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致富观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致富先锋

  • 第36页
    致富先锋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观察

  • 第41页
    致富观察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双创空间

  • 第49页
    双创空间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节气与农事

  • 第77页
    节气与农事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泸西县加工秸秆发展养殖业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附属产物。长期以来,群众处理秸秆大多是在田间地头焚烧后还田。近年来,随着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一烧了之”的现象得到改变。然而,受生产力和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低下。

“一烧了之”现象明显改善

金秋十月,在宜良县北古城镇的一片稻田里,水稻种植户李能兵用微耕机把半尺多高的谷茬翻起来,再埋进土里,这是他处理水稻秸秆的方法之一。李能兵告诉记者,他家没有养殖牲畜,秸秆不用留作草料。为提高收割效率,他留的谷茬比较高,过去处理谷茬通常用火烧,来年开春再翻田。由于现在不允许焚烧秸秆,群众普遍采取翻埋处理。因翻埋需要不少劳动力,能拿到国家每亩10元的秸秆处理补贴。

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中,群众处理秸秆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因为简单易操作。然而,焚烧给环境保护和火灾防控等带来不小压力,而且焚烧后留在田里的秸秆还会给来年的农作物埋下病虫害等隐患。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绍任介绍,200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指出,在禁止农民不合理焚烧的同时,鼓励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办法。云南积极禁止不规范秸秆焚烧,并结合国家农补给予农民每亩10~30元不等的秸秆翻埋、用作饲料回收等财政奖补。同时,建设规范化处理站点,推行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等综合利用办法,积极引导农民不再焚烧秸秆。

目前,全省秸秆年度综合利用率已达83%,“一烧了之”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秸秆综合利用率偏低

几年前,大理州祥云县在板桥镇建设了再生物资回收加工园区。秸秆、农膜连同废弃塑料制品等日常生活废弃物,被集中运到这里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年处理量高达55万余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焚烧秸秆的污染问题。

然而,在该县一些边远乡镇和村组,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群众收集和运送秸秆到园区处理成本较高,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建设来看,这个投资项目是在政府鼓励下,采取以商招商的模式,由政府配套项目资金以及6户入驻企业共同出资1500万余元建成的,投入成本较高。

这种情况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云南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地块分散、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连片集中发展。因此,规模化利用秸秆的成本和难度比较大,投资建设和运营综合利用项目的成本较高,导致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存在矛盾,投资者发展积极性不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偏低。

目前,类似祥云县这样综合利用的项目在全省仅有20余个,数量明显不足。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接受光合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产物一半在作物籽实中,一半在秸秆中,因此秸秆不是废弃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秸秆综合利用就是补回损失的另一半‘资源’。所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秸秆禁烧并开展综合利用,这是秸秆处理的理想办法。”段绍任介绍说。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刘友林认为,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因地制宜十分关键。从云南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玉米、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还是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面积分散,集中度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不计投入地打造一批秸秆回收利用工业园区,其回收利用的难度和成本同样难以控制。在一些边远地区,甚至可能会增加群众负担。

段绍任表示,针对云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秸秆就地转化为肥料、基料还田,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未来,应结合国家现有秸秆处理补贴政策,加强省级以下各级配套政策和专项补助资金,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项目化探索和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新技术,开发投入低、体积小、便于操作、可随时进入田间地头的秸秆初加工小设备,并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积极推广,使群众在田间就地实现秸秆粉碎、配料并就地还田。

此外,应积极强化乡村专业农技人才培养,因地制宜探索和发展适合本地秸秆利用处理的方式方法,扭转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方式方法不接地气等问题。

本刊记者 余 平/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