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先锋策划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要文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要文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特别报道

  • 第16页
    特别报道

  • 第17页
    特别报道

  • 第18页
    特别报道

  • 第19页
    理论学习

  • 第20页
    理论学习

  • 第21页
    理论学习

  • 第22页
    理论学习

  • 第23页
    理论学习

  • 第24页
    理论学习

  • 第25页
    先锋论坛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论坛

  • 第28页
    先锋论坛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策划

  • 第37页
    先锋策划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观察

  • 第41页
    先锋观察

  • 第42页
    先锋观察

  • 第43页
    先锋观察

  • 第44页
    先锋讲坛

  • 第45页
    先锋讲坛

  • 第46页
    先锋讲坛

  • 第47页
    先锋讲坛

  • 第48页
    先锋讲坛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先锋经验

  • 第51页
    先锋经验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档案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编读往来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张桂梅与学生家长交流 郝亚鑫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动模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开风气之先、引时代潮流的社会精英,在他们身上汇聚着国家意志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岭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激励着云岭大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埋头苦干、奋力拼搏,汇聚起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爱岗敬业 争创一流

劳动模范们爱岗敬业,用智慧和汗水诠释责任和担当,绽放最美芳华。

“姑娘们,起床了!”“傻丫头,快点儿呗!”清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园里会响起一个学生们无比熟悉的声音。春去秋来,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手拿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上课、吃饭、做操。尽管已66岁,身患多种疾病,双手、颈背贴满止痛膏药,但张桂梅仍然陪伴着学生,目前她已送走12届毕业生。

“我们要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让党放心,让老百姓满意。”这些年,张桂梅家访覆盖1552名学生家庭,行程累计11万余公里,将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称张桂梅为“燃灯校长”,燃尽自己,照亮他人。敬业和奉献深深刻在了张桂梅的人生字典里,数十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九死亦无悔”的铮铮誓言,让爱岗敬业的品质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创造的精神品质,在云岭大地千千万万劳动者中赓续传承。

1999年,为了云南医药学的发展,朱兆云放弃了在云南省医药工业公司的高层职位和优厚待遇,自愿来到当时困难重重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工作,开始了新药物的研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朱兆云团队开发出5种新药,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

从2000年开始,朱兆云率领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野外调查组,跋涉80万余公里,经历数次危险,系统摸清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现状,对濒临失传的民间医药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朱兆云带领团队先后主编《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6部22卷1191万字,第一次对云南的天然药和民族药进行了系统阐述,填补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的研究空白。数十年的躬耕不辍,让一朵耀眼的医药之花在朱兆云的心底绽放开来。2012年,朱兆云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30多年的职业生涯,朱兆云实干笃行,始终坚守在民族药研发一线,为我国民族药的研发奉献着毕生心血。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建功立业。

“发现问题就努力解决问题。”1956年10月,西南电管局招干招生,陈朝纲作为实习干部在石龙坝电厂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1958年,陈朝纲来到以礼河电厂从事检修工作。以礼河电厂有4个电站,主力发电站是三级和四级,这里是以昆线直接输送到昆明的主要供电线路。一旦以礼河电厂停电,半个昆明都将陷入黑暗。陈朝纲始终保持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设备负责到底,“我修的设备,我要保证质量,出了问题我终生负责。”在以礼河电厂,陈朝纲参加和组织了20多台次水轮机的大修和改造工作,实施了100多项技术革新。

1987年7月,陈朝纲作为技术骨干被云南省电力局点名调往鲁布革发电厂。在电厂,陈朝纲和同事创造了当时全国第一的10年一大修的纪录,突破了水轮机3至5年的大修年限。

从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工程师,再到令外国专家连连称赞的中国专家,陈朝纲先后转战石龙坝电厂、以礼河电厂、鲁布革发电厂,他在电力战线上奋斗了60余年,直到83岁才从技术岗位上退休。

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模范,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发挥出示范带头和中流砥柱作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荣誉所长番兴明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1984年8月大学毕业后,番兴明被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工作。在条件差、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更没有放弃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30余年来,番兴明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家和省级审定玉米品种50余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产权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0余项。他的很多玉米品种,如云瑞8号、云瑞88、甜糯888等,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现在,番兴明仍在追着太阳奔跑,行进在科研路上。他说:“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吃到最好吃的甜玉米、糯玉米、牛奶玉米,这些都是被国外垄断的一些品种,现在我们也有自己培育的品种了。”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劳模之所以成为劳模,在于他们践行了对工作的无比挚爱,在名利面前能够泰然处之,把奉献作为毕生追求。

1999年,昆明供电局要选拔一批懂业务、技术精的一线技术员充实到管理岗位,李辉的名字也在其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这样的好事却被李辉拒绝了。为申请继续留在技术岗位工作,他不得不第一次“走关系”。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受名利干扰,也不会因为贪图安逸而逃离专业岗位。”李辉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这些年,李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解决1个国际性难题,拥有6项行业首创技术,取得国家专利50项。他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云岭首席技师等诸多荣誉。

面对同事的祝贺称赞,他既欣喜又清醒:“相比荣誉,我更看重的是自身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立足岗位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还有和工友一起协力工作带来的快乐。”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1991年,28岁的耿家盛被派往珠海某企业,支援空调机模具制作,他承担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高难度零件制作,让对方企业大为惊叹。

为了留下他,对方给耿家盛开出高薪。然而,在诱人的薪资面前,耿家盛却婉拒了对方的好意。他说:“我们企业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既然我们企业已经把我培养出来,我就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耿家盛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30多年来,他以工作室为平台传技带徒,将老一代职工最朴素的匠人情怀、最宝贵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后人。

本刊记者 杨旭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