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特别关注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致富先锋

  • 第36页
    致富先锋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观察

  • 第41页
    致富观察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双创空间

  • 第49页
    双创空间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节气与农事

  • 第77页
    节气与农事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视点
乡村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源洁(左一)帮助制作乡村振兴规划
陈劲松(右一)调研石屏彝族文化

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乡村文化较容易被忽视,致使乡村文化出现空心化和边缘化情况。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振兴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那么,乡村文化生态应当如何重塑?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源洁、云南省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

记者:目前,乡村文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张源洁:首先,乡村文化城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农村人口呈现离散型、单向外流特征,导致村落文化断裂等情况发生。同时,很多中青年农民对城市文化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向往,对乡村文化认同感普遍降低。

其次,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滞后。一是乡村公共文化投入主体单一,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导致发展不平衡。二是乡村公共文化组织主体弱化,专业人才不足。三是广大农民群体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陈劲松:目前,云南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整体上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村容村貌是住建部门负责,精神文明是宣传部门负责,乡村旅游是文旅部门负责,具体项目实施等又要通过发改部门,多头管理使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传承缺乏系统性,发展中单打独斗的现象突出。

同时,乡村文化碎片化发展十分明显。一些依托乡村旅游、特色民族元素发展文化的经验往往都是单点的,不可复制的,缺乏可持续性。此外,“千村一面”现象也很突出。各地在发展乡村文化中,过分注重村容村貌等外在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对文化元素的发掘。

记者:乡村文化生态遭破坏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张源洁:首先,乡村文化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向广大村民传递乡村倡导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而乡村文化生态遭破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逐渐降低,易动摇农村文化根基。其次,乡村文化作为村民的精神基石,能够使农村社会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推动农村治理逐渐走向善治。若是遭到破坏,农村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只有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才能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推进其他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陈劲松:举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日本因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于是,日本适时推出“乡村振兴计划”,即“一村一品运动”。其主要做法是将千万个村子的文化元素和特色产业挖掘出来,使其相互融合发展。然后,再通过国家统一搭建从生产到国际销售市场的全产业链平台,既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又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记者:云南应从哪些方面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张源洁:第一,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十分必要。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活动、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保护当地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着手。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机制,融合现代文化与本土文化,培养农民的文化自信。

第二,不断完善投入保障体系。加快出台有关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各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通过“外引+内培”,挖掘当地的文化人才资源,鼓励青年回乡创业。

第三,精准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大力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精准、订单式服务机制转变。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民族传统节日、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记者:云南乡村文化发展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陈劲松: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商品,它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实现产业化,是发展乡村文化较好的路径。

首先,要积极挖掘乡村文化元素,采取“文化+”的方式,以创意农业、体验休闲农业、民族手工艺品产业等为载体,融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并由政府引导,根据市场规律,扶持这些产业形成从生产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

其次,未来乡村文化发展要契合新时代、新发展的价值观、文明观,这既是乡村文化发展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未来乡村文化发展的主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依托特色,创作新颖、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使乡村文化成为“常青藤”。

本刊记者 刘 宇/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