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特别关注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特别关注

  • 第30页
    特别关注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陶炳林:家庭农场让土地“生金”
 
游客在陶炳林家的梨园摘梨

3月,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白泥塘村民小组的千亩生态梨园,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徜徉在村民小组长陶炳林家数十亩开满梨花的梨园之中,宛若置身人间仙境。

自从2019年领回五华区第一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五华区丽林种植家庭农场以来,陶炳林更加注重对自家梨园的科学经营管理,收入不断增加。

规模化发展梨产业

白泥塘村民小组有近百年种梨历史。然而,一直以来,村民都是在自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村民祖祖辈辈以种植玉米、蔬菜等传统农作物为生,梨只是附带种植,陶炳林家也不例外。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0年。“那年,有个外地人来到我们村,向村民租了80亩土地种植梨树,没想到连年获得丰收。”陶炳林说。

看到一个外地人种梨赚了钱,陶炳林等一批村民也动了心。2006年,陶炳林从附近的大山上,挖回不少野生梨树苗开始种植。2007年,在五华区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陶炳林对自家20多亩梨树进行了嫁接。

在陶炳林的精心管护下,2009年,他家的20多亩梨树开始挂果,吸引来不少游客。“春天梨花开,不少摄影爱好者到梨园拍照;夏天,城里人开着车来摘梨。”陶炳林说,后来他又将自己闲置的10多亩土地种上梨树。“目前,我家共有40亩梨园,挂果的有30多亩,年收入达20多万元。”陶炳林介绍说。

“喂,你好!第一批有120人是吗?”采访中,陶炳林的电话响起,原来某旅行社要在3月中旬带一批游客来观赏梨花,提前向陶炳林预订农家乐餐桌。

陶炳林告诉记者,根据家庭农场规定的经营范围,他家还开办了农家乐,并在梨园养殖了100多只土鸡。

聘专家解技术难题

为解决发展梨产业面临的灌溉用水欠缺问题,在家庭农场成立以后,陶炳林积极与五华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寻求解决的办法。

为做好梨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农资采购和销售定价等工作,2019年10月,陶炳林注册成立五华区惠秾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合作社聘请了拥有20多年梨树科研和种植经营管理经验、被果农称为“红梨妈妈”的云南省农科院舒群研究员团队,为果农提供为期一年的全程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建立微信群,专家与果农实现面对面交流,果农遇到问题可随时向专家咨询。

“舒群研究员团队每月到梨园为果农开展一次技术指导。从2019年10月开始,针对冬季果园清园和施肥、梨树修枝整形、梨树干腐病防治、花期病虫害防控等,开展了多次现场技术培训。”陶炳林说,舒群研究员团队还在全面掌握村里的土壤、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为村里编制出梨树种植技术方案,使梨产业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道路。

带动村民种植梨树

走进白泥塘村民小组,一座座崭新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硬化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梨园中,一树树洁白的梨花随风摇曳,来往忙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洁白梨花令人震撼。”陶炳林自豪地说,在他的影响下,不少村民纷纷加入种植梨树的行列,还有一些村民开始申办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早些年,村民张富金家一直以种蔬菜为生,随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一家4口人都外出务工。近年来,看到陶炳林带着村民把梨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19年春节刚过,张富金就带着家人,在自家十几亩土地上种植梨树。2020年,在陶炳林的帮助下,张富金家的梨树嫁接工作全部完成。

“从平整土地、挖塘、栽苗到嫁接,陶炳林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张富金说,“下一步,我家也要像陶炳林家一样,申办家庭农场。”

如今,白泥塘村民小组推广种植北京梨、日本黄梨和安宁红梨3个品种共1000余亩,其中有700余亩进入盛果期。全村52户村民中,有40户种梨,户均有梨树25亩。梨树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平均亩产值可达1.2万元左右。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