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特别关注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6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综 述
用好种质资源 加快『云茶』升级
 
云南农业大学科技人员检测茶树种质资源茶组数据

云南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让其成为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中心和原产地。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组植物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茶农增收致富和茶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种质资源保护成果丰硕

“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历史悠久,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告诉记者,1938年,云南就成立了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前身),著名植物学家王启无和俞德浚等穿梭在深山老林之中,考察、采集、保存和保护了大批茶树种质资源标本。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中国科学院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和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深入云岭大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古茶树分布、茶园分布和茶树栽培等方面的科学考察资料。其中,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密林中,发现一棵树高5.5米、树龄达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王;在勐海县西定乡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棵树高32.12米、树龄达1700余年的野生大茶树等一批珍贵种质资源。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种质资源建设,打好种子翻身仗。云南抓住机遇,出台《关于保护好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的意见》等文件,加大专项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出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云南省古茶树普查和建档、古茶树资源档案库建设等项目,全面完成了茶树资源野外调查。

据统计数据,目前,全省古茶树(园)总面积达329.68万亩,其中野生型古茶树群面积265.75万亩,栽培型古茶树群面积63.93万亩;共收集和采样保护保存茶树种质资源1414份,以及近缘植物资源12种共1483份,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科技助力资源开发利用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多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依托云南省农科院研发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经过7年科研攻关,在世界上首次获得高质量的茶树基因组序列,揭示了决定茶叶口味与品质以及茶树全球生态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云茶”种质资源基础上,针对茶树生长环境以及消费群体、口味等,精准化研发“云茶”新品,助力“云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这是科技助力“云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实例。云南十分重视“云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一直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以利用反哺保护发展。

多年来,云南先后出台《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程》《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在“云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并通过组建“云茶”产业专家组、建设“普洱茶博物馆”、推进茶区科技扶贫、强化对基层的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建设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和初制示范基地、加强科研院所与田间产学研对接等办法,强化科技支撑,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云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有效利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取得“多维宏组学技术研究普洱茶自然发酵微生物有重要进展”“黑曲霉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分析”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完成800余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和抗性等系统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种质资源65份、优质红茶资源28份、红绿茶兼优资源13份、绿茶优质资源4份……

入市推广成效显著

“茶产业历来是云南省重点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将其作为边疆稳定、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最终目的还是要入市推广,以便更好地造福群众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措施的出台,在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十大名茶”等评选项目的带动下,大量优质“云茶”种质资源和科技成果入市推广种植。比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和“紫娟”等茶树良种,不但在云南各地大规模推广种植,还在全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都进行了广泛推广种植。其中,“云抗10号”因其抗寒能力强、扦插成活率高、分枝多、萌发早、产量高、品质优良和市场价格波动小、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深受广大茶农和茶企的青睐。仅在云南的推广面积就达180万余亩,是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在单一省份推广面积大、效益显著的品种。同时,“云抗10号”还是联合国禁毒署推介的实施国际禁毒罂粟替代作物项目的重要种植推广品种,已在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云南茶叶种植面积近72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近5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面积82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1000亿余元。“云茶”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二,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12%,为茶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收益。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勐海县依托当地国家级优质种质资源“大叶茶树”及其相关衍生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80万余亩,成为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规模最大、茶叶加工企业最多的县。2020年全县涉茶人口28万人,茶叶综合产值120亿元,年均为群众带来17.7亿元的种植收益,产生4.5亿元财政税收。茶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

本刊记者 刘 宇/文

郝亚鑫/图

放大 缩小 默认