举措。1938年7月1日,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此后,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熊庆来聘请诸多国内外知名教授任教,增设学科、精研学术、培养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铸就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20世纪40年代,《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云南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交接过渡。同年6月13日,国立云南大学更名为云南大学,直属中央教育部。1951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兼任云南大学校长,周保中在写给同学们的勉励词中写道:“伟大和光荣的任务,将落到新时代青年们肩上,必须从头坚持奋斗到底。”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2月,云南大学被国务院列为全国88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96年,云南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云南大学以此为契机,励精图治、勠力同心,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之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辉煌的成就历历在目。在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云南大学师生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频共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云南大学立足边疆,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阔步奋进 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学按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面向两亚,走向世界”的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着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2017年,云南大学成功入选国家首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中西部14所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继续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突破口,云南大学构建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格局和联动机制,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7个。通过实施“东陆人才计划”“青年培优计划”,引育并举,目前共有国家高层次人才130余人。同时,实现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在7个特色优势领域形成人才高地。

为着力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云南大学统筹实施一流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聚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研发,成立生命科学中心、生物医药研究院、药学院,建成一流的实验动物中心,组建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部,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前沿科技和云南产业发展,成立现代工学院,建成电镜中心、先进计算中心,发展新工科。聚焦民族边疆与周边外交,组建民族与边疆学部,获批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一带一路”教育部文科实验室;云南大学将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强化医学教育,建设新医科。

多年来,云南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发展,努力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和思想库。学校开展了覆盖云南42个县(市、区)的云南乡村社会大调查,提炼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揭示云南乡村振兴密码;通过积极参与高原湖泊治理,解决了阳宗海砷污染难题;经过多年研发的再生稻技术、根结线虫生防技术,如今已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

云南大学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学术文化交流和留学生培养三大体系,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求实求新 跨越发展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对未来云南大学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新百年、新机遇,云南大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为新时代的云大人,我们既承载着‘百年云大’的光辉历史,更肩负着赓续云大发展的光荣使命。”在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创新发展大会上,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应有更加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实现路径;有一大批学术造诣高深的教师、勤奋学习的同学、勤恳敬业的管理服务人员;有充满朝气、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有公平公正、高效务实的治理体系;有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能力。

在方精云看来,今后,云南大学要坚守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互相激荡;要坚守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将大学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坚持服务导向,致力解决国家战略和云南发展新需求;要深化校风和制度建设,以一流治理建设一流大学。

建成一流大学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是全省人民的期盼,更是全体云大人的共同梦想。

“一流大学不是速成的,要想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在各方面都需要有相当的积累。”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1958级校友孙汉董说,“如今,云南大学教师队伍愈发年轻化,思想更活跃、知识面更广,但是要认真钻研下去,死死地盯住一些问题并把它搞深搞透。对学校而言,不仅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还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

新的百年征程开启,云南大学正朝着新的目标和远景阔步前行:到2025年,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努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和云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西部高校的排头兵、高等教育改革的示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等教育高地。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到2050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享有卓越的国际声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本刊记者 杨锡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云南大学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